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如果满清当时坚持不入关,自己在东北发展,历史会怎样改写呢?
满清不入关的话,可以豪横一时,但是迟早要被中原王朝给灭掉。
1644年,满清入关前夕,已经是实力雄厚,地域辽阔的农牧混一的国家。所以满清即使不入关,也会保持着强健的扩张势头,在很长的时间内称雄于北方。
地域:多尔衮从皇太极那里接手的满清,领土包括山海关以北的整个东北,漠南蒙古,以及蕃属国朝鲜。并且,皇太极生前已经在积极的攻略蒙古余部、西藏。
经济:努尔哈赤把辽东的100多万(一说是300多万)汉人屠戮一空,掌握了大片已经开发成熟的耕地。然后大批女真人放弃渔猎、采集的生活方式,到辽东半岛务农了。
皇太极上台后,为了人口和财富,多次南下中原抢劫,把大量人口、牲畜带到辽东,极力恢复辽东的农业生产。
到明朝灭亡前夕,辽东的粮食产量已经基本恢复到努尔哈赤起兵前的水平。
满清的商业贸易,主要是与山西的商人进行的。把人参、东珠、皮毛产品等卖给山西商人,然后购买山西商人走私来的粮食、铁器、制作火药的硝。
皇太极在征服漠南蒙古后,与山西商人的贸易不用在偷偷的进行。皇太极还派人在呼和浩特等地,设立贸易区,牲畜、粮食等都可以买卖,贸易额从而大幅度提升。
军事:冷、热兵器并重,步兵骑兵都不缺。
多尔衮的手中,有蒙古的八旗骑兵军队,满人的八旗骑、步混合的军队,汉人的火器、冷兵器混合的步兵。
在多年与汉人的争斗中,满清认识到了火器的威力。孔有德投清,给满清带来了专业的火器部队,火铳、火炮都能熟练运用。到多尔衮上台,满清已经初步有了铸造火炮的能力。
满清如果不入关,可能的发展去向:
满清的军事实力,比南方的中原、北方俄罗斯的哥萨克骑兵、西方的噶尔丹都强大许多。所以,满清往哪个方向发展,都会是很顺利的。但是分析周边的形势后,我觉得满清大约会制定这样的战略。
满清的北方,以几千个哥萨克骑兵为前锋的探险队,已经控制了西伯利亚。满清的西方,噶尔丹部正在强势对外扩张。
在满清看来,向北是苦寒的西伯利亚荒原,向西是干旱的戈壁滩、大漠、草原,富庶程度比辽东差远了。向西北方向发展,就要和俄罗斯、噶尔丹这些彪悍的军队作战,仗不好打,收获却不大,是很难持续的打下去的。另外,以满清辽东和漠南蒙古的基本盘,也很难做到完败噶尔丹和俄罗斯。
所以满清的对外发展方向,应该是优先吞并西藏,以形成对中原王朝的有利战略态势。然后时不时的出兵,到中原勒索、抢掠汉人的人口和财富。但是不论满清怎么做,到最后都难逃被中原王朝灭掉的命运。
明末,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明朝的思想家们王夫之等人,已经在总结历史,反思过往皇帝“家天下”的种种弊端。
明朝的知识分子们,已经出现了分裂,勇于接受新事务的开明读书人已经在孜孜不倦的研究西学(科技)。甚至崇祯皇帝还出面组织学者,翻译推广西方的科学著作。
明朝的军队,已经出现西方雇佣兵的身影,军队的装备迅速的向热兵器转化。
土豆、甘薯等高产作物也正在推广,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人口爆炸式的增长。
可以预见,只要明朝的社会正常的发展态势不被改变。中原王朝的实力,会很快就出现几何量级增长和质的飞跃。然后在时机成熟时,一定会派兵灭满清、收辽东,不论是谁做皇帝都会这么做。
中国人对辽东有特殊的感情,中原王朝坐庄的皇帝不论是李自成还是朱氏皇帝,都不会忘记辽东这个地方。辽东地区自战国时期的燕国开始,辽东一直就是中原王朝的传统领土。
隋朝因为要收回辽东,打到亡国的地步。唐太宗御驾亲征辽东,到儿子李治做皇帝时经过了两代人的苦战终于收回了辽东。到明朝时,辽东是归山东省管辖的,拥有和孔孟之乡同等重要的地位。
中原王朝对辽东的重视是显而易见的,只要中原王朝完成了内部整合,就会把目光投向辽东。早晚都会组织出规模、质量都占有压倒性优势的军队,重新收回辽东。
对于满清,不论是哪个汉人皇帝在位,为了显示自己在法理方面的正确性,都是一定要坚决灭掉的。满清自努尔哈赤开始,就一直踩着汉人的尸骨建立功业。努尔哈赤为了掠夺财富、土地,残酷的采取“不论贫富,均皆屠戮”政策屠杀汉人百姓 ,把辽东半岛上的100多万汉人屠戮一空。
皇太极前后三次派兵进入中原,所到之处烧杀掳掠一空,杀掉所有的人,只留下不反抗的青壮人口掳回辽东,共掳走100多万人口。
1636年皇太极派兵进入中原,掳走17万人口。1639年,满清从中原掳走25万人口。1642年,皇太极派兵抢掠中原近70座城市,掳走人口37万。单身掳走的青壮就有100多万,被杀掉的肯定会更多,只是已经没有办法统计了。
满清对汉人的屠戮、掠夺,约有1000多万汉人死于非命,中原王朝的哪个皇帝都不能无视,只要有机会是断然不会留着满清的。
当中原王朝的数量、规模都能碾压满清的军队,带着顽强的作战意志北伐满清时。满清以骑射为本的军队根本就不是对手,只能被毫无悬念的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