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瓦罐坟”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现在没有了?
古代的生产力相对较低,所以在当时因生产力的原因也产生了许多习俗,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些习俗后来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被废除。据说在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就存在着一个非常残忍的习俗,那就是把活人送入瓦罐坟里,最后的结局就是死在其中。古代"瓦罐坟"有多残忍?子女把老人送进坟墓,送一顿饭加一块砖。
瓦罐坟,顾名思义,就是坟墓建成瓦罐式。既然是罐子状,就不是封口的,在外面留出一个口,建成后子女就将家中的老人送入坟墓,每送一顿饭就会加一块砖,直到最后封死,老人死在墓中。
古代“瓦罐坟”有多残忍?这个习俗来自于千年以前,据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习俗。具体的习俗大概来说就是子女建坟墓,随后将家中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送入坟墓内,开口的作用就是保证空气流通,老人可以在内生存。另一方面就是子女给老人送饭,在女子给老人送饭的菜篮子里,一般都会有一砖头的存在。一顿饭就往上垒一块砖,直到开口封死,封死后墓内空气会渐渐地流失,也失去了维持生存的食物,老人最后被闷死在其中。
这种残忍的习俗产生的原因,与当时的生产力息息相关。在当时,经常会出现每年的粮食不足够一家人生活的情况,并且老弱病残已经失去劳动力,对于生产没有帮助。时间一长,家里就可能会出现饿死的情况,所以为了保全大局,就会把老人送进瓦罐坟中。
这种做法就是为了保全一家人的生活,减少吃饭的人数,子女在给老人送饭的时间里,也尽可能的让老人吃的好一些,尽最后的孝道。瓦罐坟的出现就是加速社会的生老病死,留下来的都是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保证一家人的生活。当时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导致的收成不好,人们不得以采取这种残忍的方式,后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这种习俗也因为太过残忍被废除了。
还有一个说法,就是瓦罐坟的废除并不是因为生产力提高,而是因为在当地总出现一个妖怪,在夜晚的时候祸害村子。当时就是住在瓦罐坟中的一个老人给出了解决的办法,从而铲除了妖怪,保证了村民的安定生活。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让村民们意识到老人的重要性,老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过许多的事情,在许多事情失去解决办法时,可以凭借自己长时间的生活经历给出妙招。
村子里只留下青壮年的劳力,但是因为他们还是太过于年轻,许多事情还都没有经历过,所以在面对很多事情的时候会拿不出解决办法,这时候就需要一些有经验的老人出手,但是瓦罐坟的存在,却让他们早早的失去能够对他们生活进行指导的老一辈有经验的人,这种损失不可谓不大。所以再后来,这种习俗也就被废除了。当然,这只是一则传说。
尊老爱幼一直是我国的一个传统的优良美德,老人以他们的社会经验给着我们众多的帮助,家中有一个老人,仿佛就有一个引路人,指导着家里小辈们的人生,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们要传承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