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清朝从入主中原到灭亡,一直充斥着反清复明的各类组织?
明朝是民族关系相对比较对等的王朝,清朝则是一个实施“大满族主义”、“满族至上”方针的王朝,依托剥削其他民族为生,连参与科举考试都有相当于汉族考生30倍以上的选取率。
清王朝对汉族公民实施的各种民族不对等和民族轻视政策,加上清军入关时对汉族公民进行的血腥大屠杀留下的痛苦历史回忆,引起部分汉族人士的强烈不满,他们回忆历史上明王朝控制时期本民族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提出了“反清复明”的标语,来表达他们推翻清王朝民族轻视的控制,恢复汉族合法权利的政治希望。
《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轻易损伤也。到了满清统治时期,却被要求改变了发型的要求,若是剪短一些,倒也无所谓,发之损伤是指根部,其它补位总是需要修剪。然而满清却要求将头顶之前一半全部都剃成光头,而后面梳成一个辫子,这严重的触动了当时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思想。满清初期到中后期,辫子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金钱鼠尾”。并不是剃掉一半,而是只留下金钱大小,然后梳成一个辫子,就像老鼠尾巴一样。还有服饰的变化,满清统治者强迫改变服饰,更换成满清服饰。服饰可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体现,如此做法,不引起反抗都很难。
汉族人民与满清人民的区别对待。虽然也有汉人为官,而且按照制度,两族人数参半,权力相同。即便两人官职相同,但是权力却是天壤之别,你我官位相同,但是意见不同之时,满清官员说话要比汉人官员说话好使。就是气节问题。大明是民族气节最盛的一个,他们不管国力强弱,能不能打过你。都坚持一个原则,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气节,使得反清的思想根深蒂固,不但没有因为天下太平而沉迷其中,反而是反抗越来越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