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田氏代齐”是怎么回事,有什么故事?
田氏代齐,也叫田陈篡齐 。指中国战国初年陈国田氏后代取代齐国姜姓吕氏成为齐侯(齐威王始称齐王)的事件。这一事件被《史记·齐太公世家》、《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等史料所记载。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自此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的合法地位。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去世,奉邑入于田氏,姜姓吕氏从此退出齐国的历史舞台。由此,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一样,成为春秋和战国的重要历史转折点。众所周知,三家分晋的发生,是因为晋国公族势力衰弱。那么,齐国之所以发生“田氏代齐”,其原因又是什么呢?
一
首先,根据《史记》、《春秋》、《战国策》等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671年,陈国出现内乱。在此背景下,陈公子完为避祸奔逃至齐国,至齐国后为齐国田氏之祖,(“陈”“田”本为一字)。由此,对于取代齐国姜氏的田氏,实际上是春秋时期陈国的后人。在陈完来到齐国后,受到了当时齐国君主齐桓公的任用。自此之后,陈氏,或者说是田氏在齐国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公元前545年,田完四世孙田无宇与鲍氏、栾氏、高氏合力消灭当国的庆氏,取得齐国公族与国人的支持。
二
由此,在春秋后期,虽然田氏成为齐国实力强大的卿大夫,但是,在齐国内部,还是存在高、国、鲍、晏等可以制衡田氏的卿大夫家族。一定程度上,春秋后期的齐国,和当时的晋国比较类似,因为分封制的存在,促使卿大夫拥有一定的封地,并在此基础上集聚势力。就晋国来说,各个卿大夫家族之间的激烈斗争,立下了智氏、韩氏、赵氏、魏氏这四大卿大夫。在晋阳之战后,魏赵韩三家联手消灭了智氏,并瓜分了晋国公室的疆域,从而推动了“三家分晋”的发生。而就齐国来说,田氏能够一家独大,也和一场战争有关。
三
这场战争就是“艾陵之战”,艾陵之战是公元前484年吴国在艾陵地区打败齐国军队的一次著名战役。根据《左传》的记载,“甲戎,战于艾陵。展如败高子、国子败胥门巢。王卒助之,大败齐师。获国书、公孙夏、闾丘明、首三千,以献于公。”在艾陵之战中,吴国大军击败了齐国大军,齐国不仅损失了十万大军,更导致高、国、鲍、晏等家族的实力大损。也即在艾陵之战前,齐国内部还存在可以制衡田氏的力量。但是,在和吴国的艾陵之战后,齐国田氏之外的卿大夫家族都受到了削弱。
四
最后,在艾陵之战后,公元前481年,田恒杀齐简公与诸多公族,另立齐平公,进一步把持齐国大权。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确保篡位过程中不会遇到较大的抵抗,田氏又以“修公行赏”争取民心。公元前391年,田和废齐康公。公元前386年,田和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自春秋时期开始,到战国初期完成对齐国姜氏的取代,田氏可以说是处心积虑,历经了数代人的努力。在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后,周王室的权威几乎是荡然无存了。在此基础上,田氏代齐后的齐国和魏国、赵国、韩国、秦国、燕国、楚国成为战国七雄。
田氏代齐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大夫田氏通过一些了权谋篡夺吕氏齐国的过程,这个过程大概200年,经历八代人,从田完投奔齐桓公到田和取得齐康公为止。
田氏代齐,其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田成子时期,他主要有两步,一是大斗出,小斗进,为了收揽人心,一是多取姬妾,为了增加宗族人口。。这位老兄为了增加宗族人口可谓煞费苦心。这两步成功的收揽了齐国的人心,又让田氏宗族扩大。
历史上王侯将相不少,他们往往姬妾成群,子女众多。但是上百子女的也凤毛麟角,没有几个。歪史有印象的是西汉时期中山王刘胜,他有一百多个儿子,没有记载不是他生的。另外一个比他稍微少一些的是春秋战国之交的田成子。他娶了一百多个老婆。
田成子,本名田恒,汉朝时为了避讳改为田常。他是春秋战国之间齐国田氏第八代家主,他的先祖公子完本来是陈国公室,妫姓,后来田完在齐桓公时期逃亡齐国,被委任为齐国工正,食邑在田地,于是称为田完,称为后来田姓的先祖。
传到田成子时期,已经称为齐国高门望族,由于田乞在位时候,推行对外借粮大斗借小斗收,很快收买了齐国的大半民心,到田成子时期依然坚持。使得公室失去威望,由于封建制定的天生弊端,田氏的封地超过了公室的辖地,形成强枝弱干的局面。
《史记·田完世家》:于是田常复修釐子之政,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
除了收买人心之外,田氏为了在齐国站稳脚跟,必须要让自己家族强盛起来,古时候,人丁兴旺是一个家族的标志,但是田氏在齐国不太长,根基浅薄,没有办法做到人丁兴旺,于是这位天才家主想到一个绝佳的办法。什么办法?
