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林黛玉的满分作文
描写林黛玉的满分作文
篇一:林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第一次见到黛玉时,他眼中的黛玉便是这样。从总体上看,她具有一种柔弱美,病态美。眉间隐隐笼着丝丝轻愁,似皱而未皱,如有轻烟缭绕,可见她总是心事重重;目中依稀有缕缕渴望,似喜而非喜,常有深情凝驻,可见她总是细腻善感。这样的眉与目配合在一起,该是何等的清丽而凄美!黛玉原是绛珠仙子的化身,为"还泪"而来,所以她的眉目之间凝聚了灵河之畔的清风细雨,离恨天外的灵晖秀气。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更突出地体现了她多愁善感的个性。黛玉天生有一种诗人的气质,柔情似水,忧郁细腻。一身之病是由两靥之愁而起,两靥之愁又因一身之病而生。她深深陷入了与宝玉的恋情之中,用全部心血去爱宝玉,用整个生命去追求美好的生活,但身世孤苦,寄人篱下,她怎能不愁?"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她怎能不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进一步写她的愁与病:无事时也有闪烁的泪光,无恙时也有细微的娇喘,可见愁与病已经深入到她的内心,不可医治了。黛玉的愁与病,除了身世原因外,实际上是在追求自由与美的过程中与世俗发生矛盾引起的。在贾府这样一个复杂的大家庭里,宝钗那样的"贤德淑女"受到人们的赞赏,而黛玉生性孤傲,过于敏感,又常常直率地讽刺他人,当然不会得到认可。她高洁的心志不为人所知,她梦想的爱情不被世所容。当她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剧烈冲突时,她无力反抗,只能默默饮下苦涩,日久天长,郁结成病。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这两个比喻用得很形象。秀丽柔弱的花儿,把纤纤瘦影投在清澈的水中,波光荡漾,花影相映,多么清朗典雅;纤弱的柳条在风中依依而舞,时而形成一道弯弯的波痕,时而形成一条优美的弧线,真是楚楚动人。用这样两种美丽的事物来形容林姑娘真是再妙不过了,把她的美写到了极致。小说中有许多与此呼应的句子,如:"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避远,不忍再听。""亭亭玉树临风立,冉冉香莲带露开。"等等。
"心较比干多一窍"写黛玉的聪慧多才。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智慧过人,因进谏被剖心,心有七窍。后世以心有七窍来形容聪颖过人。黛玉的聪颖,在大观园众姐妹中是闻名的。无论是吟菊花,还是咏柳絮,她总表现得才华横溢,卓然不群。"林潇湘魁夺菊花诗","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幽淑女悲题五美吟"等情节,无不展示了她过人的诗人天赋。在小说中,作者总是把最优美最动人的诗句归在林姑娘的笔下。试看这些句子:"未若锦囊收艳骨,一?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沟渠。"孤傲不群;"毫端蕴秀临窗写,口角噙香对月吟。"潇洒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凄苦悲凉;"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见识过人。
"病如西子胜三分",则是更进一步地写黛玉的病态美。传说春秋时的美女西施在心口疼痛时捧心皱眉,其姿态更美。而黛玉比之"胜三分",可见黛玉之美,惊人绝代,真是"颦儿才貌世应稀".
