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诗经》有什么特点?
说到中国古代的文学,首先应该提起的是《诗经》,在有史记载的文学作品中,它产生时代最早,并且取得十分突出的成绩,其中大量的创作手法成为后世中国文学的基本原则。
《诗经》,又称《诗》,它一共有305首,所以后世又常常将其称作《诗三百》。从时代上看,它包括了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这500多年的作品。从地域上看,它主要收集了黄河流域的作品,也有一部分长江流域的作品,即今天的甘肃、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等省的一些地方的作品。
《诗经》一共由三大部分组成,即“风”“雅”“颂”。风诗主要是地方民歌,一共有15国风,有160篇,《诗经》中大多数优秀的篇章集中于此。
雅诗主要是宫廷的歌曲,有大雅和小雅之分,一共有105篇。而颂诗是庙堂祭祀的歌曲,由商颂、鲁颂和周颂三部分组成,它们主要是一种伴舞的祭歌,共40篇。
我们今天的诗歌是不需要合乐的,但是在上古时代诗、乐、舞这三者不分,诗歌一般是合乐的歌词。《诗经》都是可以合乐的,可以供给人们演唱。
《诗经》的编辑,倒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上古社会有一种重视诗、乐的习俗,统治阶级往往通过一些民歌、乐舞来观察民风。当时有一种官是专门负责采集诗歌的,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搜集民间诗乐,将其整理起来,最后交给最高统治者。
当时所采集的诗歌可不止这些,采诗官搜集上来的诗很多很多。传说这些诗歌流传到孔子的时代,孔子亲自整理这些诗歌,他从这些诗歌之中选择那些最符合他的道德思想的,编成一本,这就是今天的流传本《诗经》。
孔子选了这些诗后,就让他的学生们认真阅读,他说:“不学《诗》,无以言。”他认为学《诗》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修养,懂得礼节。他说:“你学了《诗经》,不能把它贯彻到实践中去,就证明你没学好;如果派你去搞外交,你不能利用《诗经》去应对诸侯,这学了就等于没学。”
《诗经》中有大量的诗歌反映了民间的疾苦。
如那首著名的《硕鼠》,诗中写道:“大老鼠啊大老鼠,你不要再吃我的黍,我整天服侍你,但是你却毫不考虑我。”表现了对统治阶级的愤恨心情。那是一个战乱频仍的时代,生灵涂炭,人民受尽了苦难,《诗经》中就有不少描写战争的诗歌,如《采薇》,诗中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表现了战争的漫长以及离人的思念。
《诗经》中有不少描写爱情的诗写得非常生动,如《诗经》中的第一首《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有一类诗表现了妇女的悲惨命运,今天读起来还令人不能平静。如《氓》,诗中通过一个妇女出嫁前后的对比,来表现社会对于妇女的摧残。她嫁到夫家之时,是一位青春美貌的女孩,诗中用桑树做比喻:“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在夫家的三年中,她过着非人的生活。她不但要承担家中所有的家务,而且还要下地劳动,丈夫没完没了地打她。这真使她丧失了生活的信心。三年以后她又来到家乡的那条河前时,她不禁心潮澎湃。那时,这位女子已是人不老但面已黄,诗中写道:“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诗经》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方法。所谓赋,也就是直接描写,鲜活生动。所谓比,也就是比喻,《诗经》中大量采用比喻的方法,读起来含义深远,回味无穷。所谓兴,也就是以别的事物起头。
《诗经》中用语非常生动,如描写人睡不着觉用“辗转反侧”来表示,用“涕泗滂沱”来描写人痛哭的样子,用“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描写可望而不可即的思念心情。这些描写引起了后代无数人的注意,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