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现在的小朋友对大人说话没大没小的,不懂得尊敬大人
家长是孩子从小模仿的对象,想要孩子讲话注意分寸有规矩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不大呼小叫,做到彬彬有礼,文明用语,做好一个榜样。如果家长平时就不注意对待长辈的态度,对长辈大喊大叫,那么孩子自然也就有样学样,不懂得尊重长辈。
二、告诉孩子正确的表达方式
有时候孩子说话没大没小,甚至是“出口伤人”,可能是受限于自身的表达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爸爸妈妈们这个时候可以引导孩子,如何用有礼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比如:孩子用筷子还不太熟练,急躁中带着哭腔对妈妈吼到:帮我拿个勺子。这个时候妈妈可以这样引导孩子,让孩子用这样的方式问妈妈:“妈妈,帮我那个勺子过来好吗?”等妈妈帮忙拿来勺子的时候要说“谢谢妈妈”。这样有礼貌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会让人觉得更有教养,听的人也会比较舒服。
三、把握时间,强化训练
一旦孩子发生“没大没小”的事件,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忙着责备孩子,而是要把这当成一次良好的教育机会,让孩子们及时的反省自己的行为。我们要把教育的重心放在指导孩子根据时间、地点、对象转换说话方式上,让他们明白,在不同的场合要说不同的话,对不同的人也要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在孩子了解妈妈的意图后,在为孩子创造合适的机会和情景,进行强化训练,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你好,对于现在的小朋友和大人说话没大没小的,我和你有同感。
文明规范
我感觉有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一 首先是社会的大环境。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社会大环境里,很多人提倡学会向西方文明看齐,所以在模仿西方文化的做法的时候,有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垃圾,通通把人家的不文明的东西拿来照搬。
我们在电影里,经常看到在西方的文化社会里,更主张尊重个体的自主性,无论孩子的大小,更主张把它看成一个主体的独立的人。所以在西方的电影里,我们经常看到小孩可以直呼大人的名字,对于小孩子和大人讲话的时候,通常以名字互称。
所以,现在的年轻人更多的看到都是这样的状态,很多人都看到小孩子是如何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主见,有思想,有想法被尊重的,他们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可能也会多多少少受这个方面的影响。
但是他们却滥用了这条尊重孩子个性主张的想法,随意的使自己的孩子做事情,礼貌礼仪上越过了边界,使孩子做事情忘乎所以,任意妄为,没大没小,家长忘记了自己教育,及度的把握。
大人的修养
二 家长自身的文化素养
家长自身作为大人,对孩子的礼貌礼仪行为规范教育,没有起到应尽的教育示范作用。
很多大人,自己本身的文化素养就不高,所以对于礼貌礼仪,尊老爱幼,文明规范行为,就不太重视。
自己本身的礼貌礼仪就很差劲,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会造成家里的小朋友对大人说话就会没大没小的,经常想怎样就怎样,任意枉为惯了,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就是小朋友根本不懂得尊敬他们家里的大人。
那是因为从小就没养成良好的礼貌礼仪的文明习惯,那孩子无论是出门在外,还是在家里,甚至学校,都会对大人说话表现的不够尊敬,当看到这样的小朋友的时候,我们也就知道了他家里的文明修养的氛围。
小朋友们状态
三很多小朋友,属于缺爱的家庭或是留守儿童或是单亲家庭长大的。
由于家庭的养育环境,大人从小没有很好的陪伴在身边,造成了孩子爱的缺失,造成了孩子教养的缺失,好习惯养成的缺失。所以也就没有什么文明礼仪规范的养成。他们的养育状态,大多属于“散养”的情形。他们有些孩子,能够很好的活下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不要谈他们的行为礼仪,文明规范。
以上分享,希望能够让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现在这样的现象,也希望让我们周遭的人,能够对此现象有一些小小的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