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户外活动注意事项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首先,在运动前要检查场地,检查幼儿穿着。
应先排除活动场地不安全因素。查看一下活动器械是否损坏,避免发生意外。穿得太多的幼儿要提醒稍微减少衣物方便运动。
第二,活动前要“热身”。
上午10时和下午3时为幼儿户外活动的最佳时间。我们尽量安排孩子在这个时间段里面进行运动。在运动前,一定要做好热身运动,如揉揉脸和耳朵、搓搓手、转转手腕和脚腕、扭扭腰部与四肢。身体的肌肉、关节完全活动开后,再做强度稍大的运动,避免扭伤和拉伤。第三,活动中观察幼儿的状况。
在活动中要掌握活动量由小到大逐渐上升,活动结束前又逐步减少这一原则。对于出汗量大的幼儿和体弱儿,活动时可给他们背后垫一块干毛巾,以便于汗水的吸收,避免活动后着凉。同时要保证适量的运动,活动量适宜时,幼儿面色红润,汗量不多,呼吸中速稍快,动作不失常态,情绪愉快,注意力集中。反之,幼儿活动后则脸色苍白,汗量很多,幼儿出现一副很疲劳的样子,表明活动量过大,应适当减少。
第四,活动后要“冷身”。
“冷身”运动即放松运动,从而使心肺放松、肌肉放松。运动后不能大量喝水,也不宜立即给孩子吃东西,以免引起消化不良。运动后不宜立刻脱-衣服。老师可以用干毛巾擦干孩子身上的汗水。
幼儿户外活动注意事项 [篇2]
一、选择适合幼儿生理特点的体育活动内容
研究表明,3-6岁的幼儿生理特点表现为:骨骼硬度差,易变形,肌肉体积小,收缩力弱,心肌收缩力小,心跳快,肺活量小,呼吸弱,神经系统易兴奋,注意不集中。因此,应根据幼儿的生理特点制定适宜的活动内容和时间。
1、合理分配活动的时间和密度
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应该做到“强度小,密度大,时间短,节奏快”,以有助于幼儿在体育运动中保持合理的负荷。因此教师在组织实施时要注意练习时间与练习次数的合理安排,一次练习时间不宜过长,而练习次数可以根据需要作相应的调整。活动中,教师既要能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手段激励幼儿保持活动兴趣的持续性,又要掌握幼儿身体运动的规律和个别差异性,及时地加以调整。同时教师要注意幼儿活动与休息适当交替,做到一日生活的动静交替和一次体育活动的动静交替,使幼儿在体育活动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身体的机能状态及时地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2、合理安排活动的内容和强度
教师要在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器械的可操作性、趣味性上下功夫;要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幼儿勇于克服困难、树立自信,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体育活动中真正得到锻炼和发展。
小班幼儿可利用器械和玩具发展他们的基本动作,如会手脚协调的走直线,能在低矮的平衡木上走,会单手拍球,会滚球,会玩滑梯等。
中班幼儿可以组织单脚跳,学习抛接球、传球、踢球、运球,学习垫子上爬、滚、翻动作等。
大班幼儿可进行较为复杂的动作练习,如:会灵活躲闪地跑,会跳绳或跳橡皮筋,协调、灵敏地翻滚、钻爬、攀登,学习投篮、玩乒乓球、毽子、呼拉圈等。
二、结合幼儿心理特点使幼儿体育活动游戏化
幼儿心理特点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特征,但思维能力较差,发育不成熟,感知、记忆、思维、言语能力相对较低,兴趣爱好、特长表现不明显,意志不坚定,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差,应变能力弱,但喜欢玩耍、好动。可见,游戏是幼儿特别喜欢的体育活动,它具有娱乐性、趣味性的特点,可以激发幼儿参与积极性,使其思维高度集中、记忆力增强,能有效的锻炼幼儿身体机能。但游戏的方式和内容直接决定教育的效果。
1、教师应参与游戏
教师以积极饱满的热情作为一个游戏伙伴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感觉亲切,做游戏时更加勇敢,表现更为积极;同时教师参与过程中的积极示范,也可以使学生迅速掌握体育活动要领,减少受挫情绪;并且利于教师随时了解每个幼儿在游戏中的情绪变化、呼吸状况,从而把握游戏的强度,方便随时做出调整。
2、设计符合幼儿的游戏情节
教师组织的游戏要尽量体现“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幼儿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如:老鹰抓小鸡、抱球抢滩、数字游戏、开火车等;在游戏进行中可以更多的借助电视、音乐等辅助设备使幼儿兴致盎然,身心愉快。
3、多组织竞争性游戏
幼儿有意注意时间很短,如果说以竞赛的形式组织游戏会帮助幼儿尽可能延长有意注意时间,更可以极大调动幼儿参与的热情,使之更加注意教师对一些动作和注意事项的指导,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但组织游戏中一定要注意设计的比赛要让每个幼儿都有展示自己所长的舞台,都有当“第一名”的`机会。
三、创设适宜幼儿体育活动的“硬软”环境
1、根据幼儿不同发展水平的需要,提供适宜的活动材料
许多体育活动的教育功都要通过活动材料来实现的。教师要选用幼儿喜欢的数量充足的多种类型的玩具,也可因地制宜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多种创新求异的辅助材料,还可以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家长的聪明才智,让幼儿和家长,教师和家长合作制作体育活动器具;但这些材料的投放不能一刀切,应该通过观察、评估,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