悲剧总是把美的事物毁灭给人看。黛玉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女子,是寄托了作者理想的、高洁美好的形象。她美丽而才高,但不为世俗所容,与唯一的知音宝玉的爱情更不为人所容,故而走向最终的悲剧结局。
篇二:我眼中的林黛玉
我眼中的林黛玉一直以来,我都想用一种颜色来描绘黛玉,如果说曹雪芹把杨贵妃式的丰满之美赋予了薛宝钗,宝钗该是牡丹,该是群芳之首,该是娇艳明丽的,那么黛玉身上散发出的就应该是更具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所以我想选择神秘而又高贵的紫色。我总认为黛玉身上有一种浓浓的贵族气质,她清高孤傲却超凡脱俗宛若仙子,她身世凄苦却才情过人诗冠群芳,她敏感多疑正是她高贵而又自尊的表现,她时时刻刻维护着自身的人格尊严,从不向世俗礼法低下高贵的头,她孤苦无依的生活境遇造就了她清冷孤傲的贵族气质。如果宝钗属于朴素高洁黛玉就属于高雅浪漫。
但黛玉身上最让我倾慕的就是她的才华,如果要读懂林黛玉,就要读懂她的诗,黛玉可谓是才女中的才女,她的诗风流别致,与宝钗的大相径庭,所以她的身上同时又散发着一种怡人的诗人气质,曹雪芹似乎有意将黛玉与历代的才女相比,"堪怜柳絮才","冷月葬花魂"两句就是说的黛玉,但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森严的社会,黛玉的才情过人也许远不及宝钗的淑女风范。
虽然在大多数人眼中,她敏感多疑、多愁善感、小气刻薄,可在我看来她性格中的缺陷与她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风霜刀剑严相逼"的贾府,她只有竖起自己身上所有的刺去保存她仅存的自尊心,她寄人篱下无家可回同时又使她产生了莫大的自卑,"心比天高,命如纸薄"不仅是晴雯人生悲剧的根源,同时也是黛玉人生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黛玉多疑敏感的性格背后却是坦诚、勇敢、真挚和善良的真情流露,这可以从她对宝钗前后截然相反的态度看出来,宝钗只是对其略表关心,指出"看多了杂书会移了性情",黛玉便与之真诚相处,待宝钗"竟更比他人好十倍";再者我们还可以从她教香菱作诗的"诲人不倦"及香菱不惜舍近求远让黛玉而不是宝钗教其作诗中看出,黛玉也不是一味的清高孤傲,她待人的真诚是真挚而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虚伪且华而不实的。有人认为宝钗虚伪圆滑世故,宝钗的确有其圆滑世故的一面,但我认为她也是"真诚",只是她真诚信奉的是封建礼教,与黛玉的真诚率真是不一样的。在我心中,林黛玉是整部《红楼梦》中最具有魅力的女性,她不仅成为《红楼梦》精神内涵的灵魂人物,同时也是《红楼梦》中最赋有悲剧美的女性,悲剧最动人之处就是将美毁灭给人看,越美的东西,越赋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就越能震撼人心。黛玉之死的悲剧不光是宝黛爱情被毁灭的悲剧,同时也是人性被毁灭的悲剧。
这一段感人至深传说在字里行间洋溢着古典的哀婉与感伤,似乎也就注定了宝黛爱情的无果而终,但他们之间的爱情悲剧不光在于封建社会大家族的阻挠,还在于黛玉追求的是真爱,而宝玉太过于博爱,没有给黛玉以足够的安全感,他们之间的互不理解使黛玉一开始并无法完全体会自己才是宝玉心中的唯一。所以林黛玉注定是一个追求真爱,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人,爱便是她生命的支柱,她对爱情执着、真诚、始终如一,当她确定了宝玉对自己的真爱,打消了对他的怀疑与不放心之后,却得不到社会现实的认可与支持,这时她性格上的缺陷再也掩盖不了她思想中的叛逆,她同贾宝玉一样都具有极强的叛逆精神,她向往的是自由恋爱,这与封建礼教形成尖锐的对立,她的恋爱观不仅违背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而且她又不肯放弃自己的追求,所以制造悲剧的不光是贾母、元妃、或王熙凤,而是整个封建制度,她娇弱的身体,孤傲的性格及自定终身的越轨行为使她不能成为封建家长心目中宝玉妻子的最佳人选,而稳重大方又真诚信奉封建礼教的薛宝钗则成为了这场爱情战争中的胜利者与牺牲品。
