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科技强大,俄罗斯的芯片产业为什么没能发展起来?
前苏联是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企业的产品方向由国家统筹计划安排,企业间分工明确。据了解,研制和生产模拟集成电路的企业主要分布在波罗的海沿岸。企业内-~般都包含-一个专业研究所负贵新产品的研制和对相关技术的研究,生产车间负责产品的规模生产。因此,企业的规模都较大,约在3000~4000人之间。
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芯片产业一蹶不振,99%的电子元件依靠进口,只在小部分领域如航天领域的芯片自己研发制造,究其原因,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1:前苏联芯片产业过于碎片化
当年斯大林为了加强各个加盟国的联系,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把产业布局按照上下游关系分配到各个加盟国。乌克兰是电子信息工业基地,白俄罗斯是半导体工业和微电子工业基地,甚至连东欧的一些小国也布局了电子工厂。随着苏联解体,俄罗斯只继承了一部分前苏联的电子遗产。
原因2:前苏联独特的三进制
1956年莫斯科国立大学的研究员设计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批三进制计算机“”和“70”,1958年造出样机,1960年“”通过测试,大概是苏联高层对自己的科技心里也没底,所以苏联官僚对这个“科幻产物”持否定态度,1965年“”停产。
1970年科技人员又推出“70”型机,据说各方反应尚好,但是由于得不到官方的认可,所以三进制计算机遂成为历史。很快,计划合作生产“”的捷克斯洛伐克工厂倒闭了。1965年,“”停产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二进制计算机,但价格却贵出2.5倍。
原因3:美苏争霸——电子管的发展
在美苏两国争相发展集成电路的时期,苏联在军用电子设备上选择电子管,因为在核战环境下,存在大量的电磁脉冲,电子管基本不受干扰,而晶体管就挂了。由于一切以军事优先,在其他民用领域,苏联一直远远落后于美国。
相比较于俄罗斯,我国在军用电子元件上的自主化程度要比俄罗斯高得多,军用的CPU、DSP、T/R组件等关键电子元件全部国产化,但民用,如手机、电脑等芯片还是严重依赖于美国,这是我们不可否认的,这需要正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