他在齐国内选了身高七尺以上的女子作为姬妾,又招揽天下的宾客到他门下,一来宣示天下自己好客,增加田氏的名声。另外就是不阻止这一些天下才俊随便出入后宫,随便他们和自己姬妾交往。
到田常死的时候,他留下了70多个儿子,儿子田盘即位成为齐相,完全掌权的田盘将自己兄弟子侄全部派往齐国各地担任大夫,完全掌控齐国,并且与各诸侯国交好,离田氏代齐只有一步之遥。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田乞大斗出小斗进的策略,还有田常广育子嗣的功劳。他应该是唯一一个把姬妾当作繁衍宗族人丁的一个人,而且这个策略取得巨大的效果,几十年的功夫就使田氏霸占齐国,可以算作是剑走偏锋,另类的成功。
在公元前379年,齐国发生了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即齐康公去世后,齐国的国土被田氏所拥有,姜姓吕氏从此退出齐国的历史舞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氏代齐”事件。那么这件事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呢?
在这之前,我们先来看看齐国是如何建立的。话说,齐国的来源其实是非常久远的。当初,因为姜尚(即吕尚)对于周朝的建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周武王为了奖励其功劳,遂封吕尚于齐地建立了齐国,这便是齐国的来源。
吕氏的齐国在齐桓公当政之时,陈国陈厉公的儿子田陈氏陈完因避祸逃至齐国,齐桓公让他担任了管理百工的“工正”一职。后来,陈完的后人世袭其“工正”职位,这也算是田陈氏在齐国的发家之路的开始。
到了公元前545年齐景公时,陈完的四世孙田桓子联合鲍氏、栾氏、高氏一起灭掉了当时势力最大的庆氏。之后在前532年,田桓子与鲍氏联合消灭了栾氏、高氏。然后,田桓子对于齐国的公族实行“凡公子、公孙之无禄者,私分之邑”的政策,对国人实行“贫均孤寡者,私与之粟”的政策。这些政策取得了许多公族与国人的支持。
另外在齐景公时,由于公室内部腐败严重且不得民心,而与之相比,田桓子的儿子田乞(即田僖子)则在齐国连年灾荒时,对农民实行大斗借出,小斗归还的利民政策,使得齐国的农民很多都归顺到田乞的地盘上了,大大增加了田乞的人口与实力。
在公元前489年,齐景公死后,齐国公族立公子荼为国君,田乞废除了公子荼又另立公子阳生为国君,并自立为相,从此田氏完全掌握了齐国的国政。
公元前481年,田乞的儿子田恒(即田成子)杀齐简公与诸多公族,另立齐平公,进一步把持政权,又以“修公行赏”来争取民心。公元前391年,田恒的四世孙田和废除齐康公,后来将其放逐到海上,自立为国君。在同一年,周王册封田和为齐侯。到了前379年齐康公死去,姜姓的齐国绝嗣,田氏正式取代齐国。
“田氏代齐”之所以会发生,说白了就是战国时代齐国各个大夫之间互相争权夺利的结果。
田氏代齐用了整整300年时间,8代人前赴后继,可以说是一个最励志的家族故事。齐国最早是西周周公分封给姜子牙的,也就是吕尚的封地。齐国自然是姜姓吕氏。公元前七世纪初,正当齐桓公成为了天下第1个霸主的时候,附近的陈国一位宗氏子弟陈完,为了躲避其叔叔的迫害,来到了齐国。齐桓公不但接纳了他,还给了他工正的职位,后来陈完改姓为田,也就是天完,这是田氏家族的老祖宗。
田完的子孙都世袭了他工正的官职,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但几代人都没有什么大的起色。到了其曾孙田须无时,他侍奉上了齐后庄公,并得到赏识,被封为了大夫。他儿子田无宇已经娶了齐后庄公的女儿,田家地位迅速蹿升。田无宇生活的年代正是齐国内政最乱的时代,先是崔杼杀了齐后庄公,后他又被庆父给干掉。庆父开始大权独揽,齐王权力被褫夺,各卿大夫的权力迅速蹿升。政治的剧变是以经济剧变为基础的。此时原先的土地制度井田制已经难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受王权管控的私田更多地被开垦出来,各卿大夫专注于私田开发,公田被抛荒,其经济实力大增,自然要求挑战原先的等级秩序。
各国最剧烈的政治斗争,成为了卿大夫家族之间的斗争。国君在他们眼中形同虚无。田氏可以说是家族斗争的高手,田无宇先是联合了栾氏、高氏、鲍氏干掉了庆父为首的庆氏。又与鲍氏联手逼走了栾氏和高氏。田家可以说完全控制了齐国。之后田无宇又听从晏子的劝告,将权力交还给了齐景公,赚足了人气。田无宇死后,他的儿子田乞继承了他的风格,进一步加大惠民工程的力度,大斗出小斗进,赢得了齐国百姓的欢呼和支持。
