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中国古代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冲突和交融的事例,以及影响?

 我来答
dayinspring
高粉答主

2020-07-06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万
采纳率:92%
帮助的人:3537万
展开全部
在古代, 游牧民族的马给人类的交通带来极大的便利, 加速了贸易和技术的配返传播。 草原的游牧民族, 在与其他民族沟通时比起农耕的中原地带就有明显的优势。 马比人走得远、 跑得快、 负载的东西多。 游牧文明比起农耕文明来, 覆盖的领域大, 接触的文化多, 技术传播也可能快一些。因此在与游牧文明的交流过程中, 农耕文明不仅得到了游牧文化的精髓, 也有了接触其它外来文化的机会。 而农耕文明相对与游牧文明,总是以精雕细琢的态度不断完善任何事物以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因此农耕文明虽然覆盖领域不大, 但是它的文化是成熟完善的, 技术是先进有效的, 尤其是政治思想文化上的高度发达。
以下是几个具体的文明交流的例子:
1、 青铜器 早在 4000 年前, 西亚已进入青铜时代的鼎桥仿盛时期, 主要的青铜冶铸技术均已发明, 并对周边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而东亚在那时才刚刚进入青铜时代。
青铜文明在中原大地的起源真是西北游牧民族传播的功劳。 又如, 剑是古代游牧武士随身携带的武器, 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 其中西亚和中亚的短剑较为古朴, 而东亚的剑种类繁多, 且异常精致。 而中国佩剑之俗也是起于西北游牧民。 但是青铜冶炼和铸造是定居者的事业, 不可能在马背上进行。 而且刀、 剑、 斧、 弓、 箭、 盔、甲、 套索是游牧民的主要兵器, 但其实只有套索是游牧民特有的武器, 其他均是定居民的发明。从中不难发现, 游牧民族的青铜文化正是取自他处。 游牧民族巧妙地利用了青铜器, 完善了游牧 生活方式, 战斗力大大提高, 促使游牧民走上了游牧军事化的道路, 从而将青铜兵器传播到了遥远的地方。
2、 系带和带钩 岩画和墓葬发掘均表明游牧民有系带的传统。
他们习惯将武器或生活用具挂在腰带上。 腰带以动物纹饰为主, 在中国北方有大量出土。 春秋战国之际, 系带之风盛行中原, 带亦系挂刀、 剑、印章等物。 系带和带钩争奇斗妍。 又有史载“带不厌新, 钩不厌旧” , “满堂之坐, 视钩各异” 。带钩在进入中原之后成了时尚或身份的象征, 其实用功能逐渐被人遗忘。 在游牧文化进入农耕文化的时候, 农耕文化的等级特点影响了它的发展, 从而产生了新的文化思想。
3、 粮食
中原地区上古原不产麦。 中原之原始农作物为禾( 今粟谷), 故中原早期农作物之字皆从禾不从麦, 如黍、 稷、 秫等。 小麦起源于西亚, 后来经由西北的游牧民族引种至中原。 粟起源于黄河流域, 新疆境内则发现了距今 4000 多年的小米饼( 由粟制作的食品)。 这就说明游牧培消饥游牧文明在带来小麦的同时也带走了粟。 稻米自南而北, 麦类自西而东的传播, 对中国人饮食习惯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 生产生活
一部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或南迁), 带来了民族大融合, 促进了经济文化发展。 如, 魏晋南北朝时期, 匈奴、 鲜卑、 羯、 氏、 羌“五胡” 南迁, 带来了方凳、 胡床等用具, 以及完善的畜牧养殖方法; 而他们也学到了更加实用的种植农业。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