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但也要看到,相对于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相对于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要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实现农业现代化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从国内看,我国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不高,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不断加快的现代化进程,在给现代农业发展带来难得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1、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
十八大提出来,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在这四化发展中,农业是短腿。改革开放35年,我们的工业化走过了发达国家两百年的历史。全世界最重要的500种工业产品,中国有220多种在世界位居第一,2012年世界粗钢产量不到14亿吨,中国生产了7.2亿吨,铝合金、水泥等产品的产量也占到世界产量的50%以上。
从城镇化来看,我们的城市建设特别是硬件建设方面不输于发达国家,信息化方面基本和发达国家同时起步,但农业现代化,我们不仅没有用三十多年时间走过发达国家两百年的历史,甚至与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相对于二三产业,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很低,2012年,一个劳动力创造的农业增加值大约是2万元,工业是10万元,第三产业是8.4万元,也就是说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工业的1/5、第三产业的1/4。
因此,十八大报告对四化提出的要求是不同的,到2020年工业化是目标实现,城镇化是质量提升,信息化水平是大幅提高,农业现代化是成效显著。这也就意味着农业现代化仍然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要跟上其他三化的发展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对这个形势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2、如何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在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迈进的过程中,13多亿人的吃饭问题怎么解决?这是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围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有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区域平衡、进出口平衡等多个平衡问题,其中最关键的仍然是总量平衡。
改革开放35年来,我们既面临人口增长带来的绝对需求,也同时面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带来的成长性需求。1978年,我国人均GDP是190美元,2012年是6195美元,在190美元的阶段,大家的要求是吃饱,在6195美元的阶段,我们不仅要求吃饱,还要求吃好,吃的安全,这对农产品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
此外,2.6亿农民工由农产品的生产者变为消费者,这个转变性需求也是巨大的。此外,饲料用粮、工业用粮等间接需求也在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保障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必须要有战略考虑。
3、在城镇化过程中如何保护农民权益。
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之中,如何保护好农民的利益,如何让农民平等地参与现代化的进程,这是三中全会的明确要求。全会《决定》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具有丰富的政策内涵,提出了很多突破性、开创性的改革意见。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要给予农民更加充分而合理的保障,要赋予更多的财产权利,比如土地权利,过去主要是占有、使用、收益和流转的权益,可不可以进一步丰富处分权,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深化。
从国际看,全球一体化发展使中国农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当前,全球农业产业分工深入发展,农产品贸易规模持续扩大,给我国农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1、如何提升农业的绝对竞争力和相对竞争力。
国内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生产成本的持续上升,使农产品进口规模增加、品种增多,农业产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农业竞争力有绝对竞争力和相对竞争力之分,从资源的层面讲,我们的大豆、棉花等农产品缺乏像美国这样的绝对竞争力,但是我们的畜产品、水产品仍然具有相对竞争力,特别是和日本、韩国等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相比,我们的回旋余地还很大。新阶段,需要更多地从全球范围思考我国农业的竞争优势和战略定位。
2、如何有效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为了解决农产品供给问题,适度进口是有必要的,关键是把握一个度,哪些是必须确保自给的,哪些可以通过适度进口来缓解供给不足压力。目前,我国大豆进口已经达到5838万吨,棉花540万吨,大约占国内需求的80%和50%,在进口的问题上,我们要坚持三大主粮的基本自给,大豆、棉花可以适当进口一些。
3、不仅要关注农产品进口,还要关注农业怎么“走出去”,要研究农业“走出去”的政策定位问题。
比如,对南美国家,可能更多考虑的是重点农产品的进口保障问题,对东盟国家主要是农产品的互利互惠,对非洲国家可能主要是技术援助和扶持,帮助非洲国家提高粮食生产水平,这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是消除中国粮食威胁论的必然选择。对日韩等国家,可能更多的是农产品出口创汇的问题。
二、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任务。
我国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竞争力不足的现实背景,要求我们“做大”、“做强”和“做长”我国现代农业。“做大”即是针对我国农产品总量失衡、结构性短缺的状况,要求我们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产品供给总量,解决好农产品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问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强”即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市场,发挥农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提升不同区域农业的相对竞争力和绝对竞争力;“做长”即农业重要产业、重要产品,特别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产品如何生命力长久、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是必须坚持的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标准化、品牌化,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围绕这三个目标,现代农业有三大任务:
1、确保13亿人的吃饭问题,实现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2、增加农民的收入。
2012年,农民收入四大来源中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到44.6%,农业仍然是农民收入最主要的来源。在吉林等粮食主产区,家庭经营性收入可能占到农民收入的60%以上,在陕西苹果产区、新疆棉花产区可能要占到60-80%。只有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推动农民持续快速增收,才能调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
3、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过去发展现代农业,主要是关注供给和增收,现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任务。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中去考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对生态文明应该做正面贡献而不是负面贡献,这应该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第三大任务。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但也要看到,相对于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相对于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要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实现农业现代化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从国内看,我国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不高,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不断加快的现代化进程,在给现代农业发展带来难得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1、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