2、设置体育情境,及时激励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行为
研究表明,在体育活动中,人的注意力较集中、记忆力增强、思维活跃,有利于学习。所以教师可以有意识的设置体育情境、诱导幼儿按照特有的设计完成任务,掌握其学习内容,或利用多种教育手段,让孩子认识体育知识,提高身体机能;在这些体育活动中,教师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如:可设置一些奖项,及时反馈给家长等。
四、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幼儿生理心理特点表明幼儿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比较弱,容易发生意外。所以,组织幼儿体育活动要充分考试到各种安全因素,并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使幼儿逐渐认识自己身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了解体育活动应如何规范地进行。
1、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合理布置场地,加强安全检查,消除不安全因素。如器材的牢固性、摆放的间距等,避免幼儿活动时产生拥挤、碰撞等意外事件。在锻炼某项基本动作或技能时,一般要事先作好有关的准备活动,以防机体的挫伤。
2、加强活动时的安全教育和保护
在活动时,教师要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让幼儿从事力所能及的活动,适时地给予安全保护,使幼儿能轻松愉快地运动,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和指导,使幼儿获得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识,帮助幼儿建立起一定的规则意识,不断地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总之,幼儿体育是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适合于学前儿童的体育活动,是增强幼儿体质最积极、最有效的因素,也是增进幼儿健康的一种积极手段。因此,幼儿教师应做个有心人,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状况,研究当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为将来“做人”、“做事”、“做学问”打下良好的基础。
应先排除活动场地不安全因素。查看一下活动器械是否损坏,避免发生意外。穿得太多的幼儿要提醒稍微减少衣物方便运动。
第二,活动前要“热身”。
上午10时和下午3时为幼儿户外活动的最佳时间。我们尽量安排孩子在这个时间段里面进行运动。在运动前,一定要做好热身运动,如揉揉脸和耳朵、搓搓手、转转手腕和脚腕、扭扭腰部与四肢。身体的肌肉、关节完全活动开后,再做强度稍大的运动,避免扭伤和拉伤。第三,活动中观察幼儿的状况。
在活动中要掌握活动量由小到大逐渐上升,活动结束前又逐步减少这一原则。对于出汗量大的幼儿和体弱儿,活动时可给他们背后垫一块干毛巾,以便于汗水的吸收,避免活动后着凉。同时要保证适量的运动,活动量适宜时,幼儿面色红润,汗量不多,呼吸中速稍快,动作不失常态,情绪愉快,注意力集中。反之,幼儿活动后则脸色苍白,汗量很多,幼儿出现一副很疲劳的样子,表明活动量过大,应适当减少。
第四,活动后要“冷身”。
“冷身”运动即放松运动,从而使心肺放松、肌肉放松。运动后不能大量喝水,也不宜立即给孩子吃东西,以免引起消化不良。运动后不宜立刻脱-衣服。老师可以用干毛巾擦干孩子身上的汗水。
幼儿户外活动注意事项 [篇2]
一、选择适合幼儿生理特点的体育活动内容
研究表明,3-6岁的幼儿生理特点表现为:骨骼硬度差,易变形,肌肉体积小,收缩力弱,心肌收缩力小,心跳快,肺活量小,呼吸弱,神经系统易兴奋,注意不集中。因此,应根据幼儿的生理特点制定适宜的活动内容和时间。
1、合理分配活动的时间和密度
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应该做到“强度小,密度大,时间短,节奏快”,以有助于幼儿在体育运动中保持合理的负荷。因此教师在组织实施时要注意练习时间与练习次数的合理安排,一次练习时间不宜过长,而练习次数可以根据需要作相应的调整。活动中,教师既要能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手段激励幼儿保持活动兴趣的持续性,又要掌握幼儿身体运动的规律和个别差异性,及时地加以调整。同时教师要注意幼儿活动与休息适当交替,做到一日生活的动静交替和一次体育活动的动静交替,使幼儿在体育活动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身体的机能状态及时地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2、合理安排活动的内容和强度
教师要在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器械的可操作性、趣味性上下功夫;要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幼儿勇于克服困难、树立自信,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体育活动中真正得到锻炼和发展。
