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何要杀刘封?
展开全部
刘封刚烈勇猛,刘备死后最终难以制服驾驭,留着刘封则最终不会为己所用,且多生祸端,孟达投降魏国之后,魏文帝曹丕派遣夏侯尚与徐晃助孟达袭取东三郡。孟达写信给刘封,劝刘封投降,但被刘封拒绝。申耽、申仪两兄弟背叛刘封,刘封因此被孟达徐晃等击败。刘封回到成都后,刘备责备他欺凌孟达,且不救援关羽。
诸葛亮是劝刘备借此机会除掉他。于是刘备赐刘封死,让他自尽。刘封叹息说:“我后悔不听孟子度的话。”刘封自裁后,刘备非常伤心,为刘封哭泣。
刘封(?—220年),东汉末年长沙(治今湖南湘阴)人,东汉末年将领,蜀汉昭烈帝刘备养子。有武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随赵云、张飞等扫荡西川,颇有战功,而后又统领孟达攻取上庸,深为刘备信任。
但是后来关羽北伐曹魏,多次要求刘封起兵相助,刘封不从。而后又侵凌孟达,迫其降魏。孟达与魏徐晃共袭刘封,并劝刘封投降,刘封不降,又遭部下叛变,败归成都。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赐死刘封,刘封自裁,刘备深表痛惜。
刘备杀刘封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刘备对刘封不发兵就关羽,致使关于败走麦城怀恨在心。另外就是诸葛亮说的,刘封为人刚猛,担心以后后主难以制服,故赐死刘封。
刘封临死之际说道,悔不听孟达之言,刘备为之涕泣。可以看出,刘备杀之也是不得已,有不忍之心。
其实刘封的死,也是这人不能明辨大局,未能及时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断所导致的,不甚明智。《三国演义》一书,描写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死人无数,只有为数不多者死后还值得说几句,刘封便是其中之一,他的死是因未救荆州而被刘备所杀,颇为耐人寻味。
刘封何许人也?据陈寿《三国志·蜀书》:“刘封者,本罗侯冠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及先主入蜀,自葭萌还攻刘璋,时封年二十余,有武艺,气力过人,将兵自与诸葛亮,张飞等溯流西上,所在战克,益州既定,以封为副军中郎将。”这是正史的记载,即刘备初到荆州时,还未有子而认刘封为螟蛉。然而《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则说是建安十二年春在新野甘夫人生刘禅,刘封成了刘备螟蛉在后即该年冬之事。罗先生这样做,有其苦衷,下面将要说到。
在封建的法统社会中,“正统”观念是极为重要的,刘备认嗣在前,生刘禅在后,的确给刘备带来一个非常头痛的难题。随着刘禅见日成人,此问题就日显突出,这个问题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接班人问题。这也难坏了罗老先生,在罗老先生笔下,刘备是一个宽仁厚德的长者,不可以无故杀刘封,只好昧着良心,咬咬牙,闭着眼睛篡改历史,硬说刘备生刘禅在前,嗣刘封在后,好让关羽发话:“兄长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后必生乱。”以此让孟达找到借口挑拨刘封与关羽关系,见死不救,造成刘备杀刘封口实,此安排实在巧妙!
