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cpu和手机cpu的差距有多大?
CPU对于一台电脑意味着什么?没了CPU,电脑可能还不如十几块钱的计算器。
百度百科对于CPU的定义是这样:作为计算机系统的运算和控制核心,是信息处理、程序运行的最终执行单元。CPU 自产生以来,在逻辑结构、运行效率以及功能外延上取得了巨大发展。简单地说,就是计算机的大脑。
古代社会,哪怕你是地球的统治者,穷尽全人类之力,也生产不出一款最简单的CPU.无数伟人的前赴后继,其中不乏牛顿、爱因斯坦、高斯、麦克斯韦、普朗克、薛定谔、傅里叶、图灵、冯诺依曼……CPU才得以应运而生,说它是人类数学、物理学和化学研究的最高结晶也丝毫不夸张。
有个人,用一生的时间,将圆周率算到了707位,而且只有505位是正确的。而我现在用六七年前的电脑,10秒内可以算到圆周率的100万位,并保证百分百正确。
想象一个场景,将整本圣经一笔一画的雕刻在你的拇指甲上有多难,而设计、生产CPU比这还要困难n倍。称它为人造物的巅峰,当之无愧。
二、CPU的发展史欲专一行,先通其史。回顾一下CPU的发展史,更有助我们理解电脑CPU和手机CPU的差异所在。
1947年,肖克利和他的两位同事在贝尔实验室共同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块晶体管,当时他们自己恐怕都尚未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但一场科技革命的序幕就此拉开。后来,他们三人也因此获得了“晶体管之父”的称号,并于1956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不久后,肖克利离开了贝尔实验室,成立了自己的半导体试验室。慕名而来的才俊不胜枚举,这其中就有罗伯特·诺伊斯、戈登·摩尔。尽管肖克利脾气不大好,但起初这些天才们对他很崇拜,一心只想着跟他去改变世界,所以总体上相处得还不错。可后来肖克利一直没有什么新作为,甚至还迷信地用测谎仪去检测下属的忠诚度。久而久之,包括诺伊斯和摩尔在内的八位天才忍无可忍,选择了离开,后来被称为“八叛逆”。
1957年,经中间人介绍,“八叛逆”得到了一笔投资,成立了“仙童半导体”公司。仙童是硅谷许多著名企业的鼻祖,不乏英特尔、AMD这样的超级巨头,之后的很多年里,硅谷半导体大会几乎是仙童前同事们的聚会。
在诺伊斯的带领下,仙童一路高歌猛进,利润也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也引发了管理者与投资者的利润分配问题,加上战略方向上的巨大分歧,优秀的人才陆陆续续离开了仙童。1968年,诺伊斯、摩尔和安迪格鲁夫创建了英特尔,第二年,仙童的第七号员工创立了后来的AMD。这一切似乎早已注定,昔日同事,如今对手。
两年后,也就是1971年11月15日,英特尔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块CPU-4004微处理器。今天来看,这款处理器的性能可以说是糟糕至极,可它却具有划时代意义。后来的历代处理器升级,比如奔腾系列,酷睿系列,大家都很熟悉了。逐渐地,一个牢不可破的Wintel(Windows+Intel)组合形成了,在PC时代,近乎没有任何企业能对其构成实质性威胁。
这里顺带提一点,戈登摩尔就是提出摩尔定律的那个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
后来英特尔已经变成了摩尔定律的捍卫者,在英特尔五十多年的历史里,它曾无数次站在失败的边缘,每当面临两难决策时:收紧投资,先度过寒冬;或继续拼命加大投资,保证摩尔定律依然成立,它最终都选择了捍卫摩尔定律本身。更为神奇的是,英特尔每次在危机中都绝处逢生,最终再一次辉煌。
在电脑处理器领域,至今英特尔都是无敌的存在。而越适应一个时代,在新时代面前越容易被淘汰,强如英特尔亦没有成为例外。随着iPhone和各种安卓手机的出现,使得基于RISC(精简指令集)的芯片,更具体地说是用的ARM的产品成为移动设备的首选。
英特尔错失移动市场,至今都没有挖掘出巨量级的新增长引擎,使得它多多少少有种老态龙钟之气。
三、手机CPU和电脑CPU的差异近年来,手机厂商不断出新品挑战高通骁龙处理器,苹果A系列、三星猎户座、华为海思麒麟、联发科以及很多手机品牌也有自研处理器的计划,而在国内我们却几乎没听说过有哪个电脑厂商打算自研处理器,这是因为手机CPU和电脑CPU存在很大的差异。
两者的一个显著差异是在架构上,手机端CPU以ARM架构为主,ARM公司为了对抗英特尔,走了一条独特的“授权路线”,即生产商可以买到包括电路版图、工艺设计一整套技术架构,手机厂商只是在上面做一些简单的修改。无论是高通骁龙、还是华为海思,都是基于ARM架构之上。也就是,ARM提供了一套房子的整体框架,处理器厂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把房子内部装饰成自己喜欢的风格。
而英特尔是自己做处理器,不会随意授权的,要自主研发处理器对资金、技术和时间的要求,几乎没有公司(龙芯除外)愿意重头开始做。据一位CPU业内人士的说法,资金500亿,科研人员2000,大概15年左右才能造出和i5相近的处理器。15年后,即使造出来了,有什么意义?
再有,它们的追求也有本质差异。因为机身尺寸、电池容量等因素的限制,手机CPU的首要考虑因素是功耗和散热性,而电脑则不需要过多地在功耗和散热上妥协,主要精力可以放在性能上面。结果就是,8000块钱左右的电脑可以轻松运行70-80G的游戏,甚至上百G,而且基本稳定在60帧。同价位的iPhone能做到吗?归根结底,手机更多是倾向于娱乐与社交属性,哪怕苹果新款iPad Pro的广告语已经大肆宣扬“你的下一台电脑何必是电脑”。但手机、平板与真正的生产力还是存在很大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