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之前,七国文字差别有多大,真互相不认识吗?
秦始皇建立秦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统一六国文字,促进整个秦朝的文化交流,那么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这七国的文字差别很大吗,是否正如我们所认为的那样互不认识呢?其实不然,这七国的文字差别并不大,虽然有差异,但是差异都比较小,要不然怎么会出现苏秦、张仪这样的纵横家周游列国的事件呢。文字的差异就代表着文化的差异,差异过大,势必会出现更大的分裂,就如同如今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的差别。
其实我国汉字的起源并不是一个源头,而是多个源头,到了商周时期,我国的文字得到了一定的统一。虽然在当时还是存在一定的异体字,但是规范字占主流,所以写的人就比较多,于是文字差异就比较小。但是随着发展,因为频繁的发生战争,所以出现了诸侯国摆脱周天子的统治,独立为王的情况。为了彻底的摆脱周天子的一切,于是在服饰、语言以及文字上都发生了变化,此后文字的差异就出现了。
总体上来看,六国的文字分成了四个派系,分别是齐系、燕系、晋系、楚系, 而秦国和东周则是继承西周的文字体系。尽管七国常常发生战乱,但是文化交流却很频繁,于是就有了周游列国的人,这些人佩戴六国相印,随意出入,那么这就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六国之间的语言及文字上差异不大,毕竟这些周游列国的政治家可以毫无障碍的出入。
再加上如今考古技术的发达,考古学家对出土的七国文字进行比较,发现差异并不大,与如今的简体字和繁体字的差异比起来还更小。不过幸好有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然后统一了文字,要不然随着发展,六国之间的文字差异会更大,那么文化差异也随之出现。
东汉的许慎在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里说,战国时“分为七国……言语异声,文字异形”。清代的段玉裁给《说文解字》作注,说“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就是“各用其方俗语言,用其私意省改之文字也。言语异声则音韵歧,文字异形则体制惑,车同轨,书同文之盛于是乎变矣”。列国的文字,在春秋晚期还能大体一致,到战国就差别很明显了,到秦灭六国、统一中国之后,以秦文字为标准,统一了文字。
那么,六国之间的文字差别是不是真的很大,而至于互相不认识?
可以说,差别还是不小的,文化水平不高的一般人估计真的不怎么认识。
西汉的景帝、武帝之际,山东曲阜孔子故宅的一面墙壁倒塌,露出战国人藏于其中的一批珍贵古籍。这就是后来引发绵延千年的今古文之争的古文经。古文经所用的都是秦代尚未把文字统一成小篆之前的战国文字,这实际上是战国文字第一次大规模的考古发现。
发现古文经之后,懂得认这些战国文字的人已经很少,干脆藏在了宫廷图书馆里,外人不能轻易见到。要像孔安国、刘歆、许慎这样的大学者,才能经过刻苦的研究后读懂。比如说孔安国,他得到古文《尚书》,用今文《尚书》来辅助释读,“隶篆推科斗”。这说明,从秦灭六国到汉武帝在位,还没过一百年,连学者认战国文字都需要花一番功夫了。
六国之间的文字风格,我们外行人当然看不出来。根据专门研究这一学问的学者说,它们各自风貌不同,简单概括,是齐之凝重、燕之峻整、晋之劲利、楚之华丽、秦之刚健,而它们之间的形体结构和声音通假,更是具有很多变化。
秦始皇统一之前,七国之间的文字差别很大。虽然没有达到互不相通,互不相识的地步,但和我们所理解的字样已经达到了面目全非的地步。这就好比春秋时期的“晋国”,后来被韩、赵、魏三家瓜分,那么这个时期韩、赵、魏所用的字肯定是相识的,但为了统治这些国君肯定会更改字体。
这七个国家经过两百多年的分合吞并,文字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影响。如果对比战国时期和春秋时期的文字,就会发现战国时期的字上差异很大,可以说是牛头不对马嘴。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国家都没有得到统一,所以文字的发展就会进行不同的模式。从一些出土的文物来看,战国时期国家所用的字见于简、帛、陶、玺之上,也有一些字迹是存在王室用的生活器具上面。所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不仅对政治经济和文化带来了影响,对于文字的发展也进行了很大的影响。
这七个国家的文字,如果非要划分派系,那么可以分成:秦、齐、燕、楚、晋,五大派。因为当时韩、赵、魏瓜分了晋国,所以就被分为晋派。这五大派系相对来说都比较独立,所以这种划分也是按照地理因素而来。当时的一些诸侯小国,根本没有话语权,所以大部分都是归附于这部大派系上面。由此可见秦国进行统一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不仅能结束纷乱战争的局面,也能让经济文化文字得到一定的发展。
长时间的分裂,不要说人与人,即使文字也会渐行渐远。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命令推行了:“书同文车同轨”。然后命令李斯等人对文字进行研究,创造出新的文字“小篆”!这一举动可以说是划时代意义的做法,对后世影响非常深。
秦始皇统一之前,七国的文字差别有多大,真的互相不认识吗?
