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五常指的是什么?
2022-07-20 · 百度认证:北京惠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是指人作为社会中的独立个体,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
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而“仁”又是“五常”之核心。朱熹说:“百行万善总于五常,五常又总于仁。”
名称由来
孔子曾将“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又将“仁义礼”组成一个系统,曰:“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 仁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
董仲舒又加入“信”,并将仁义礼智信说成是与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常道”),号“五常”。 曰:“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举贤良对策一》)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
孔子曾将“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又将“仁义礼”组成一个系统,曰:“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 仁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
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智”,构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实事亲(亲亲)是也;义之实从兄(尊长)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背离)是也。” “性善说”,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孟子·告子上》)
董仲舒又加入“信”,并将仁义礼智信说成是与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常道”),号“五常”。 曰:“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举贤良对策一》)
五常是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思想,指人在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应该拥有换位思考、责任、礼仪、智慧、守信这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儒家五常即使在现代社会也有着非常巨大的意义。
1、仁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它的本意是亲和的意思,代表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互相理解,在面对同一件事情时,要学会换位思考。它是最基本也是最高的德行。
2、义
义这个字会让我们联想到很多词语,例如大义凛然、义不容辞、见义勇为、义无反顾等,义更多的是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代表了一种责任和奉献,并且是崇高道德的一种表现。
3、礼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就是讲文明、懂礼貌、守礼仪,礼是个人修养涵养的表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更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表现。
4、智
“智”顾名思义就是智慧,一个人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是离不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人只会止步不前,必须将到的智慧与科学智慧统一起来,智慧必不可少。
5、信
“信”很简单,就是讲信用,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是最容易也最难做到的,做一个守信用、讲信义的人才会成功。
仁,不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经过现代改造,可以转化为现代人文精神。义,与仁并用为道德的代表:“仁至义尽”。义成为一种人生观、价值观,如“义不容辞”,“义无反顾”,“见义勇为”,“大义凛然”,“大义灭亲”,“义正辞严”等;义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如义诊、义演、义卖、义务等,至今仍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礼,与仁互为表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重礼是“礼仪之邦”的重要传统美德。“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从狭义说,作为待人接物的表现,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涵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这些已经成为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一种表征和直观展现。北京为迎奥运正大力开展礼仪教育。“礼之用,和为贵”,其价值取向为“和谐”。继承发扬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智,从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学智慧,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和统一起来,这是我们今天仍要发扬的。信,乃人言,是说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这是做人的根本,是兴业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华民族共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