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 我来答
我的骄傲1718
2022-07-15 · TA获得超过7305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08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34万
展开全部

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关键时期,少男少女们由依附服从变成独立反叛、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对策,希望大家喜欢。

  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篇1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是有阶段性的。从小学到初中后,由于生理、心理和环境、学习容量、人际关系等的改变,使初一学生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而对一个成长中的关键转变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这一转变,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和家长责任和义务。

  在我看来初一的学生,无论是在哪一方面都是在开始的转变,例如:周围的教育环境,同学,应该要学的懂得东西,一些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等等,都是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应该要知道、要养成的好习惯,这些将会是受益终身的事情。像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大体这几方面的特点:

  1、成熟性与幼稚性的阶段;

  2、向上性与盲目性的阶段;

  3、独立性与依赖性的阶段;

  4、新鲜感与紧张感的阶段等。

  针对以上的这些转变的过程我们应该从那方面做会使我们的孩子们更好更快乐,我有以下见解:

  1、加强养成教育。从上面分析可知,初一学生的理性和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因此从一开始我们就要严格要求他们无论是仪表仪容、文明礼貌、作息制度,特别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但是在进行教育时要针对他们的认知特点:一是要充分爱护、尊重、信任学生。如多看到学生的优点,正面表扬、鼓励他们;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中批他们。二是要采用自然、具体、生动的方式。多多和他们去聊天去更多的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心理变化。

  2、注重心理辅导。从上面的分析可发现,初一学生已开始在人生的多种矛盾中,步入了人生的多事之秋,容易发生心理问题和障碍。因此应该全面把握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发展矛盾,注重心理辅导。对初一学生的心理辅导内容主要有:

  (1)自我意识的教育。

  (2)情绪辅导。

  (3)青春期教育。

  3、开展学法指导。进入初一,科目增多,容量变大,需要理解的成份增多;小学老师助学,面面俱到地帮助学生学,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大;中学老师开始逐渐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课后学生自己完成作业、支配课余时间。这使小学一些懒惰、毅力较差的学生会产生厌学和无所适从的感觉。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点上,老师和家长要协调好,在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如从要求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开始,逐步在听课、预习、复习、阅读、记忆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反复的具体指导和训练、强化。另外,教学中也要注意小学和中学知识的衔接,使学生在学习上循序渐进,树立学生对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特别是对有的一些学科从小学到初中转变比较大,更应该注重方法的引导,学习习惯的养成。

  4、认识到家庭教育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长期教育工程。学生们成长过程是逐渐模仿的过程,家长的一言一行,也许在不经意的时候就会对孩子有一定促进作用,当然如果有一些不好或是消极的,偏激的孩子也会感受得到,久而久之孩子在思想上就会有一定的转变,这都是具有两面性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材的培养没有几十年的精心培养是成不了人材的,靠朝夕之功是培养不成人材的,靠侥幸心理也是断然培养不好孩子的。

  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堵不如疏,比如一点不让看电视,这也不现实。

  2、不负责任的放任,不管不问,

  3、严管型,不解决任何问题

  4、急不等于要快。

  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篇2

  一、 中学生心理特点

  1、初中生心理特点:

  ⑴认知发展 初中生不仅能够把握事物眼前的状况,还能把握他们能够设想的可能情况。这种认知能力的发展,对初中生的学习、生活及其个性发展有着重要影响:①促进其学业进步。②开始与父母发生冲突。③对事物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尽管有些是偏激和不成熟的。

  ⑵性意识的觉醒 随着生理发展的急剧变化,初中生心理开始萌动,在与异性同伴相处中,一些从来没有过的新的体验与感受开始产生神秘的骚动,使他们感到好奇、渴望,有时又是迷惑和害怕。

  ⑶不成熟的“成人感” 随着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自尊心与人格独立性也随之明显增强。他们不希望别人时时管教约束,否则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情和对抗情绪。尽管初中生的“成人感”日益增强,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对社会问题及个人问题认识较肤浅,这使得他们对自我评价、对他人评价常常又是不成熟的,顺利时沾沾自喜、狂妄自大;挫折时,妄自菲薄、自卑自弃。自我体验也是动荡而不稳定的。

  ⑷学习成绩分化激烈,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加大  初中生学习成绩波动很大,分化明显。初二年级是明显的分化期,学习优秀的学生能应付自如,学有余力;而学习较差的学生,穷于应付,越学越吃力。学业不良将会导致学生厌学、逃学、自卑自弃等一系列不良心理。

  ⑸同一性问题 同一性是个体对自己的本质、价值、信仰及一生趋势的一种相当一致和比较完满的意识。通俗地说就是个体在寻求“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青少年在同一性形成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适应问题,表现在有的人对自我和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到困惑,常伴有激动的情绪和解脱困境的的尝试;有的'人可能出现暂时的或长久的同一性混乱,即未能形成一种强烈的、清晰的同一感,他们无法发现自己。经受过同一性混乱的青年,自我评价较低,道德推理不够成熟,难以承担责任,冲动而思维缺乏条理。可见,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与人交往,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困扰都与同一性问题有关。

  二、中学心理健康辅导对策

  (一)实施班级心理教育的目标(包含三个层次目标)

  1、增进心理健康。班级心理教育的基础目标,就是通过班级心理教育,使学生学会自我进行心理保健,掌握有关避免和消除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则与方法;对自我心理健康状况有正确的认识,能够自我排忧解难,能应付生活中的各种挫折,保持乐观、稳定的积极心态。

  2、优化心理素质。这要求班主任通过对学生的智能品质、情感品质、意志品质以及其他各种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使学生知(认知)、情(情感)、意(意志)、行(行为)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有着和谐的适应关系,从而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

  3、开发心理潜能。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不仅要造就他们与未来文化相适应的现代心理素质,更要造就他们与科技进步相适应的创造心理素质,这就需要开发人的心理潜能。班主任要从已有的科技成果和教育的成功经验那里,吸收和借鉴一些开发心理潜能的经验,如思维训练教学、开发右脑教育、创造能力培养,以及旨在提高情商水平的情感教育等,以提高学生的心理机能,尽可能多地发挥他们远未发挥出来的心理潜能,使弱智者增智,低能者增能;使智者更智,能者更能。

  (二)实施班级心理教育的原则

  1、以科学为指针

  2、以全体为对象

  3、以活动为前提

  4、以发展为重点

  5、以尊重为基础

  6、以自助为目的

  (三)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具有良好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心态与意识;

  2、能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愉悦、平静;

  3、能承受挫折

  4、能较正确地认识周围的环境,适应环境并能改造环境;

  5、人际关系协调,具有合群、同情、爱心、助人的精神;

  6、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

  7、思维发展正常,并能激发创造力;

  8、有积极的人生态度、道德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