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品种是怎样分类的?
2019-06-16 · 农业农村部直属的大型综合出版社
现有黄瓜的分类方法较多,有藤井健雄的系统生态综合分类法和琼斯、熊泽等分类法等(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1989;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分会,1994;许勇等,1995;谭俊杰,1990)。
(一)藤井健雄分类法
1.A-a-1西方系鲜用品种
露地栽培。果粗短,果面平滑,瘤低而少。
2.A-a-2西方系酸渍用品种
前苏联栽培较多。果短卵形,无瘤。
3.A-a-3西方系温室用品种
北欧温室栽培品种。果实大、肉厚、种子少;刺少,在幼果期即脱落,果面稍有棱褶,多粉。
4.B-a东方系南亚型
果较粗短,瘤高大而多,在低温短日照下雌花多。
5.B-b东方系北亚型
果细长,种子少,多白刺、低瘤,不耐干旱,抗病虫,长日照下能生雌花。
(二)琼斯分类法
琼斯将欧美黄瓜品种分为3类。
1.英国温室型
北欧温室栽培的晚熟品种。果实长圆形,长60cm左右,黑刺,植株生长势较强,单性结实强,种子少,抗病性弱,不适合于露地栽培。
2.薄片型
欧美露地栽培。分枝性强,非节成性,果长20cm左右,不抗病,果面平滑,肉厚,品质一般,多白刺。
3.泡菜型
供加工用的小型品种群,在前苏联和美国栽培,种群分化明显。叶片小,节间长,分枝性强,多数非节成性,果实短卵形或圆筒形,长度5cm左右,不抗病,黑刺,作加工用。
(三)熊泽分类法
熊泽把东方的黄瓜分为两类。
1.南亚型
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华中、华南及东南亚、日本。叶片肥厚,枝蔓粗,根群密,有一定的耐旱性,对温度和日照的长度比较敏感,果实粗大、品质差,黑或白刺。
2.华北型
节间与叶柄较长,叶片薄,耐热性、抗病性强。低温弱光下生长缓慢,对日照的长度不敏感。根系弱,分枝少,不耐干旱,不耐移植。果实大而细长,白刺,果绿,皮薄,肉质细嫩,品质较好。
(四)谭其猛分类法
谭其猛在以上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品种的分布区域及生态学性状将黄瓜分为下列几类(谭其猛,1980)。
1.华北系
主要分布于中国北部及朝鲜、日本等地。植株大多生长旺盛,喜土壤湿润,天气晴朗的自然条件,对日照长短的反应不敏感。嫩果棍棒状,绿色,果实长大,瓜形指数在8以上,大多非节成性,不同日照长度下雌花节率相差不大,成熟种瓜大多为黄色、淡黄色或黄白色,表面网纹少,大多有白色刺瘤,也有少刺瘤或无刺瘤者,大多有棱,第一雌花大多着生在4~5节以上,较晚熟,抗病性强,这一系统内大致又可分以下几类。
(1)早熟刺瓜类 耐热性及抗病性较弱。第一雌花节位较低,节成性强,以母蔓结瓜为主,瓜较短小。如叶儿三水黄瓜、长春密刺等。
(2)刺瓜类 多中晚熟。抗病性较弱,但也有较强者。非节成性,多数主要在母蔓上结瓜。果面刺瘤有棱。如宁阳大刺瓜、公主岭水黄瓜等。
(3)截头瓜类 多中晚熟。抗病性强。非节成性,分枝强,母蔓雌花少,子蔓花多或母蔓子蔓都结瓜。果面瘤刺较少而多毛刺。如北京截头瓜、大八杈、天津棒槌瓜等。
(4)鞭瓜类 多中晚熟。抗病性强,耐热性强,适于延后栽培或作秋瓜栽培。非节成性,分枝性中等,大多母蔓、子蔓都结瓜。果面平滑或只有少数刺瘤,果皮常稍厚,果肉较厚,品质较差。如北京大鞭瓜等。
(5)加工腌渍品种类 在长日照下有高度雌花性,同一节内常簇生3~6朵雌花。如九牌秋瓜、胜芳二快等。
(6)温室栽培用品种类 一般抗热性较弱,耐寒性和抗旱性弱,但耐阴性较强,在高温短日照下形成雌花能力强。叶片较大,单性结实率高,瓜内种子少,瓜条长大。大多是母蔓结瓜,非节成性。如北京大刺瓜、北京小刺瓜、山东小密刺等。
2.华南型
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和印度,日本,南洋一带,但北方栽培的部分地黄瓜、旱黄瓜可能也属此系统。耐湿、热,为短日性植物。一般植株生长势弱,果实较短,瓜形指数在4~6之间,果实大多无棱且刺瘤稀少,刺瘤以黑色为多,果皮较厚,果肉较薄。有些品种稍有苦味,节成性品种较多,成熟种瓜多为褐色,表面多网纹,第一雌花着生部位较低,大多早熟,抗病性较弱,耐热性较强。这一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节成类 大多为早熟,以母蔓结瓜为主,黑刺。如上海杨巷黄瓜、南京茶亭早黄瓜、昆明早黄瓜、广州二青、武汉青鱼胆、日本的青长等。
