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释兵权的时候为什么将领会那么听话的交出兵权?
自古以来,权利都是最诱人的存在。尤其是在我国的封建君主制社会下,权利更是可以延续的存在,有权利固然是好事,但是既然是君主制的社会,那么你权利再大也绝对打不过皇上。并且中国有一句古语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绝不是单纯的请大家喝喝酒,聊聊天,就把兵权给要回来这么简单。相反的,赵匡胤是在受到了昭义节度使李筠,以及淮南节度使李重进的造反之后,在赵匡胤亲自自己上场平定了两场叛乱之后,赵匡胤才重新考虑兵权方面的事情。
如果自己不想成为五代十国之后的翻本,那么控制藩镇权力过大的现象,肯定是首当其冲的根本。为了此事,赵普给赵匡胤提议让他“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三条建议,也是最终被赵匡胤积极实行了的。
夺其权,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杯酒释兵权”。听上去很简单,像是喝个酒组个饭局就可以搞定的事情。但是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这个“杯酒释兵权”的行为,最少是发生过了两次。
宋朝初期,赵匡胤刚刚登基没两天的时候,赵普就跟赵匡胤说,不应该把兵权全都交付给让石守信,王审琦这些人手里。但是因为赵匡胤认为这都是跟我路打天下的功臣,不给他们我给谁?不应该怀疑自己的好兄弟,好战友啊。这个时候赵普生气的赵匡胤说:就算你相信他们没有野心,但是谁又能抱枕给他们的部下不会“黄袍加身”呢?
其实这个时候赵普所说的话对赵匡胤是有作用的,赵匡胤即使再怎么心大,这个时候也应该仔细的考虑一下了。所以,赵匡胤就在第一次的晚朝结束之后,宴请了石守信等人,并且跟他们提了交出兵权的这个问题,这个也就是赵匡胤发起的第一次“杯酒释兵权”。但是显然那效果并不是很如意,毕竟大权在握,谁又想乖乖的交出自己已经享受了的权力呢?
而第二次的机会是赵匡胤再一次宴会上提议道:诶呀,大家都是大宋的功臣,现如今天下都已经太平了,百姓们更是安居乐业,大家都已经享福了,但是你们你们几位还在外面带兵,我真是没有颜面来面对你们啊。
这个时候也有一个巧合的出现,有一位凤翔军节度使,名叫王彦超。王彦超停了赵匡胤的话随即立刻表示,说自己其实很早就想要告老还乡去享福了。听了这话的安远军节度使以及护国节度使等人却没怎么明白赵匡胤的意思,还在宴会上跟赵匡胤说,诶呀,自己打仗的时候确实十分的艰苦,日子过得确实是多么多么的艰难,处理公务方面也是十分的辛苦啊。
但是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赵匡胤直接就冷下了脸,语气冰冷的对他们说:这些都是前朝的事情了,还好意思在这邀功?到了第二天,直接就把这些人的职位全部都撤了。
其实赵匡胤在做这些之前也不是只凭借着自己的威严,赵匡胤肯定也是做了足够多的准备的。赵匡胤当时也是十分严格的控制着禁军,还有军队的将领们。最起码宫廷的禁军跟京城周围的布防军队势力都已经牢牢的抓在了赵匡胤的手里。
所以我们看到了“杯酒释兵权”其实只是万事俱备,只差一场鸿门宴了而已,而有些武将更是反应速度感人,等到他们已经反应过来的时候相比也是不想交出兵权也不可能了,毕竟权利跟性命比起来,还是性命比较重要的。并且按照历史上“狡兔死,走狗烹”的惯例来看,赵匡胤对待武将的下场确实已经算是很仁慈,很不错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