齐景公去世之后,田乞又干掉了与国君同一家族的国氏和高氏,成为了相国,把握齐国的最高统治权。田乞去世后,他儿子田恒专权,还杀了齐简公。田恒的封地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君的封地,并且出手阔绰,交好各路诸侯,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望。到了田盘掌权的时候,遇上了三家分晋的大事,田盘也开始向晋国学习,想取而代之。到田和时,他把齐康公送到了海边的一座孤城中。公元前387年,在魏武侯的帮助之下,田和被周天子册封为齐侯。至此,原先齐国的吕氏政权被田氏政权完全取代。
春秋时期田氏代齐以后,居然没有改变“齐”这个国号,一直沿用。这一点,似乎是不太让人理解的。因为历史上某个大臣篡位,取代原来的政权,建立新政权的情况不少。但是却很少有像田氏那样,连国号都不改的情况。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这种情况。可是为什么,田氏代齐以后,却竟然沿用了“齐”这个国号呢?
(田氏代齐)
之所以很多大臣在篡位以后,一定要改变原先的国号,这也是由中国人的性格及文化心理决定的。有个学者曾说,中国人作为一种“利他主义者”,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他一生想做的事情,只对两类人负责。一类人就是他的儿子,也就是所谓的“封妻荫子”。一类人就是他的祖先,也就是所谓的“光宗耀祖”。他一生的努力,只要对得起这两类人就可以了。至于他自己,倒是无关紧要的。
既然要对祖先和后代负责,因此就需要开创一代基业。只有开创了基业,才会让人感觉江山是自己的。因此,那些篡位的大臣,都会着急地改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号。比如春秋时期的韩赵魏三家分晋以后,就改为自己的国号。后世的王莽篡汉后,也改为“新”。武则天篡唐以后,也改为“周”。所以说,无论是从理论推演,还是从现实例证来看,田氏代齐后,竟然没有改国号,显然是让人不太理解的。
田氏之所以要这样做,显然有他的理由。而田氏的理由肯定就是,这样做有利于他获得老百姓的拥护,有利于新政权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实际上,田氏在整个篡位的过程中,一直是非常注意这一点的。而田氏之所以能够篡位成功,正是因为他获得了老百姓的拥护。
(伍子胥画像)
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所有的诸侯都在争夺利益。无论是向外国索求利益,还是向本国其它诸侯乃至国君索求利益,大都是使用战争的方式。也就是说,是利用强权让别人臣服。但是,这种利用强权让别人臣服的方式,很难让所征服地方的老百姓心服口服。这在那时候已经发生了很多次,虽然被征服了,但接着又再次复国的情况。比如吴国在伍子胥的带领下灭掉了楚国,接着楚国又重新复国。越国被吴国打败,差不多亡国了,不久越国也再次复国,还反过来消灭吴国。之所以这样,就是被征服地的老百姓不屈服,要反抗。
而田氏在替代姜齐的过程中,却不是采用战争的办法,而是采用“收买民心”的办法。他先是通过打击国内的其它豪强贵族获得土地,随后就把这些土地划拨给别人,扶持一大帮新贵族起来。他这种方式,和当年周天子分封疆土的方式,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因此,他获得了国内很大一部分新贵族的拥戴。
除了培养新贵族,获得新贵族的支持外,他还通过借粮食给平民百姓,不让他们还,或者是就算还,也是“大斗出小斗进”的方式,向这些平民老百姓施加恩惠。
同时,田氏的这种做法,与那时候士人们所提倡的“仁爱”价值观,也是非常契合的。连晏婴这样清醒的士人都认为:“田氏虽无大德,以公权私,有德于民,民爱之。”而且他还断言:“齐政卒归田氏。”
(纣王)
田氏获得新贵族的支持,又获得平民百姓的支持和士人的支持。因此,他们在国内获得了极高的支持率。而这种超高的支持率,也使得田氏几代人在发展过程中,就算专权,就算把齐国的国君放逐,都没有引起国人的反感,国人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田氏。因为大家认为,田氏之所以这样做,是要赶走荒淫无道的君王(就像西周初年赶走荒淫无道的纣王一样,可以说,田氏完全是在对西周的做法有样学样),给老百姓带来快乐安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