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个回答
展开全部
农历与阴历的区别如下
1、年不同
中国的农历由于选用了恰当的“置闰”原则,使平均历年长度的近似值等于回归年的长度(365.2422日)。
因而,农历的“年”与阳历的“年”基本同步,但回历纪年中阴历的“年”只有12个阴历月的简单积累,其长度为29.5×12=354天,和阳历“年”之间有着约11日的差异。因而,长度积累后,月份和寒暑往来会出现颠倒现象。农历的新年一般在冬季,而阴历的新年则可能在暑期到来。
2、使用地区不同
中国的农历由于能够反映寒暑往来和月相的盈亏变化,因而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普遍适用,而且特别适合中国的国情,因此在中国及东南亚华人聚居地得到广泛使用。
阴历的使用地区主要限于伊斯兰国家,而且只在欢度宗教节日时才使用。
3、作用不同
中国的农历带有阳历的某些特征,能够用来指导农时,安排作物轮茬。
阴历只能反映月相变化,不能反映气温变化,因而它是纯粹的“阴历”,不能指导农时活动。
展开全部
“农历”和“阴历”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为什么我们生活中有两个日期,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农历和阴历的区别如下:
自西汉时期创建了太初历后,对于推动我国农业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后续王朝也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进行革新。
因此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农历是属于阴阳合力,也就包含了我们现在所认识的阴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会说到十五的月亮圆又圆,其实这就是以月亮周期记录的阴历。
自西汉时期创建了太初历后,对于推动我国农业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后续王朝也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进行革新。
因此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农历是属于阴阳合力,也就包含了我们现在所认识的阴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会说到十五的月亮圆又圆,其实这就是以月亮周期记录的阴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农历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历法,曾长期在我国使用,该历法中强调了二十四节气的划分,而节气对于农业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民间也有称为夏历、阴历的。在
1912年以前,我国历代一直沿用这种历法作为正式历法。而真正的阴历是最古老的历法,现今伊斯兰国家和地区中使用的回历,就是阴历的一种。
农历与阴历都是中国现存的纪年历法。在许多场合,不少人将二者混为一谈,认为农历就是阴历,阴历就是农历。其实,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要区别如下:
1、两者编订的主导思想不同
中国的农历和阴历均选用月球的运动作为参照,每月的日数近似等于月相的变化周期——29.5306日。在月份排列上,一般大月30天,小月29天,两月平均后每月日数为29.5天,这与朔望月的长度基本相当。此为二者的同源之处。因此二者都能准确的反映月相的盈亏:月中为望月(满月),月初为朔。但中国农历的节气还能够反映四季寒暑的气温变化,如平常所说的“五黄六月”、“寒冬腊月”等词汇,说明农历中的“五六月”是小麦成熟的季节,气温较高;“腊月”是隆冬,气温较低;“二三月”和“七八月”是气温的过渡季节。由于二十四节气中的时段,是依据太阳在公转轨道即黄道上的位置而决定的。因此,中国的农历带有阳历的某些特征,能够用来指导农时,安排作物轮茬。常说的阴历只能反映月相变化,不能反映气温变化,因而它是纯粹的“阴历”,不能指导农时活动。
2、两者月首的安排不同
中国的农历把日月合朔的时刻所在日期定为月首,即初一。唐朝以前采用“平朔”,唐初以来,改用“定朔”,即初一固定在真正的朔日,当天晚上肯定没有“月亮”。回历纪年所用的阴历的月首按教规以新月始生为朔,即在日月合朔以后,相当于农历的初二或初三,当天晚上可见到“新月”。
3、两者的“年”有区别
中国的农历由于选用了恰当的“置闰”原则,使平均历年长度的近似值等于回归年的长度(365.2422日)。因而,农历的“年”与阳历的“年”基本同步,但回历纪年中阴历的“年”只有12个阴历月的简单积累,其长度为29.5×12=354天,和阳历“年”之间有着约
11日的差异。因而,长度积累后,月份和寒暑往来会出现颠倒现象。农历的新年一般在冬季,而阴历的新年则可能在暑期到来。
4、使用地区不同
中国的农历由于能够反映寒暑往来和月相的盈亏变化,因而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普遍适用,而且特别适合中国的国情,因此在中国及东南亚华人聚居地得到广泛使用。但阴历的使用地区主要限于伊斯兰国家,而且只在欢度宗教节日时才使用。
1912年以前,我国历代一直沿用这种历法作为正式历法。而真正的阴历是最古老的历法,现今伊斯兰国家和地区中使用的回历,就是阴历的一种。
农历与阴历都是中国现存的纪年历法。在许多场合,不少人将二者混为一谈,认为农历就是阴历,阴历就是农历。其实,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要区别如下:
1、两者编订的主导思想不同
中国的农历和阴历均选用月球的运动作为参照,每月的日数近似等于月相的变化周期——29.5306日。在月份排列上,一般大月30天,小月29天,两月平均后每月日数为29.5天,这与朔望月的长度基本相当。此为二者的同源之处。因此二者都能准确的反映月相的盈亏:月中为望月(满月),月初为朔。但中国农历的节气还能够反映四季寒暑的气温变化,如平常所说的“五黄六月”、“寒冬腊月”等词汇,说明农历中的“五六月”是小麦成熟的季节,气温较高;“腊月”是隆冬,气温较低;“二三月”和“七八月”是气温的过渡季节。由于二十四节气中的时段,是依据太阳在公转轨道即黄道上的位置而决定的。因此,中国的农历带有阳历的某些特征,能够用来指导农时,安排作物轮茬。常说的阴历只能反映月相变化,不能反映气温变化,因而它是纯粹的“阴历”,不能指导农时活动。
2、两者月首的安排不同
中国的农历把日月合朔的时刻所在日期定为月首,即初一。唐朝以前采用“平朔”,唐初以来,改用“定朔”,即初一固定在真正的朔日,当天晚上肯定没有“月亮”。回历纪年所用的阴历的月首按教规以新月始生为朔,即在日月合朔以后,相当于农历的初二或初三,当天晚上可见到“新月”。
3、两者的“年”有区别
中国的农历由于选用了恰当的“置闰”原则,使平均历年长度的近似值等于回归年的长度(365.2422日)。因而,农历的“年”与阳历的“年”基本同步,但回历纪年中阴历的“年”只有12个阴历月的简单积累,其长度为29.5×12=354天,和阳历“年”之间有着约
11日的差异。因而,长度积累后,月份和寒暑往来会出现颠倒现象。农历的新年一般在冬季,而阴历的新年则可能在暑期到来。
4、使用地区不同
中国的农历由于能够反映寒暑往来和月相的盈亏变化,因而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普遍适用,而且特别适合中国的国情,因此在中国及东南亚华人聚居地得到广泛使用。但阴历的使用地区主要限于伊斯兰国家,而且只在欢度宗教节日时才使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