刘封,孟达因“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三国志·蜀书》)而未救荆州就该死么?难道刘封功不抵过?请看刘封,在取西川与诸葛亮、张飞等沿江西上,屡战屡胜;到西川后,刘备平定汉中时,多次临阵,并不因自己是刘备义子而不“立新功”,以致曹操骂刘备:“常使假子出战”。如此,功劳也不少,这是刘封具有免死条件。相比之下,失荆州,诸葛亮责任也不小,孔明得知关羽拒孙权求婚时也说:“如此,则荆州危矣,当替回关将军。”但议而不决,当断不断,误了荆州大事;关羽当年在华容道放走曹操,众所周知,曹操是汉贼,当时不要说一个曹操,就是有十个也跑不了,孔明还为之开脱:“曹操命不该绝。”立下军令状而放走汉贼者不需死,还浪得一个“恩怨分明,信义素著”的虚名,这是何等便宜之事!所以,刘封死得冤枉!更何况当时葭萌关军权在孟达,而刘封仅是刘备“恐达难独任”而叫刘封协助而已。倒是孟达看得透澈,作书与刘封:“……今足下与汉中王,道路之人耳,亲非骨肉而据势权,义非君臣而处上位,征则有偏任之威,居则有副军之号,远近所闻也。自立阿斗为太子已来,有识之人相为寒心……”(《三国志·蜀书》)。而刘封则算不得为有识之人,撕书斩使,致败回成都被杀。
众臣下难道没有人出头相劝么?没有。因为众臣明白,刘备早已吸取袁绍、刘表诸人之教训,此二人因继承人问题处理不当落得家破人亡之下场。深谙帝王之道的诸葛亮更知道:自己在刘封心目中,因感刘备三顾之恩,必是未来之“死硬拥嫡派”首领。一朝刘封当皇帝,第一个要杀的就是他自己!因此更是落井下石: “可就遗刘封进兵,令二虎相拼,刘封或有功,或败绩,必归成都,就而除之,可绝两害。”既然有功,为何要杀?至此,刘封死定了。
刘封这个人性格有些幼稚。当时刘禅已经出生的情况下,他已经没有继承刘备集团的可能性。但是他没有自知之明,反而怨恨关羽不支持他。刘备待他不薄,把东三郡重镇交给他,但最后被曹魏轻而易举地拿下,其实仅凭这一点就足够治他死罪了。
在立嗣问题上,刘备曾经征询过重臣的意见。诸葛亮不表态,关羽是明确反对,没有人支持刘封。刘备称汉中王后,更是明确立刘禅为世子。所以说他在立嗣这事上骑虎难下是不对的,他根本就没有资格骑虎难下。刘备虽然下定决心把他从中央支开,但在内心对这个孩子还是有感情的,于是就把连接荆州和西川的东三郡交给了他。
刘封的问题就出在这里。刘备有意给刘封一块地盘,结果刘封却没有好好经营,反而在跟他不相关的立嗣问题上疑神疑鬼。当时东三郡的情况非常复杂。当地的豪门士族虽然投降了刘备,但大多并不真心归顺。刘封到任后,没有积极拉拢属下,而是把心思都放在了和孟达内斗上面。失去了东三郡,刘封也就失去了立身之本。他最后被处决可以说是咎由自取。
另外,刘封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对关羽见死不救。他作为荆州和西川的连接部,荆州一旦有事,刘封提供支援可以说是责无旁贷。然后刘封却怨恨关羽在立嗣一事上不支持他,坐看关羽败亡。所以当魏军大军压境的时候,同样也没有人来救他。
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刘封说到底年纪大概也不大,他的事上刘备也要负有很大责任。
诸葛亮是劝刘备借此机会除掉他。于是刘备赐刘封死,让他自尽。刘封叹息说:“我后悔不听孟子度的话。”刘封自裁后,刘备非常伤心,为刘封哭泣。
刘封(?—220年),东汉末年长沙(治今湖南湘阴)人,东汉末年将领,蜀汉昭烈帝刘备养子。有武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随赵云、张飞等扫荡西川,颇有战功,而后又统领孟达攻取上庸,深为刘备信任。
但是后来关羽北伐曹魏,多次要求刘封起兵相助,刘封不从。而后又侵凌孟达,迫其降魏。孟达与魏徐晃共袭刘封,并劝刘封投降,刘封不降,又遭部下叛变,败归成都。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赐死刘封,刘封自裁,刘备深表痛惜。
刘备杀刘封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刘备对刘封不发兵就关羽,致使关于败走麦城怀恨在心。另外就是诸葛亮说的,刘封为人刚猛,担心以后后主难以制服,故赐死刘封。
刘封临死之际说道,悔不听孟达之言,刘备为之涕泣。可以看出,刘备杀之也是不得已,有不忍之心。
其实刘封的死,也是这人不能明辨大局,未能及时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断所导致的,不甚明智。《三国演义》一书,描写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死人无数,只有为数不多者死后还值得说几句,刘封便是其中之一,他的死是因未救荆州而被刘备所杀,颇为耐人寻味。
刘封何许人也?据陈寿《三国志·蜀书》:“刘封者,本罗侯冠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及先主入蜀,自葭萌还攻刘璋,时封年二十余,有武艺,气力过人,将兵自与诸葛亮,张飞等溯流西上,所在战克,益州既定,以封为副军中郎将。”这是正史的记载,即刘备初到荆州时,还未有子而认刘封为螟蛉。然而《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则说是建安十二年春在新野甘夫人生刘禅,刘封成了刘备螟蛉在后即该年冬之事。罗先生这样做,有其苦衷,下面将要说到。
在封建的法统社会中,“正统”观念是极为重要的,刘备认嗣在前,生刘禅在后,的确给刘备带来一个非常头痛的难题。随着刘禅见日成人,此问题就日显突出,这个问题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接班人问题。这也难坏了罗老先生,在罗老先生笔下,刘备是一个宽仁厚德的长者,不可以无故杀刘封,只好昧着良心,咬咬牙,闭着眼睛篡改历史,硬说刘备生刘禅在前,嗣刘封在后,好让关羽发话:“兄长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后必生乱。”以此让孟达找到借口挑拨刘封与关羽关系,见死不救,造成刘备杀刘封口实,此安排实在巧妙!