一部《红楼梦》赞得都是女子,可未必都是像林黛玉那样至情至性,追求个性独立与自由的女子,她所期望的贾宝玉,不仅仅是男欢女爱,而更是可以相知的知己,这种心境,是如此的高尚,如此的纯净!曹雪芹将她的理想寄托于黛玉之身,让她作为一种唯美而存在。
篇三:林黛玉
林黛玉,我不知道是否真有此人,但从她的身世,我看到了许多。
――题记
我知道曹雪芹笔下的她,是忧郁的,也是富有才气的,她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身世沉浮,与宝哥哥错过,为了报恩,流尽了眼泪,那个时代的'她,也许怨过,也许恨过,命运的作弄,他和她彼此错过,只是过客……
因为母亡,年纪尚小的她进了贾府,从此开始了她注定多迁的短暂身世……
颦儿,这个符号,温暖的,笼罩在她身上,看到了大家族的尔愚我诈,她静默,看到宝玉的款款情深,她静默,看到贾母的偏爱,她静默,看到宝姐姐的温柔委婉,她也静默,她是矛盾的,自己孤苦伶仃的寄人篱下,终日以泪洗面……也许是这样,她才把自己的满腔泪水化做最悠远的诗词,也许是这样,她才冷漠孤傲,残存自己的那份自尊。宁愿做那个"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不愿做那个"纱窗也没有红娘报"的女子,她在众人面前强颜欢笑,在背后,相伴她的,只是知心的紫鹃……
口里吟着"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嘴里唱着"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可见她的凄凉,她叹息,叹息自己与宝玉无缘,她彷徨,彷徨自己和宝钗难比,贾母的心意,王薛夫人的作弄,自己终究是含恨而亡,那晚的她,嘴里呼声恨宝玉,心里也许是还债完后的轻松。
潇湘妃子,文才奕奕,只是落寞。病了,只是紫鹃知道她的心病,累了,只是紫鹃了解她的感情,要不然,她怎么会在临死前还托付紫鹃送籍回南,要不然,她怎么会说紫鹃才是她的唯一亲人,她知道自己与宝哥哥有缘无份,忘不了和他的打闹,忘不了他的"负心",或许她从来没怨过。
她明白,她是寂寞的,所以才会流泪。
她知道,自己只是过客,所以才会伤悲。
她只知道,为了还债。
那片忧郁,只因为给她所爱的人。
篇四:林黛玉进贾府
自从进了贾家门,黛玉的心里就一直犯嘀咕。
想起那日弃舟登岸之时,就有荣国府的人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这该是何等的人家呢!在进了城后,看到那繁华景象,自是别有一番风味,她便暗自告诉自己:从现在开始我当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否则被人耻笑了去。
想起母亲在世之时,一家三口其乐融融,怎能想过有这等光景。想着想着,黛玉心里不由一阵难过。可一想起外祖母那慈祥的模样――白日里刚进门那会,她抱着自己伤心的神色,黛玉的心里一阵凄凉:从现在开始,我就要开始寄人篱下的生活了!不知怎么地,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了刚进门时的那两个石狮子,和三间神兽大门。
黛玉冷不丁地深深地吸了口冷气,她不由地暗自发问:我到底该来还是不该来?
"林姑娘到了!"众人议论那会儿,黛玉就已经大略地看了看周围的环境。她觉得每个人的脸上写着很特别的表情,自己一时间也说不清楚。而当鬓发银白的老祖母搂着自己,心肝儿肉地抽泣的时候,她感觉气氛几乎凝结了。
此时没有任何人出声,仿佛都在看着他们,好像在欣赏一出撞击人心灵的苦情戏。真是侯门深似海,黛玉隐隐约约地记得,一些侍人也跟着哭了,那哭的表情透着尴尬。他们难道是在同情自己,还是有什么别的企图?
黛玉想着想着,不由得坐了起来,暗道:这偌大的荣国府可有我的容身之处?
最让黛玉摸不清楚的是两个人,一个是琏嫂子――大家都这么叫,一个是似曾相识的表哥。这琏嫂子风风火火地看似得尽了老祖母的宠爱,老祖母叫她泼皮破落户儿,"凤辣子",可不是一般人儿。她口口声声对我说:丫头老婆们不好了,只管告诉我。当真是个当家人,看得出府中之人对她敬畏得很。
而在老祖母后院见到的混世魔王表哥,他说的很多话倒真的有点疯,行为有一些癫狂。以后逢着他,还真要躲着点。可是,他脖子上挂着的那块通灵宝玉又是干什么的呢?长辈们好像对这个问题都很忌讳,自己不关心也罢。可是,他又为什么说在哪里见过我呢?难道我们真的在哪里见过,我怎么也觉得这人也在哪儿见过呢?或许,这真的是他说的什么胡话,也许这个人天生就很轻浮!
