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什么会失败?背后有什么原因?
项羽绝对称得上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大将之一,自24岁起兵开始,历经了70多场战斗可谓是百战百胜,但最终还是落了个自刎而死的下场。
而他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从内部原因上来看,项羽身为天之骄子,及冠不久就成就了霸业,难免刚强直爽,胸无城府。征战无数的他过于暴戾,在进入秦王宫之后大肆屠烧,不得民心。最重要的是,相比于刘邦来说他缺少政治敏感度,最后陷入了了四面楚歌的困局,其实他大可东渡乌江从头再来,可是他却只因为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就自刎而死。
从外部原因上来看,地理条件对于战争的成败也有很大的影响,被封为汉王的刘邦占据巴蜀之地,这些地方自然条件好,经济发达,战略地位也很重要。项
羽在占据秦国都城之后,把这三座城池分封给了他人,自己却以贫穷的彭城为都,这个地方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地势平坦,易攻难守。
一、项羽失败的内部原因:其刚愎自用的性格和过低的政治觉悟注定难成大业
(1)政治选择的错误:
项羽在推翻秦王朝的暴政之后,并没有像秦朝那样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王朝,而是延续了战国时期的分封制。
他把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好的地域划分给了自己的亲信,把之前的六国贵族后裔发配到了偏远的地方。显然这最终导致了旧贵族与项羽集团之间的矛盾。
对于刘邦的分封更是错上加错,项羽认为巴蜀地区地势险峻,无法对他的统治造成威胁,所以就把这个地方分封给了刘邦。他的这个做法大大忽视了这个地方的军事价值,此地乃是一块绝佳的易守难攻之地,并且还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于刘邦之后的军事活动来说这块宝地,是一块绝佳的军事后方基地。
更难想象的是,他竟然把关中地区一分为三,分别安排给三个人统治,当时秦朝刚刚被灭,很多百姓心中的不满还没有被安抚下来,因此这三个人在当地十分不得民心,刘邦瞅准了这一机会,趁机攻占关中地区,并且一步步做大起来。
总之,项羽对于土地的不当处置,使这个本来统一的国家渐渐走向了分裂,这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也注定了项羽之后失败的结局。
(2)过于迷信武力:
在《项羽本纪》中曾记载,项氏世世代代都是楚国的将领,从这方面我们可看出,他出生于武将世家,家世显赫又得到了季父的培养,显然是一个人中龙凤。但是,虽有万夫不当之勇的他,并没有为自己制定出明确的战略目标。
从他用武力推翻秦朝的统治之后,“分土为王”就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人,他的这种做法,除了使刚刚统一的天下又一次陷入混乱,还导致他不得不利用武力到处去镇压,在讨伐齐国田荣时,刘邦趁此机会占领了楚都彭城,之后项羽率领3万精兵回救,但是后方却被汉军将领突袭。
与此同时,韩信正在消灭北方六国,拉拢项羽阵营的大将,慢慢的,汉军形成了对楚的战略包围。没有固定后方补给的项羽粮草殆尽,被破签订了《鸿沟合约》。
合约签订后,他再也没有想过另一步动作,只得率领军队东归,而刘邦却接受了张良等人的建议,撕毁了合约,出兵讨伐楚国,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3)不得民心:
在《高祖本纪》中记载,项羽在到达秦王宫之后,就开始组织士兵大肆烧杀抢夺,屠戮百姓无数。而刘邦此时却与秦朝的父老《约法三章》。显然百姓们的内心更倾向于刘邦,争相把自己家的牛羊酒食献给军队,但是刘邦却拒绝不享受,于是,当时的秦朝百姓“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除此之外,他还除掉了义帝,虽然他已经起兵造反,但他还算是臣子,这样一来,他相当于犯了“弑君之罪”,那么任何人都有了起兵攻打他的理由。
总之,项羽失败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得民心,在与汉军的“垓下之战”时,汉军之所以可以找到他,就是因为有一老农为刘邦指路。
(4)用人不明:
项羽所亲信的近臣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过去楚国的宗亲故旧;
另一类为楚国之外的人
项羽有着浓厚的宗亲意识,比如说他手下的项伯、项佗,项庄等人都是他过去的亲信。
其实,一开始他身边是有很多人才的,比如说韩信、陈平、龙且、范增等,但渐渐的这些人都离他而去了,最后只剩下过去的宗亲贵族。
这些人之所以离他而去,是因为项羽本身性格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分不清楚忠臣和奸臣不善于纳谏,渐渐的很多人都和他产生了隔阂,最终离他而去。
英布本来是项羽的爱将,多次以少胜多战功显赫,被封为九江王。但到了后期,项羽多次向他调兵,他却称病不出。因此项羽埋怨他,于是便派使者去召见他,在这种情况下鲸布更加害怕,不敢前去 。正好刘邦派使者来劝降,于是他便“反楚归汉”了。
除了这些人之外,他的宗族也是如此。
虽然项羽十分信任项氏家族,但有些人甚至成为了内奸,项伯在楚汉相争时曾多次帮助刘邦,本来函谷关时项羽完全可以战胜刘邦,但是项伯为报答张良的救命之情,泄露了军机,还和刘邦成为了儿女亲家,最终导致鸿门宴时刘邦顺利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