刘封,孟达因“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三国志·蜀书》)而未救荆州就该死么?难道刘封功不抵过?请看刘封,在取西川与诸葛亮、张飞等沿江西上,屡战屡胜;到西川后,刘备平定汉中时,多次临阵,并不因自己是刘备义子而不“立新功”,以致曹操骂刘备:“常使假子出战”。如此,功劳也不少,这是刘封具有免死条件。相比之下,失荆州,诸葛亮责任也不小,孔明得知关羽拒孙权求婚时也说:“如此,则荆州危矣,当替回关将军。”但议而不决,当断不断,误了荆州大事;关羽当年在华容道放走曹操,众所周知,曹操是汉贼,当时不要说一个曹操,就是有十个也跑不了,孔明还为之开脱:“曹操命不该绝。”立下军令状而放走汉贼者不需死,还浪得一个“恩怨分明,信义素著”的虚名,这是何等便宜之事!所以,刘封死得冤枉!更何况当时葭萌关军权在孟达,而刘封仅是刘备“恐达难独任”而叫刘封协助而已。倒是孟达看得透澈,作书与刘封:“……今足下与汉中王,道路之人耳,亲非骨肉而据势权,义非君臣而处上位,征则有偏任之威,居则有副军之号,远近所闻也。自立阿斗为太子已来,有识之人相为寒心……”(《三国志·蜀书》)。而刘封则算不得为有识之人,撕书斩使,致败回成都被杀。
众臣下难道没有人出头相劝么?没有。因为众臣明白,刘备早已吸取袁绍、刘表诸人之教训,此二人因继承人问题处理不当落得家破人亡之下场。深谙帝王之道的诸葛亮更知道:自己在刘封心目中,因感刘备三顾之恩,必是未来之“死硬拥嫡派”首领。一朝刘封当皇帝,第一个要杀的就是他自己!因此更是落井下石: “可就遗刘封进兵,令二虎相拼,刘封或有功,或败绩,必归成都,就而除之,可绝两害。”既然有功,为何要杀?至此,刘封死定了。
刘封这个人性格有些幼稚。当时刘禅已经出生的情况下,他已经没有继承刘备集团的可能性。但是他没有自知之明,反而怨恨关羽不支持他。刘备待他不薄,把东三郡重镇交给他,但最后被曹魏轻而易举地拿下,其实仅凭这一点就足够治他死罪了。
在立嗣问题上,刘备曾经征询过重臣的意见。诸葛亮不表态,关羽是明确反对,没有人支持刘封。刘备称汉中王后,更是明确立刘禅为世子。所以说他在立嗣这事上骑虎难下是不对的,他根本就没有资格骑虎难下。刘备虽然下定决心把他从中央支开,但在内心对这个孩子还是有感情的,于是就把连接荆州和西川的东三郡交给了他。
刘封的问题就出在这里。刘备有意给刘封一块地盘,结果刘封却没有好好经营,反而在跟他不相关的立嗣问题上疑神疑鬼。当时东三郡的情况非常复杂。当地的豪门士族虽然投降了刘备,但大多并不真心归顺。刘封到任后,没有积极拉拢属下,而是把心思都放在了和孟达内斗上面。失去了东三郡,刘封也就失去了立身之本。他最后被处决可以说是咎由自取。
另外,刘封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对关羽见死不救。他作为荆州和西川的连接部,荆州一旦有事,刘封提供支援可以说是责无旁贷。然后刘封却怨恨关羽在立嗣一事上不支持他,坐看关羽败亡。所以当魏军大军压境的时候,同样也没有人来救他。
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刘封说到底年纪大概也不大,他的事上刘备也要负有很大责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