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介绍劳动节的来历,40字左右。
1886年美国芝加哥举行工人大罢工,要求改善劳动条件,但遭到残酷镇压。
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决定把5月1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
扩展资料:
劳动节发展历史
十八世纪末,资本家了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不断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在美国,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至16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但工资却很低。
1886年5月1日,以美国芝加哥为中心,在美国举行了约35万人参加的大规模罢工和示威游行,示威者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1886年5月3日芝加哥政府出动警察进行镇压,开枪打死两人,事态扩大,5月4日罢工工人在干草市场广场举行抗议,由于不明身份者向警察投掷炸弹,最终警察开枪,先后共有4位工人、7位警察死亡,史称“干草市场暴乱”(Haymarket Riot)或“干草市场屠杀”(Haymarket Massacre)。
在随后的宣判中有8位无政府主义者以谋杀罪被起诉,4位无政府主义者被绞死,1位在牢中自杀。
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及抗议随后的宣判,在世界范围内举行了工人的抗议活动。这些活动成为了“国际劳动节”的前身。
1889年7月,在恩格斯组织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五一劳动节,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关于“五一劳动节的由来”是这样的: 此节源于美国芝加哥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多万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工人运动,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这一决议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上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是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工人群众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于1949年12月将“五一”定为法定的劳动节。 1921年“五一”前夕,在北京的共产主义小组成员邓中夏等人创办的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里,工人们学唱《五一纪念歌》。其歌词是:“美哉自由,世界明星,拼吾热血,为他牺牲,要把强权制度一切扫除净,记取五月一日之良辰。红旗飞舞,走光明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不分贫富贵贱,责任唯互助,愿大家努力齐进取。”这首雄壮有力的歌,是由长辛店劳动实习学校的教员和北京
“五一劳动节”来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全球性工人抗争运动,标志性事件为1889年7月,以恩格斯为代表的第二国际,在法国巴黎举行工人代表大会。会议决定在1890年5月1日将举行国际劳动者工人游行活动,并在会议上决定每年的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在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热切考虑到工人阶层的利益,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确定为中国劳动节,正式编入全国假期。
因此,“五一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或者“国际示威游行日”。其主要精神在于让工人阶层摆脱干活时间冗长、工作环境恶劣、待遇低下、精神身体双重折磨的恶劣处境。劳动者通过自主斗争,不屈阶层压制,用顽强抗争精神,争取到了合法权益。这是人类文明历史上民主的历史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