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二战后联邦德国政府对战争态度的变化?怎么写?

 我来答
缺点中
2019-02-11 · TA获得超过31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84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28.6万
展开全部
双方的战争损失特别是本土的人口损失不一样。

德国在二战中损失的18-50岁的男性接近800万,民族中最精华的部分损失惨重,另外战争中没有丧命的男性都被关在战俘营里。导致战后社会上拥有投票权的成年人中三分之二是妇女,战后社会恢复和重建的重担都压在她们身上,因而被称为"trummerfrauen",有人专门就战后德国重建过程中女性的贡献做相关的研究。女性天生是有反战情结的,生儿育女的人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自己的儿子要被迫上战场。因此当时的社会在制定基本法的时候是坚决反战的。另一个因素是战后妇女地位的提升,家庭经济主要靠女人支撑,孩子的教育也主要是由妇女负责,由于妇女在战后重建中几乎承担着战争带来的所有伤痛和损失,吃尽了暴力战争的苦头,因此在对下一代的教育中都倾向于反思战争,维护和平。

日本的情况则不一样。我们一直都在讲日本是原子弹的受害者,但实际上日本也是被美国的两颗原子弹给救了。在二战末期,1945年时日本本来是准备拼死抵抗的,提出了“一亿玉碎”的概念,意思就是全体国民誓死抵抗。但是被美国的两颗原子弹轰炸后,就迅速无条件地投降了。因而日本部队在中国大陆东北、东南亚的,以及留守日本本土的精锐部队大部分都存活下来了,粗略算起来至少有一百万。这就导致日本战后孩子的教育基本是由父亲来完成的。可想而知,一个打败仗的民族由父亲来教育下一代,就比较危险了。整个社会的气氛就跟德国战后女性主导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2.日本的投降过程也和德国不一样,相对于德国而言,日本的投降其实是“有条件”的。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发表《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美国对日本使用了原子弹后,日本军政首脑见战败已成定局,遂主张“护持国体”,即在保留天皇制的前提下,向盟国投降。军方不满足于此,还要提出自行处理战犯、自主解除武装、同盟国军队不进占日本本土或仅限于象征性驻兵等条件。在8月9日的御前会议上,最终由裕仁天皇“圣断”:“仅以确认皇室和天皇统治大权为条件,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0日,日本照会美、英、中、苏四国,表示准备接受《波茨坦公告》,但“附以一项谅解:上述公告并不包含有损天皇陛下为最高统治者的权利的任何要求”,“日本政府竭诚希望这一谅解能获保证,并切望迅速对这种保证予以明确表示”。收到日本照会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命国务卿起草了一个答复草稿,并电告中、英、苏三国领袖。草稿中规定,“从投降时刻起,
jlhua
2019-02-11 · TA获得超过123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91
采纳率:64%
帮助的人:332万
展开全部
自然是极度厌战了。但也无能为力,全面拥抱冷战,尤其是丘吉尔宣布铁幕后。
整个欧洲都在厌战,也就英国和美国鼓动者战争。苏联因为各种考虑,也开始带着情绪进行战争准备了,但苏联主体俄罗斯及东欧部分人口损失严重,只要用恫吓手段来对付北约集团!
联邦政府在北约集团的威胁下,及苏联的恫吓下,不得不追随主流。
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已经不能自己做主了。
尤其实在苏联原子弹成功后,最积极的美英也怂了,只好维持高压态势。
联邦政府开始转变进行经济建设,由于军备有盟军撑着,全力进行经济建设,加上盟军国家市场的开放,很是赚钱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