(2)非节成类 大多中熟,分枝性强或弱,白刺或黑刺,有的品种瓜条长达30cm以上。
(3)加工酱制品种类 果肉致密,刺瘤少,雌花多,结果率高。
3.南亚型
分布于南亚各地。茎叶粗大,易分枝,果实大,单果重1~5kg,果短圆筒或长圆筒形,皮色浅,瘤稀,刺黑或白色,皮厚,味淡。喜湿热,严格要求短日照。地方品种种群很多,如锡金黄瓜,中国西双版纳黄瓜及昭通大黄瓜等。
4.西方酸渍用型
前苏联品种大多属这一系统。瓜形短小,瓜形指数约2~4,无刺瘤或极少,大多数分枝性强,主要在子蔓上结瓜,成熟果褐色有网纹。
5.西方鲜用型
又分露地栽培用品和温室用品种。
(1)欧美型露地黄瓜 分布于欧洲及北美各地。茎叶繁茂,果实圆筒形,中等大小,瘤稀,白刺,味清淡,成熟果浅黄或黄褐色。有东欧、北欧、北美等品种群。
(2)北欧型温室黄瓜 分布于英国、荷兰。茎叶繁茂,耐低温弱光,果面光滑,浅绿色,果实达50cm以上。如英国温室黄瓜,荷兰温室黄瓜等。
除了根据品种分布的地理区域和生态学特性来分类以外,还可以根据品种适应的栽培方式分为冬春保护地型,春露地型和夏秋露地型等;根据品种耐冷性可分为冷敏型、中间型和耐冷型;根据品种性分化对日照长度敏感程度可分为短日照型、日照不敏感型和长日照型。
上述各种主要分类法,有的是针对某些地区的品种而言,有的是针对世界各地的品种而论。有的类群为某些地区独有,有的类群的分布范围较广。对少数类群也有分类归属不一致的情况。概而言之,以下几个类群的分法争议较少:
1.欧洲温室型
在英国形成的适于温室栽培的品种,现主要分布在英国、荷兰、西班牙、罗马尼亚等东欧地区。较耐低温弱光,茎叶繁茂,但在露地栽培生长不良。果实光滑,鲜绿色,圆筒形,果长达50~60cm以上,肉质致密而富有香气。单性结实性强,种子少,抗病性弱,不适于露地栽培。
2.欧美露地型
分布在欧洲及北美洲各地,适于露地栽培。植株生长旺盛,分枝多。果实长20cm左右,圆筒形,较粗,果面平滑,果肉厚而味道平淡。白刺品种多,也有黑刺品种。白刺品种成熟时,变为黄红色,黑刺品种呈黄褐色。抗病性中等。有东欧、北欧、北美等品种群。
3.华北型
在中国的华北地区分化形成,并扩展到中亚细亚、中国的东北、朝鲜及日本。植株生长势中等,喜土壤湿润和天气晴朗的气候条件。根群分布浅,分枝少,不耐移植,不耐干燥。大部分品种耐热性强,较抗白粉病与霜霉病,对CMV免疫。雌花节率一般较高,对日照长度不十分敏感。果实细长,呈棍棒形,白刺绿色果,刺瘤密,皮薄,肉质脆嫩,品质好。成熟瓜变黄,无网纹。如华北地区许多地方品种:长春密刺、安阳刺瓜、唐山秋瓜、北京丝瓜青等。
4.华南型
以中国华南为中心,分布在东南亚、中国的华中与日本。茎蔓粗,叶片厚而大,根群密而强,较耐旱,能适应低温弱光。雌花节位对温度和日照长度敏感,为短日照植物。果实短而粗,皮硬,味淡,肉质比华北型品种差。多为黑刺,但也有白刺的品种。果实颜色有绿色、白、黄白,种皮有网纹。如华南、华中地区许多地方品种:广州二青、上海杨巷、武汉青鱼胆、成都二早子、昆明早黄瓜、日本的青长、相模半白等。
5.加工型
加工黄瓜有西方酸渍型和中国酱制型两类,主要指供加工用的小型果品种群,在美国、前苏联和中国均分化出各自的一类品种群,这些品种植株较矮小,叶片小,分枝性强,结果多,果实呈短卵形或圆筒形。一般果实长度达5cm即开始收获。大多为黑刺,但也有白刺品种。肉质致密而脆嫩,果肉厚,瘤小,刺稀易脱落。适于做咸菜和罐头。
关于“野生型”和“南亚型”黄瓜分类有些含混。分布在起源地附近地区,如在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伊朗等地的C.sativus var.hardwickii和C.sativus var.sikkimensis,大都被归为“野生型”。但是有的将C.sativus var.xishuangbannanesis归为“野生型”,有的归为“南亚型”。在中国云南地区分布着的西双版纳黄瓜,有多种类型,或半野生或逸生或为当地农民所栽培,并称之为“山黄瓜”。因为这类黄瓜品种仍处于自然原始的栽培状态,所以,归为“野生型”尚待探讨。
有的分类中以“南亚型”一类包括“南亚型”和“华南型”两类,有的则单独分为两类。这两类的关系也有待定论。
近几十年来,随着种群之间和品种间的天然或人工杂交,形成了一些新的变异类型或育成了许多新品种和一代杂种。现在的许多品种可能有多个类群的血统,有的明显地处于中间型,因此很难将其归入哪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