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喋血街头》是否是一部被忽略的经典?
影片中阿荣那句心高气傲的宣言“只要有枪,世界便是我们的,谁都会怕我们”遭遇到了越共生猛火力屠杀珠宝店的情景,阿荣的做法又变得异常可笑,这亦似乎早已注定阿荣的宿命;在被越共挟持以屠杀美军供人取乐时,便又深深感觉到小环境面对大环境下的苍白无力。其次战争让人失去了亲情和家庭,设定阿B逃亡回港看到自己的骨肉无法与自己相认时的心酸场面(让人不得不怀疑开头的结婚戏一笔带过是为了下文服务),也令人看到了不一样的吴宇森。 影片中的“喋血”从一开头便已发生,直到在越南时发生高潮,英文名“Bullet in the head”直译过来更赤裸裸的点明主题——一切由于“头颅上的子弹”引起的。(吴说阿B更像是自己的化身,而杀手阿乐(任达华 饰)更像是主宰者的幕前视角,因为他见证了大家身陷囹圄,又逃出生天的过程,又见证了阿B了结是非恩怨的过程。)影片的杀戮贯穿自卫出击到仓皇逃亡,吴宇森用了“刀口钱不好赚”的隐喻作为基石,再用“兄弟情义”作为试炼,衍生出的结晶,就是“一报还一报”的丹丸,所以“头颅上的子弹”,也是终结整部影片的点睛之笔。
吴宇森的调度和张学友的表演配合的天衣无缝,尤其是阿辉头部中枪之后痛不欲生的表演,堪称港影悲剧经典;而梁朝伟将痛苦忧伤深情再次发挥的淋漓尽致。梁朝伟饰演过两个“无间”的角色,一个是《辣手神探》中的卧底“江浪”,一个是《无间道》中的陈永仁,但我觉得《喋血街头》也同样算一个,影片由他亲手杀死了两个玩伴——一个是为了终结其痛苦(阿B),一个则是终结宿怨(阿荣),当结尾阿B在烈火的包围中欲哭无泪,你可以想象这样的滋味是何等痛苦,影片到此就嘎然而止,你可以感同身受,这不是“无间”又是什么。吴宇森影片多处用了对比和反差的方式来诠释命运的路口与交集:影片开头阿辉被木托板和啤酒瓶爆头的场景与头颅中弹疯癫的场面对比;阿B看到歌星甄秀清回想妻子的场景;三人曾经飙车嬉戏的码头到最后变成阿B和阿荣决战的战场;阿B朝阿荣头开枪则带出了阿荣朝阿辉头上开枪的画面。这种有助于观众概叹“时过境迁”的做法在《英雄本色》中豪哥出狱后多次用到,放于《喋血街头》之中,在爆裂的外壳下透露着深深的哀愁。吴宇森另类的作品,没有子弹横飞、白鸽漫天,也足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