十八大提出来,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在这四化发展中,农业是短腿。改革开放35年,我们的工业化走过了发达国家两百年的历史。全世界最重要的500种工业产品,中国有220多种在世界位居第一,2012年世界粗钢产量不到14亿吨,中国生产了7.2亿吨,铝合金、水泥等产品的产量也占到世界产量的50%以上。
从城镇化来看,我们的城市建设特别是硬件建设方面不输于发达国家,信息化方面基本和发达国家同时起步,但农业现代化,我们不仅没有用三十多年时间走过发达国家两百年的历史,甚至与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相对于二三产业,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很低,2012年,一个劳动力创造的农业增加值大约是2万元,工业是10万元,第三产业是8.4万元,也就是说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工业的1/5、第三产业的1/4。
因此,十八大报告对四化提出的要求是不同的,到2020年工业化是目标实现,城镇化是质量提升,信息化水平是大幅提高,农业现代化是成效显著。这也就意味着农业现代化仍然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要跟上其他三化的发展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对这个形势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2、如何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在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迈进的过程中,13多亿人的吃饭问题怎么解决?这是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围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有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区域平衡、进出口平衡等多个平衡问题,其中最关键的仍然是总量平衡。
改革开放35年来,我们既面临人口增长带来的绝对需求,也同时面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带来的成长性需求。1978年,我国人均GDP是190美元,2012年是6195美元,在190美元的阶段,大家的要求是吃饱,在6195美元的阶段,我们不仅要求吃饱,还要求吃好,吃的安全,这对农产品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
此外,2.6亿农民工由农产品的生产者变为消费者,这个转变性需求也是巨大的。此外,饲料用粮、工业用粮等间接需求也在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保障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必须要有战略考虑。
3、在城镇化过程中如何保护农民权益。
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之中,如何保护好农民的利益,如何让农民平等地参与现代化的进程,这是三中全会的明确要求。全会《决定》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具有丰富的政策内涵,提出了很多突破性、开创性的改革意见。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要给予农民更加充分而合理的保障,要赋予更多的财产权利,比如土地权利,过去主要是占有、使用、收益和流转的权益,可不可以进一步丰富处分权,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深化。
从国际看,全球一体化发展使中国农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当前,全球农业产业分工深入发展,农产品贸易规模持续扩大,给我国农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1、如何提升农业的绝对竞争力和相对竞争力。
国内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生产成本的持续上升,使农产品进口规模增加、品种增多,农业产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农业竞争力有绝对竞争力和相对竞争力之分,从资源的层面讲,我们的大豆、棉花等农产品缺乏像美国这样的绝对竞争力,但是我们的畜产品、水产品仍然具有相对竞争力,特别是和日本、韩国等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相比,我们的回旋余地还很大。新阶段,需要更多地从全球范围思考我国农业的竞争优势和战略定位。
2、如何有效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为了解决农产品供给问题,适度进口是有必要的,关键是把握一个度,哪些是必须确保自给的,哪些可以通过适度进口来缓解供给不足压力。目前,我国大豆进口已经达到5838万吨,棉花540万吨,大约占国内需求的80%和50%,在进口的问题上,我们要坚持三大主粮的基本自给,大豆、棉花可以适当进口一些。
3、不仅要关注农产品进口,还要关注农业怎么“走出去”,要研究农业“走出去”的政策定位问题。
比如,对南美国家,可能更多考虑的是重点农产品的进口保障问题,对东盟国家主要是农产品的互利互惠,对非洲国家可能主要是技术援助和扶持,帮助非洲国家提高粮食生产水平,这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是消除中国粮食威胁论的必然选择。对日韩等国家,可能更多的是农产品出口创汇的问题。
二、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任务。
我国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竞争力不足的现实背景,要求我们“做大”、“做强”和“做长”我国现代农业。“做大”即是针对我国农产品总量失衡、结构性短缺的状况,要求我们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产品供给总量,解决好农产品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问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强”即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市场,发挥农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提升不同区域农业的相对竞争力和绝对竞争力;“做长”即农业重要产业、重要产品,特别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产品如何生命力长久、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是必须坚持的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标准化、品牌化,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围绕这三个目标,现代农业有三大任务:
1、确保13亿人的吃饭问题,实现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2、增加农民的收入。
2012年,农民收入四大来源中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到44.6%,农业仍然是农民收入最主要的来源。在吉林等粮食主产区,家庭经营性收入可能占到农民收入的60%以上,在陕西苹果产区、新疆棉花产区可能要占到60-80%。只有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推动农民持续快速增收,才能调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
3、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过去发展现代农业,主要是关注供给和增收,现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任务。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中去考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对生态文明应该做正面贡献而不是负面贡献,这应该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第三大任务。
中研普华
2023-10-12 广告
2023-10-12 广告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规划整体框架应该包含区域定位、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主导产业和辅助产业、相关产业链设计及功能布局等等,规划既要呈现园区核心竞争力,也应该符合当地人文定位,总体而言涉及面广,研究深入,编制工作量远超乎你们想象,建议请该领域的专...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中研普华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