"来了就来了吧,既来之,则安之,不然我又能去哪里呢?"黛玉原本和衣而卧,这回竟坐起了身子。
是啊,黛玉这只美丽的蝴蝶又能飞到哪里呢?今晚注定是不眠之夜。
篇五:我眼中的林黛玉
冰雪聪明才华横溢是她的人生写照;优柔寡断是她的性格弱点;体弱多病是她的泪水人生,她就是我眼中的林黛玉。
林黛玉伤情咏《葬花词》;林黛玉魁夺菊花诗;林黛玉焚诗稿断痴情梦。这些充分体会出她多愁善感,任性,多疑敏感和她对封建社会束缚的强烈抨击。
封建社会体现了社会黑暗和官场的****.人活着应该追求自由,自由仿佛是人类生活的亮光(用词不准,建议改为:清新的)空气。林黛玉对宝玉的爱情是发自肺腑的,然而这种残酷的社会现实的束缚扼杀了他们美好的青春,扼杀了美好的生活向往,也扼杀了他们纯真的爱情,最终凄凄惨惨地死了。
在悲情的黛玉身上,我终于明白了一个弱女子的渴望就是那个时代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就是曹雪芹对自由的渴望!
自由就是种子,一旦扎根便会迅速生长。人类最幸福的事莫过于享受自由,因为它使人们成就事业和财富。自由好比一把双刃剑,正确的运用它会带来成功、如果滥用自由也会失去一切。正如毛泽东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
黛玉与薛宝钗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黛玉多愁善感,宝钗性格单一;黛玉任性多疑,宝钗端正贤淑;黛玉没有心机,宝钗深隐城府。种种事实表明黛玉在人情世故方面比宝钗略低一筹。然而正是黛玉的这种清纯,恰恰是美好自由的体现。自由好比遨游在天空的苍鹰;自由宛若黑暗中盛开的莲花;自由好像茫茫草原上驰骋的苍狼。自由宛若黑暗中盛开的莲花;自由好比多情的小雨在天空中自在的飘洒;自由更好似美丽的野百合在山谷间独放幽香!
我眼中的林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就像白云般自由,带走我年少的心与你在自由的天地舞翩跹!
篇六:我眼中的林黛玉
泪,无声无息地从脸颊滑落;
花,似乎在凄凉地讲述着什么;
心,被封建之笼牢牢困住;
爱,终成为男女之间空相思。
――……题记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就是《红楼梦》的开卷词,它讲述一对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悲剧。
黛玉与宝玉既然在冥冥之中注定要来相遇,以来报上辈子的灌溉之恩,为何终要分离呢?黛玉的眼泪在死之前都快流干了,也未能把上辈子之恩报完吧……
既然报不完,为何不让他们长相厮守呢?"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逝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云两不知。"这暗示了黛玉一生的坎坷和她的多愁善感,不是吗?
黛玉清高孤傲,多愁善感,可是,这些都是因为封建社会呀!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贾家人的心目中只有宝钗才是最完美的儿媳,而宝钗做了宝玉的妻子,只不过是因为贾府势力强罢了,从未想过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爱!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不仅是晴雯的悲剧,也是黛玉的悲剧,她为爱情熬尽了最后一滴眼泪,也没有和宝玉结成良缘,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有多少男女成了牺牲品?
宝钗,只不过是顺从于封建社会思想罢了,为什么她有那们多人支持呢?宝玉喜于女子打交道,他爱女子广泛,并未让黛玉知道,她才是宝玉心中的唯一。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是呀!为何已注定要分离,却还要相遇呢?