小班幼儿可利用器械和玩具发展他们的基本动作,如会手脚协调的走直线,能在低矮的平衡木上走,会单手拍球,会滚球,会玩滑梯等。
中班幼儿可以组织单脚跳,学习抛接球、传球、踢球、运球,学习垫子上爬、滚、翻动作等。
大班幼儿可进行较为复杂的动作练习,如:会灵活躲闪地跑,会跳绳或跳橡皮筋,协调、灵敏地翻滚、钻爬、攀登,学习投篮、玩乒乓球、毽子、呼拉圈等。
二、结合幼儿心理特点使幼儿体育活动游戏化
幼儿心理特点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特征,但思维能力较差,发育不成熟,感知、记忆、思维、言语能力相对较低,兴趣爱好、特长表现不明显,意志不坚定,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差,应变能力弱,但喜欢玩耍、好动。可见,游戏是幼儿特别喜欢的体育活动,它具有娱乐性、趣味性的特点,可以激发幼儿参与积极性,使其思维高度集中、记忆力增强,能有效的锻炼幼儿身体机能。但游戏的方式和内容直接决定教育的效果。
1、教师应参与游戏
教师以积极饱满的热情作为一个游戏伙伴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感觉亲切,做游戏时更加勇敢,表现更为积极;同时教师参与过程中的积极示范,也可以使学生迅速掌握体育活动要领,减少受挫情绪;并且利于教师随时了解每个幼儿在游戏中的情绪变化、呼吸状况,从而把握游戏的强度,方便随时做出调整。
2、设计符合幼儿的游戏情节
教师组织的游戏要尽量体现“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幼儿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如:老鹰抓小鸡、抱球抢滩、数字游戏、开火车等;在游戏进行中可以更多的借助电视、音乐等辅助设备使幼儿兴致盎然,身心愉快。
3、多组织竞争性游戏
幼儿有意注意时间很短,如果说以竞赛的形式组织游戏会帮助幼儿尽可能延长有意注意时间,更可以极大调动幼儿参与的热情,使之更加注意教师对一些动作和注意事项的指导,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但组织游戏中一定要注意设计的比赛要让每个幼儿都有展示自己所长的舞台,都有当“第一名”的`机会。
三、创设适宜幼儿体育活动的“硬软”环境
1、根据幼儿不同发展水平的需要,提供适宜的活动材料
许多体育活动的教育功都要通过活动材料来实现的。教师要选用幼儿喜欢的数量充足的多种类型的玩具,也可因地制宜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多种创新求异的辅助材料,还可以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家长的聪明才智,让幼儿和家长,教师和家长合作制作体育活动器具;但这些材料的投放不能一刀切,应该通过观察、评估,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
2、设置体育情境,及时激励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行为
研究表明,在体育活动中,人的注意力较集中、记忆力增强、思维活跃,有利于学习。所以教师可以有意识的设置体育情境、诱导幼儿按照特有的设计完成任务,掌握其学习内容,或利用多种教育手段,让孩子认识体育知识,提高身体机能;在这些体育活动中,教师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如:可设置一些奖项,及时反馈给家长等。
四、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幼儿生理心理特点表明幼儿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比较弱,容易发生意外。所以,组织幼儿体育活动要充分考试到各种安全因素,并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使幼儿逐渐认识自己身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了解体育活动应如何规范地进行。
1、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合理布置场地,加强安全检查,消除不安全因素。如器材的牢固性、摆放的间距等,避免幼儿活动时产生拥挤、碰撞等意外事件。在锻炼某项基本动作或技能时,一般要事先作好有关的准备活动,以防机体的挫伤。
2、加强活动时的安全教育和保护
在活动时,教师要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让幼儿从事力所能及的活动,适时地给予安全保护,使幼儿能轻松愉快地运动,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和指导,使幼儿获得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识,帮助幼儿建立起一定的规则意识,不断地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总之,幼儿体育是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适合于学前儿童的体育活动,是增强幼儿体质最积极、最有效的因素,也是增进幼儿健康的一种积极手段。因此,幼儿教师应做个有心人,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状况,研究当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为将来“做人”、“做事”、“做学问”打下良好的基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