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习俗
重阳节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每到重阳节正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
1.赏菊、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2.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3.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4.吃蓬饵
蓬饵即重阳糕,扬雄《方言》称:“饵,或谓之糕”,“蓬饵”,即添加了蓬草的糕点。根据《西京杂记》卷三记载,汉高祖刘邦的侍女回忆宫中往事时,曾说“九月九日……食蓬饵以祓妖邪”的话语,由此可见,在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据记载,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是祝愿子女百事俱高。到了唐宋时期,在重阳这天吃重阳糕的风俗已经流传开来。当今的重阳糕,没有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5.享宴祈寿
古人在重阳节这天有享宴祈寿的习俗,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九”和“久”谐音,重阳节自诞生之初就是一个与长寿有关的节日,要想长寿,辟邪除厄是不可或缺的,因此重阳节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辟邪除厄和祈求长寿展开的。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现在重阳节亦是老年节,被赋予了敬老的内涵。节日的传承既要遵循古代礼俗的文化内核,又要与当代的价值观念相契合。摆敬老宴、饮宴祈寿,或者适当带老人登高,赏菊、饮菊花茶或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都是传承重阳习俗的重要形式。
但是到了今天的重阳节,已经演化为尊老敬老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