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是几朝古都?
洛阳为十三朝古都。
洛阳:夏、商、西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
夏 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
商 约前1600年—约前1046年
西周 前1046年—前771年
东周 前771年—前256年
东汉 25年—190年
曹魏 221年—265年
西晋 265年—312年
北魏 493年—534年
隋朝 606年—618年
唐朝 武周 公元690年-905年
后梁 909年—913年
后唐 923年—936年
后晋 936年—938年
洛阳古称雒阳、豫州,位于河南西部、黄河中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阳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
“资料拓展”
洛阳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 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枢纽。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洛阳先后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十大最佳魅力城市等荣誉称号。2014年,洛阳市入选了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截至2015年洛阳拥有三项世界文化遗产,沿洛河两岸分布着夏都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等五大都城遗址。
洛阳市地处九州腹地,东经112°16'—112°37',北纬34°32'—34°45',位于中国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交界带,欧亚大陆桥东段,东西长约179公里,南北宽约168公里。横跨黄河中游南北两岸,东邻郑州,西接三门峡,北跨黄河与焦作接壤,南与平顶山、南阳相连。
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复杂多样,其中山区面积占45.51%,丘陵面积占40.73%,平原面积占13.8%。周围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嵩山等多座山脉;境内河渠密布,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铁滦河、涧河、瀍河等10余条河流蜿蜒其间。
洛阳市位于暖温带地带,气候具有春季多风、气候干旱,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晴和,日照充足,冬季干冷、雨雪稀少的显著特点。全年四季分明,热量、降水量随时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点。全年日照时数为2141.6小时,各地差异不大,四季分布为夏多冬少,春秋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