林间,黛玉悲怆的歌声又传了出来……
篇七:林黛玉的一生
林黛玉前世是天上的绛珠仙草,某一天天宫干旱无雨,仙草奄奄待枯。刚好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修炼成仙,做神瑛侍者,来此遇见,生了恻隐之心,替她浇了很多次水,使得她得以修完成仙的所有课程,终于成了仙。后来神瑛侍者下凡,绛珠仙草为报恩也下凡,侍者降生于贾府,衔玉而生,是为贾宝玉。仙草降生于林如海家中,是为林黛玉。她母亲原是贾家荣国府的三妹,名为贾敏。林黛玉是为了报答浇水之恩,非用相同之物相报答不可,可她一个女儿家,哪来的水?只有用泪水来还他了。于是林黛玉没有一次见了贾宝玉不哭的。
她有不足之症,专吃"人参养荣丸".和尚曾说:"若要她病好,除非从此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亲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生。"
但是,那年贾敏去世,林如海体弱多病,无法照顾女儿,便把黛玉托付给贾府的内兄贾政,正是宝玉的父亲。林黛玉来到占了半条街的贾府,小心谨慎,所以年纪虽小,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貌虽弱不胜衣,却有一段风流态度。
那次宝玉挨打,她哭得泪如雨下,哭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眼睛哭成了桃儿似的。在贾府中,只有林黛玉的思想和贾宝玉是一致的。在家里,人人都希望宝玉考状元。只有林黛玉从来都没有提过读书应考、仁途经济之论。所以宝玉心里最爱的就是林黛玉。
那次贾环故意打翻了油灯,灯油把宝玉的脸烫了半边,吓坏了全府人士,更哭坏了林黛玉,那眼睛哭成了红萝卜。
感怀寄人篱下的身世,她看到花飘落,就扫起落花到偏僻处葬花,哭得肝肠寸断,唱了一曲《葬花吟》,感动得那偷听的宝玉也哭了。
然而,"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林黛玉那瘦弱的身子中含有多少水份?自来水也不能长年累月地流啊!"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等到她泪流得差不多光了,对宝玉的恩情也报完了,命也该休了。那天,她的隔壁大办喜事,是意中人贾宝玉与薛宝钗成婚,林黛玉无泪可流,也无法再流泪,就口中吐血,吐光了血就魂归警幻仙子的红楼第一金钗之位。
篇八:我心目中的林黛玉
谈及林黛玉,首先想到的莫不是那一双肿得核桃般的泪眼,那两弯散不尽的凝愁的柳眉。红楼梦中写道: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林黛玉的母亲贾敏是贾府老太太的女儿,故而林黛玉和贾宝玉是表兄妹关系。红楼梦中写道林黛玉本是天上的绛珠仙子,为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情下到凡间来,从而有了木石前盟之说,而神瑛侍者在凡间正是贾宝玉。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即甄宝玉才是神瑛侍者,林黛玉是还错了泪,实乃悲剧中的悲剧。
既然前身是仙子,那林黛玉身上自是会有一些仙气的。
首先,谈及林黛玉之貌。书中多次将林黛玉比作西施,书中描写的林黛玉是病如西子胜三分,说她是多病西施,更是表字颦颦,无不证明 林黛玉有西施之貌。而书中在某回,薛宝钗的哥哥薛蟠只是一瞥,竟然酥倒在地。想那薛蟠也是风流之人,是风月场里的老手了。什么样的女人没有见过,竟然只是对林黛玉一瞥而酥到。更是证明 林黛玉的倾城容貌。凤姐更是说天下竟有这样标志的人儿,我今儿总算是见过了。书中的种种迹象表明,林黛玉是一个眉如青黛,目若清波,樱唇清润,柔弱娇小的貌美如仙的女子。
