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去世以后,为什么明朝不再派人下西洋?
明朝中后期不再下西洋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下西洋是郑和一人承办的,包括船只上的采办各种货物,以及从西洋带回来的一系列香料等高暴利物品,换句话说,这是内廷所决定的,支出收入都归内廷,也就是皇帝,所以朱棣才有财力进行六次远征,这恰恰触犯了浙商、福建海商以及其背后的官僚阶级的利益,海禁就是倭寇的根源之一。朱棣在位时还能压得住,当朱高炽即位时就很难压住,过几年朱高炽死后,朱瞻基从小生活在文官集团之中,更是关闭了航海。文官集团尾大不掉,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下西洋从此没有再提过。
第二,中国作为一个儒教治国的大陆国家,对于远洋本身就没有任何兴趣,郑和作为一个宦官和穆斯林其远洋行为从一开始就引发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不满与鄙夷,对于其带回来的所谓各国贡品,对于士大夫阶层而言不过皇家玩物而已,由于其是朱棣红人,且担负起寻找建文帝的政治任务,明朝的士大夫敢怒不敢言。直到朱棣去世,新皇帝上台,所谓三宝太监劳民伤财的奏折就上个没完,甚至郑和死后皇宫内郑和大量的航海日志都遭到焚毁,片纸不留。
第三,到宣宗朝后,官僚地主阶层最终从官方层面彻底完成“海禁”,郑和这种大规模皇室内廷贸易因为缺少强势皇帝也被禁止。江南官僚地主一方面大力推行官方层面的“海禁”,另一方面却开展大规模走私,以此垄断了海洋贸易。海外贸易的暴利因此都归了江南官僚地主阶级。
总而言之,郑和下西洋本质是皇帝直接推动的皇室贸易。下西洋是由宫内承办的,支出收入以及的得来的暴利都贵归内库,皇帝直接支配,官僚地主阶层从中得不到什么利益。只有朱棣这种强势君主能继续维持这种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