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 我来答
爱创文化
2022-07-28 · TA获得超过9956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24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1万
展开全部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直 译 :

天下之至柔,(天下最柔弱的东西,);驰骋天下之至坚,(能穿透天下最坚硬的东西。);无有入无间。(无形的力量,可以切入没有缝隙的物体。);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我是以此来知道无所作为的有益之处。);不言之教,(不用语言的教化,);无为之益,(无所作为的利益,);天下希及之。(天下希有能比得上它的。)。

本章总结

这一章,应该说是行道作观的重点环节。老子先从天下至柔的东西开始谈,用最柔弱的可以穿透最坚硬的这一概念来说明柔弱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刚强的一面,刚强的是习性,柔弱的是本性。刚强由后天所生,柔弱是先天所成。越刚强的人说明习性越重,越柔弱的人越接近于善本。行道,就是要除去人刚强的习性,让性情变得柔顺随和。

观察一个人的性德,只需要看他还有几分刚强就可得出基本结论。

柔弱的性情,在生活中不但圆融无碍,还能用以化解尖锐的矛头。柔弱到至极的心,无处不能通达。圣人一方面,对最坚硬、没有缝隙的物相进行了否认,说明那些东西并不是真的坚不可摧。奇特的是,恰恰是最柔弱的东西可以用来制服它们。另一方面,天下最柔弱的莫过于心,这就说明人心中的无形力量大于一切。老子以此来坚定人们对自心的信念,破除人们对各种幻质现象的偏见。

心没有任何形象,却具有无尽的神力。但是,这需要一个重要前提,也就是只有在心进入到静态之下才能发挥出最大效用。这就是无为的原理,又称做无为的功德实益。平时,人们都在运用这颗心,但真正用到的只算得上九牛一毛,等于浪费掉了绝大部分资源。犹如用高射炮打蚊子,也许人们从中得到了蚊子被击中的快乐与满足,但损失的却是不成比例的成本。说到底,行道的过程是因无为致于无有,因无有致于天下太平。当人心真正入于无为,本性的豪光将会照亮生活中的每一个地方。

老子不言的教化,暗透玄机。教以不言,从生活中去观察,少有哪一件过患不是跟语言有关的。俗话说得好: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只因强出头。不言,既可以省事省心,又可以怡养性情,功莫大焉。不言以教,勿需多费口舌,以身行示现教法,所得到的成效远远超过言说之力。从受教到教人,这一点是行道人用来观察和实践的绝顶之法。

不言的真正内涵是不起念,无为的实际意思是不动心。不言讲的是口,无为说的是行,它们的根结却同在一处。当降伏了妄念,最后得到的收益是还我们一颗无价的真心。

不言的教法,无为的利益,对每个人的心行来说,都弥足珍贵,甚为稀有,天下最殊胜的行法莫过于此。要求人们去观察,去参悟,去践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