再言林黛玉之才。读过红楼梦的人都应该对她的葬花吟记忆深刻,毋庸置疑林黛玉是有才的女子。一首桃花行凄美绝伦,一篇秋窗风雨夕悲悲切切。在菊花诗社中更是三首诗状元榜眼探花全包。再一首临江仙,咏絮之才可歌可叹。林黛玉的文才已不必多言,林黛玉的女工也是了得,她亲手为宝玉做玉穗,做荷包。林黛玉也是有管理才能的,虽然不向薛宝钗那样为众人皆知,但是她依旧把潇湘馆管理得上上下下井井有序,下人规规矩矩。可见,林黛玉也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女子。
综上所述,林黛玉可谓一个容貌倾国,才华比仙的奇女子。只是,林黛玉的命运依旧悲惨,在那封建的社会,上天不会因为你是什么美女佳人而眷顾你。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最终夭折,薛宝钗嫁与贾宝玉,林黛玉命夭路黄泉。鄙人拙见,一方面贾宝玉的父母不会选择林黛玉。另一方面,金玉良缘更为世人所认同。林黛玉家道中落,还是寄人篱下,又是个多愁多病的身子,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社会,是决不允许贾宝玉与林黛玉的自由恋爱的。相比之下,薛宝钗这个儿媳妇对贾政夫妇二人来说方是上上之举。对于二人的木石前盟,众人更认为贾宝玉与薛宝钗的结合才是众望所归。重重阻碍,最终导致了宝黛爱情的夭折。
林黛玉,总体来说,是一个清愁的女子。她悲秋伤春,为落花而难过,为春逝而悲伤,更是为自己的红颜薄命而慨叹。她常常是眼角带泪,双腮含愁的。只是她总是沉浸在自己悲伤的世界里,无法自拔。此乃,闲愁遗恨皆自惹,莫怨东风当自嗟。
篇九:林黛玉
形容――犹如海棠般娇可;
情怀――犹如菊花般傲视孤高;
叹息――犹如柳絮般飘落;
泪痕――犹如桃花般红绡香断……
――题记
桃园深处,默默葬花,花香袭人,面容娇艳,数以的泪水从眼角坠落,不断……漫天飞舞的花瓣飞旋着,幽幽飘零,似乎讲述着如诗歌般隽永、如琴海般撩人心弦的故事。
忘却不了宝玉在繁花中飘逸洒脱,青春洋溢的身影;忘却不了宝玉春花,钻石般闪烁的笑靥;忘却不了夕阳西下,一起在余晖中漫步,脚踏绵绵花叶而行。然而,一切的一切,在不知不觉中灰飞烟灭。昙花一现,咫尺天涯,每一次的相逢却常常是美丽而令人哀叹的错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整日整夜思念,每分每秒牵挂,怎么可能不比黄花瘦?但即使是缕缕哀愁,也磨灭不了两人相印的心。"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难道不是对两人爱情最生动的诠释?思念像在天空回荡的歌声,永远未曾一断,未曾后悔……
人的一生为何如此短暂,还没有真正地开始就已经到了尾端,黛玉是来还泪的,这已成无可否认的事实。前世的姻缘恩德未尽,后世又将他们牵扯到了一起,就似牛郎织女被永隔银河两岸。好冷酷,注定要分离,为何还要相守?泪水不是永远哭不尽的,黛玉就是把泪水哭尽还了前世的灌溉之恩。如此悲痛的离别,如此凄楚的凉意就连潇湘馆外的斑竹们似乎也在哭诉,令人悲怜……
事实是无法改变的,我们没有巫师的水晶球,没有潘朵拉的魔盒,没有人能够决定沉沦,没有人能够决定命运。也许,只有彼此间不再相见才是最后的归宿。谈笑间,真的,一切都停格了,悲与喜似乎是上天有意的安排,让人"哭笑"……
似乎我也明白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悲痛不能解决一切离与分。即使结束了什么,也不要悲观将自己锁压。沉默,悲伤,痛苦,只是上天一次玩笑的终止。结束了,不必再留恋什么,找什么能够让自己宣泄的方式,而应该保持一颗纯洁的心。千万不要将自己的幻想破灭,追求也许正是人生中最好的魔法,比悲伤这些令人痛心的小角色好一千倍,甚至一万倍……
最后请记住一句话:昨天代表的是已消逝后的留恋,而明天象征的却是憧憬的希望。珍爱自己,放下思想上的包袱,让自己重新变得璀璨,变得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