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加强对学生的道德认识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的有力保证。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如下四方面:
一、利用教材,提高道德认识
以教材施教,就是利用各科教材中有关内容实施德育。在教学中,各门学科不但有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认识,而且是各门学科应有的任务。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任何学科的教学,都要对学生教学道德教育。”政治课、历史课教学实施道德认识教育显得极为明显。
语文课教学来说,学生的道德认识既寓于课文之中,也寓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文学作品教学,文学作品与道德关系密切,因为道德是文学表现的重要主题之一。文学作品是-定历史时代的反应,积淀了一个民族- -定的文化和时代的道德思想。
也就是说文学作品永远不能回避对道德的描写,那怕是比较隐晦的;也不能逃避对其描写对象进行道德价值判断的,那怕是含蓄的。同时,文学是美的集中体现,” 美是道德纯洁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
二、通过交流,提高道德认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学校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培养道德的、理性的、审美的高尚情感。”情感教育是各种教育中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它具有无形的力量。"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信念的必要条件,也是产生道德意志和行为的内部动力。”
三、开展活动,提高道德认识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思想道德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发生、发展和形成。活动具有极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表现出较大吸引力。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学校、家庭、社会结合起来,形成德育一体化,有的放矢的展开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有趣、不拘一格的活动。
通过诸如时事政治教育课、主题班会、知识竞赛、讲故事,演讲会,歌咏比赛,文娱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营造教育氛围。在和谐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活动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注重思考和总结。
这样,学生不但体验到生活的美好与艰辛,通过人际交往,学会辨别是非善恶,而且在活动中受到启发,道德情感被唤起,更为重要的是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四、利用榜样,提高道德认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道德教育中,优秀榜样的动人事迹、先进的思想,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和启发。学生从丰富的形象性、感染性和可信性的榜样中受到深刻的教育,感受到美好和伟大,认识到崇高与卑贱。从而在思想上得到净化,道德上得到提升。
由于学生受到榜样的感召,心理和行为授到影响,提高道德认识,自觉形成自己的人生理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道德认识。这些榜样重要有一些古今中外的革命者、科学家等,他们的事迹,他们非凡的成就和巨大贡献,以及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的曲折历史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会真正感动学生,能使学生认识人生以及人生的价值。出此之外,还有学生身边的一些先进典型,如,同学、老师等,在某方面作为学生个体某种信念的体现者,也是学生实实在在所见,他们更有助于带动学生,也具有-定的道德示范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方法策略
1、突显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协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我们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对解决方法实行试行、评价实施结果,并在评价基础_上修改方法的|过程。
3、重视布置课前任务和课前的预习。
课前预习和向学生布置任务,为下一堂课教学活动的正常展开提供保障,这点至关重要。学生圆满地完成课前任务,有时会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努力营造课堂气氛。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当前课堂常见的方式。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欲望。如: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应走下讲台,在各组之间穿梭,解惑释疑。
与此同时,还应该注意观察小组中的那些劣势小组,对他们适时指导。同时,在展示成果时,根据话题的难易度,让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都能有表现的机会。
5、注重教学过程评价,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学生的学习动机很大水准上需要教师的情感激发,这种清感激发就是一种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应该从知识、情感、意念三个方面塑造学生。语言本身就具备表情达意的工具性特征,所以,在课堂中,师生之间不但仅有知识的交流,同时也有情感的沟通。
对学生出现的与教师所提问题无关的回答或者想法不能简单地用对错来评判,教师应注重保护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和独立性。教师对学生所表现出的每一个反应都对学生的学习情感产生不同水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