中国文字的发源可以追溯到仓颉造字,这个时候可要比七国早多了,而秦始皇统一之前,文字上的差距其实并不大,百姓对于文字的依赖程度并不高,所以文字就算差别很大,对百姓的影响也很小,时至今日,中国各地的方言种类数不胜数,一些人说的话,外地人根本就听不懂。所以在七国时期,语言交流占据主流。下面就和笔者一起回到七国时期,他们的文字差别到底有多大。
01,文字差别并不大,甚至有多国文字通用版一些文字的创造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据说仓颉造字时,是根据地上小鸟的爪印,以及动植物的体型神态创造出来的汉字,虽然仅仅是一个神话,但是也表明了我国古代人民对文字的理解,在秦始皇并没有统一七国之前,文字在形态上,部分内容的表达文字差别也是很大的,但并不是全部都不认识。但也有一些较为特殊的族群,使用的文字确实不被外人所理解。但是这并不能阻挡与外人之间的联系。翻译工作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是一份不错的工作。
02,个人并不能认识所有的文字,但并不影响交流古代的官职分为文官和武将,文武双全的人可算是少之又少。我国文字发源历史悠久,所以发展出来不同的文字很正常,但识文断字的是秀才,舞刀弄枪的是武将。对于百姓来说,文字和武力都是不常接触到的东西。而当时权势分立,但势力内部的人员并不单一,所以说国与国之间的文字差别,完全都是有专门的人熟悉,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是有使者来往。
03,文字种类繁多,却有全才我们国家历史上的文字,可是就字典里的汉字来说,普通人用的就少了,所以字之间的差异,在日常生活中,差异并不大,人与人交往多了,了解了相应意思的字,自然就会认识到不同的字,在七国时代,国家还没有统一,而商人做生意,可以做贸易,完全显示出彼此认识字的铁证,所以差异的大小并不妨碍国家间的交流。
语言与文字都是对事情的表述,语言是听觉上的表达,而文字是视觉上的交流,所以文字差别再大,也会有通识的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不能理解别人的表达岂不是让人笑话,所以文字的差别并不会很大,而且还有专门从事翻译的人员,所以当时的文字差别并不能影响到日常的交流。而七国文字,跟随天下大势,差别并不大。
以上仅是笔者个人观点,欢迎您评论补充。
读懂战国文字的人,已经是少之又少了,是在秦朝还没有把文字统一成小篆之前的文字,这实际上是战国文字第一次大规模的考古发现,大范围的出现在人们面前。
在发现古文经之后,能够懂得认识这些战国文字的人已经很少了,所以就被收藏在了宫廷的图书馆里,外人就不能轻易见到了。像孔安国、刘歆、许慎这样的大学者,也是经过不懈努力,刻苦研究后才读懂的。而且也正是因为如此古文经才被逐渐被解读出来。这说明什么?说明了,从秦灭六国到汉武帝在位,还没过一百年,连大学者认战国文字都需要花一番功夫了,可想而知普通人是不可能认识他国文字的。
六国之间的文字各有各的风格,当然我们外行人是看不出来。据专门研究文字这一学问的学者说,它们各自风貌不同,各有各的状态,各有各的风格,而它们之间的形体结构和声音通假,文字形状,更是具有繁多变化。
中国之所以可以这么久屹立在东方,出现统一的局面,这和文化统一是分不开的,当然还是要归功于秦始皇,秦始皇当年统一了文字。现在我们都在说普通话,写方块字,中国文字博大精深。那么在秦统一之前,七国的文字差别真的很大吗?真的到了各国之间互相不认识的地步了吗?答案当然不能完全肯定的,但是即便差别不是非常悬殊,但也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还是有大部分人文字不通的!就像现在各国之间都在学习对方的文字,双方交流沟通离不开文字,所以出现差异出现分化会导致很多麻烦。
有证据证明,汉字的起源是多源头的,来自四面八方,不过到了商周时期,国家统一局面,中国的文字基本上是比较统一的,毕竟当时会写会读的人非常有限,读书的人也非常少,尽管当时存在大量的异体字,但规范字还是占主流的,大多人还是会规范字的较多,文字差异还是非常小的。而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战火成为当时的家常便饭,各个诸侯国不满意臣服天子脚下,纷纷摆脱周天子的统治,个立山头。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诸侯不仅在政治上摆脱了周王室的控制,在衣着穿戴、语言、文字上也纷纷形成独立的系统和局面,文字就在此时开始出现差异。主要还是因为国家的不统一,才发展出差异变化的。
古文字学家何琳仪先生将战国时期的六国文字分为四大派系:齐系、燕系、晋系、楚系,另外其中有一个独立的系统局面,便是以秦国为代表的周秦文字体系了。大家知道,秦国之前毕竟是西方的小国,上不了局面,在文化上也比较落后。但是后来周平王东迁,导致西周故地逐渐归秦国所有,这样一来就让秦国和东周,都继承了西周的文字体系。
即使是天下的文字分成了多个派系,没个国家都不一样,但是中国文字本是同根同源的,而且七国之间虽然常常爆发战乱,但是文化上的交往却因此变得非常频繁。所以像苏秦、张仪这样的纵横家周游列国,佩戴六国相印,随意出入各国,这就足以说明当时语言、文字的差异区别其实并不大。并且,越来越多的考古学家,考古资料也证明了,当时七国之间文字的差异是很小的,还没有现在的简化字与繁体字之间的差别大。
即便各国文字差别不是很大,但已经明显露出文化大分裂的倾向,分裂状况逐渐明显,如果没有秦始皇的统一,规整文字同一使用秦小篆。可能差异就会越来越大,分裂越来越明显,根本是难以想象的一个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