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出户而知天下三分,诸葛亮到底是怎样做到的?
作为三国时期,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被民间广泛传颂的智慧化身,诸葛亮具备的才能一定是复合型的。之所以能做到不出门而知天下三分,是建立在年轻时的努力学习的基础之上。具体有以下几点:一.苦读善读,打下基础
诸葛亮出生于琅琊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宦之家,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
诸葛亮未出山辅助刘备时,蛰居家中,因为本身是世家大族,平日里多的是悠闲时光,不用为生计而奔波。虽然他自己说躬耕陇亩,其实这只是自谦之辞。对于他这样的读书人,又是名人名士,田野耕作是根本不用自己动手的,偶尔为之,也算是体验生活吧,当不得真的。这就给他提供了大量学习的时间,遍览群书充实学问,是他出道之前生活的主要内容。
诸葛亮所学庞杂,天文地理,将略兵法,阴阳数术莫不涉猎,从这一点来看,诸葛亮所学以道家学问居多。因此才有了三国演义的《借东风》一节。也许你会说借东风,是诸葛亮略懂天文知识而已,算不得本事。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现在的天气预报,今天预告明天都经常出错,更遑论,诸葛亮预测的是,几十天以后的事。没有占断的学问,他是万万做不到的。
他志向远大,平日里多以管仲乐毅自比。对有才能的人礼敬有加,因此才有择妻不看美丑,只重才德的传说。隐居的这段时间,可以说为诸葛亮此后出山辅佐刘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像诸葛亮这样少有志向的读书人,整日宅居家中是不可想象的。所谓足不出户,只是一时之间的事。平日里除苦读以外,广交远游,到社会中增长见闻是必不可少的。他的朋友崔州平,庞士元,徐竖,司马徽等都是学富五车,胸怀韬略的人。诸葛亮平日里与他们的交往,应当是互有教益。
读书,交友,游历是了解社会的三大法宝。因此古人才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之说,诸葛亮深知这一点。读书交友已经不错,游历也应是当行之事,刘备初顾茅庐,童子告诉他诸葛先生远游未归,这说明诸葛亮在出山前是很爱游历的。因此千万不要相信,不劳而获,不学而得,不游而知。
三.善断善占,洞悉人心读书,交友,游历使诸葛亮在书本与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行事风格,而天赋让他思虑缜密具有超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再加上后天所学,阴阳数术《奇门遁甲》等,帮助他占断准确,绝少失误。因此他对荆州牧刘表的数次邀请,置之不理。他在等待的是一个心怀天下的英主的到来。
曹操太过奸猾,不是理想之主,孙权气度逼仄,也非人选;袁绍袁术,更是草鸡瓦犬有名无实。只有刘备,才是他心目中最理想的辅佐之主。诸葛亮与刘备的结合正如刘备所说:“如鱼得水”。此后的事实也证明诸葛亮眼光准确,选择正确。至于最终的成败,那是要靠许多因素的共振形成,非人力可为。即使这样,诸葛亮和刘备也是历史上的真英雄。
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后,许多军事谋略,只是在军帐中作出,年轻时的经历已经为他打下了基础,只需按照得来的情报再经缜密的推理和洞悉人心的能力,就可得出正确的答案,天下三分只是诸葛亮帮助刘备夺取天下的第一步,做不到这一点,其它却是空谈。这就是诸葛亮为什么足不出户而能知天下三分的原因。
而且三分天下早也在民间有所流传,是鲁肃早期根据局势提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