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景区划分依据
2020-01-16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1.构造
由图4-2可知,研究区内主要的构造格局是隆凹相间排列,发育的断裂构造主要分为3组,NE向为主要断裂,控制了区内格局;NWW(近EW)向断裂为压扭性,控制了区内成矿流体的活动;NW向断裂最晚形成,对成矿有叠加改造作用。从已知的3个矿床来看,矿化均与NWW向与NE向的构造交叉或NW向与NE向的构造交叉部位有关。由此可以看出,构造对铀成矿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2.岩性与岩相
研究区位于伊勒姆内克拉通盆地的北东部。伊勒姆盆地自北东向南西方向表现为一个大型的箕状盆地,湖水逐渐加深,古生代至中生代以陆相沉积为主,新生代以来局部形成海陆交互相沉积。受大盆地演化的影响,区内演化稳定,从寒武纪开始至今一直接受缓慢沉积,沉积物厚约2000余米。局部受区域构造的影响表现出盆地内的差异性。特吉达地区在石炭纪早期主要形成一套三角洲沉积,中期水深逐渐加大,沉积了一套具有深湖-海特征的杂色泥岩、泥灰岩、钙质砂岩、粉砂岩,晚期水平面下降,形成一套河流三角洲相的沉积物;自二叠纪至侏罗纪盆地整体沉积环境稳定,表现为河流相和湖相交互沉积;白垩纪盆地水深加大,发育一套厚层紫红色泥岩沉积物,产介形虫,为典型的深湖相沉积;白垩纪晚期至新生代以来,整体而言研究区湖水进一步加大,表现为浅海、潟湖相沉积,可能受新构造的影响,研究区在新生代局部有升降运动,局部地区表现为海陆交互相的特点。
从已知的矿床特征可以看出,研究区具有工业意义的矿化均产于早白垩世早期形成的阿萨乌阿组含砾砂岩和粗砂岩中,根据显微镜下观察,该组砂岩磨圆极好,分选呈典型的双众数,加上砂岩中无任何泥质胶结物,可以认为,砂岩沉积时是水体不太深、水动力条件强的反复淘洗、磨蚀的滨浅湖环境。又根据岩心观察和测井曲线解释,该套含矿目的层发育向上变粗序列,与显微镜下的观察结果完全一致。图8-17为研究区早白垩世早期阿萨乌阿期的岩相古地理分布图,从中可以看出,以阿泽里克背斜为中心,滨浅湖砂坝向北西向和南东方向延伸,该组砂体已经从多方面证明对铀成矿十分有利。
研究区主要的控矿层位为阿萨乌阿组,判断出该组的整体分布规律对确定找矿方向和目标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的详细调查研究,并结合特吉达地区区域的研究资料分析,绘制了研究区阿萨乌阿期岩相古地理图(图8-17)。在早白垩世阿萨乌阿期研究区盆地格局与伊勒姆登盆地的整体特征基本一致,呈现北东高、南西低的特点,平面上相带分布具环带性。北东侧为陆上沉积相,以剥蚀作用和河流沉积为主,是主要的物源区,早期的沉积物和风化的球状岩浆岩屑等物质被带到研究区,为成矿提供了重要的铀源,其中阿泽里克和黑山地区为二叠-侏罗纪隆起区,也提供了部分物源。研究区自Salines至Tegest一线为滨湖岸线,随着湖水的升降,该区具有水上和水下交互沉积的特点,沉积了一套滨浅湖相砂坝,该套沉积是研究区主要的含矿目的层,以一套含砾砂岩、粗砂岩沉积为主,分选磨圆好,具北西向南东方向展布的特点,控制了IR矿、T矿和G矿的形成。因盆地较为平缓,所以该期形成的砂坝宽度较大,厚度较薄,面上分布相对稳定。研究区西南主要为水下沉积,沉积物相对较细,沉积环境稳定。该套沉积物在研究区出露较少,且缺乏钻孔资料,具体沉积特征尚不清楚。
图8-17 特吉达地区阿萨乌阿期(K1)岩相古地理图
3.放射性异常
(1)综合测井有利条件
对TW-2A、SHW-G2、SHW-R4钻孔进行了综合测井解释,其结果为:伊腊泽尔组伽马强度均值变化不大,以中砂岩最高为5.69nc/kg·h,而细砂岩中变化幅度最大,在10.36nc/kg·h与1.48nc/kg·h之间;阿萨乌阿组的伽马强度很高,以中砂岩和细砂岩中最高,平均达到96.15nc/kg·h和109.22nc/kg·h,其他岩性中的伽马值除了泥岩外,均高于其他组相同的岩性(图8-18);伊泽固安达群伽马值随着粒度的减小强度呈递增趋势,平均强度由4.69nc/kg·h变到7.61nc/kg·h,其中平均值最大者是粉砂岩,为7.92nc/kg·h,在该组中伽马强度最大值是11.70nc/kg·h,最小值是3.80nc/kg·h。
图8-18 各种不同岩性伽马值与电阻率值的变化
伊腊泽尔组视电阻率随着岩性粒度的减小而逐渐减小,平均视电阻率由202.71Ω·m减小到60.43Ω·m。井径是由测井分析获得的数据,在该组各岩性中除粗砂岩较大外其他岩性变化不大。阿萨乌阿组除了泥岩外,基本都有矿体或矿化,该组视电阻率也是随着岩性粒度的减小阻值逐渐减小。伊泽固安达群视电阻率随着岩性粒度的减小亦呈递减趋势,平均视电阻率由168.90Ω·m减小到52.36Ω·m,其中最大为175.16Ω·m,最小为40.54Ω·m。
(2)区域放射性异常有利条件
在特吉达区块的部分地区进行了1∶10万汽车能谱测量(图8-19),结果显示:①北西部位异常区多位于第四系汇水区泥土里,由地表黏土吸附铀元素引起,无价值,北部边缘异常为隆起带基岩出露区,地层为下白垩统伊腊泽尔组粉砂质页岩;②阿泽里克矿区异常位于隆起带上,由于G矿、T矿埋藏浅,地表多有异常、矿化层位出露,因此铀晕圈明显;③南东部异常区除部分第四系泥土吸附引起的异常外,可能大部分异常位于隆起区的上侏罗统奇雷兹林组砂岩中。
目前,特吉达区块共发现伽马异常点29个,已经检查15个,其中,7个异常点位于第四系汇水区的泥土中,8个异常点位于基岩出露区;发现异常层位共3 个,其中,下白垩统伊腊泽尔组2个,上侏罗统奇雷兹林组1个。
图8-19 特吉达地区1∶10万汽车伽马能谱铀含量等值图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