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火山岩
2020-01-14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我国火山岩可分为两种类型,即海相和陆相,海相多出现于白垩纪前,陆相多在侏罗纪之后。
前长城期(指同位素年龄在1800Ma以前)的火山岩,多半已变为古老的变质岩(斜长角闪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长英片麻岩、麻粒岩等),分布于内蒙古、冀东、辽东、鲁西太行、吕梁等地。对其原岩的恢复必须详细研究后才能进行,震旦亚界火山岩多为中基性火山岩,少量为中酸性,遭受一定的变质作用,主要分布于燕山、秦岭、祁连山及华南地区,限于震旦亚界中下部。
古生代的火山岩主要分布于祁连-昆仑和阴山-天山带以北,其次为西藏、滇西。主要喷发期是寒武纪、奥陶纪。西南地区以晚二叠世的峨眉山玄武岩分布最广。
陆相火山岩主要形成于中新生代,在我国东部侏罗-白垩纪火山岩以中酸性火山岩广泛发育;而新生代则以玄武岩分布最广,构成规模巨大的北北东向的西太平洋火山岩带,形成一系列不同规模的火山沉积盆地。大致可分出3个火山岩带:大兴安岭及燕山火山岩带;东北东部及山东火山岩带;东南沿海火山岩带。这些火山岩系的展布,与李四光所称的新华夏系基本一致。
1)大兴安岭及燕山火山岩带,主要为晚侏罗世中基性或中酸性火山岩,其次为早白垩世及中侏罗世火山岩。火山岩系厚度一般为2000~3000m,部分地区可达6000~7000m。
2)东北东部及山东火山岩带,以白垩纪火山岩为主,在山东主要为早白垩世中酸性熔岩(鲁东)和中基性的火山岩(鲁西)。厚度鲁东达1000~2000m,而鲁西仅200m。
3)东南沿海地区火山岩带,主要分布于武夷山以东,其西界大致在东乡—于都—南雄一线,而长江中下游、大别山北麓等地也有分布,其时代多为晚侏罗世—白垩纪,以酸性、中酸性岩为主,宁芜等地区有中基性及碱性火山—侵入杂岩。在中基性次火山岩中。赋存“玢岩铁矿”。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的厚度,从沿海向内地由3000~5000 m递减为千余米至数百米。
从现有资料看,我国东部中生代火山活动期,由西向东逐渐变晚,越近太平洋火山活动越强烈。各期喷发多以中基性岩开始,以酸性岩告终。中生代火山喷发,往往和侵入活动相伴随或同时进行。
小结
简要介绍了岩浆演化过程及其与岩浆岩之间的成因联系并简要介绍了中国岩浆岩的分布与分期。
复习思考题
1.岩浆为什么会发生分异作用?
2.同化作用和混染作用的结果是什么?
3.各类岩浆岩的成因如何?岩浆岩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
4.原生岩浆可通过哪些方式演化为进化岩浆?
5.岩浆房中的结晶分异作用有哪几种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6.岩浆混合作用受哪些因素的制约?
7.怎样识别同化混染作用?
8.试用不同的岩浆演化方式解释一例侵入体的成因?
9.如何区分原地花岗岩和非原地花岗岩?
10.简述花岗岩的成因?
11.不同源区的花岗岩有哪些矿物和化学成分的差别?
12.A型花岗岩和S型花岗岩如何区别,有何相似之处?
13.I型花岗岩出露于哪些构造部位?
14.层状超镁铁质—镁铁质岩的成因是什么?
15.我国岩浆岩分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