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英文参考
- 3 唇形科植物地瓜儿苗或毛叶地瓜儿苗的根茎·《中医大辞典》·地瓜
- 3.1 地瓜的别名
- 3.2 来源及产地
- 3.3 性味
- 3.4 功能主治
- 3.5 地瓜的用法用量
- 3.6 化学成分
- 4 豆科植物豆薯的块根·《*辞典》·地瓜
- 4.1 出处
- 4.2 拼音名
- 4.3 地瓜的别名
- 4.4 来源
- 4.5 原形态
- 4.6 生境分布
- 4.7 化学成份
- 4.8 性味
- 4.9 功能主治
- 4.10 地瓜的用法用量
- 4.11 附方
- 4.12 摘录
- 5 参考资料
- 附:
- 1 用到中药地瓜的方剂
- 2 用到中药地瓜的中成药
- 3 古籍中的地瓜
1 拼音
dì guā
2 英文参考
pachyrhizus [朗道汉英字典]
wayaka yambean roo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唇形科植物地瓜儿苗或毛叶地瓜儿苗的根茎·《中医大辞典》·地瓜
地瓜为中药名,出自《救荒本草》,为《嘉祐补注神农本草》记载的地笋之别名[1]。
3.1 地瓜的别名
地瓜、地瓜儿、野三七、地蚕子、地藕[2]。
3.2 来源及产地
唇形科植物地瓜儿苗Lycopus lucidus Turcz.或毛叶地瓜儿苗L. lucidus Turcz.var. hirtus Regel的根茎[2]。前者分布东北、陜西、河北、四川及云南;后者分布我国南北各地[2]。
3.3 性味
甘、辛,温[2]。
3.4 功能主治
活血,益气[2]。主治吐血,衄血,产后腹痛,带下[2]。
3.5 地瓜的用法用量
煎服:4.5~9g[2]。
3.6 化学成分
地瓜儿苗根茎含泽兰糖(Lycopose)、果糖、棉子糖、水苏糖等[2]。
4 豆科植物豆薯的块根·《*辞典》·地瓜
4.1 出处
《中国药植志》
4.2 拼音名
Dì Guā
4.3 地瓜的别名
土瓜、凉瓜、凉薯、葛瓜、葛薯、土萝卜(《中国药植志》),草瓜茹(《山巧码陆川本草》),沙葛、地萝卜(江西《草药手册》)。
4.4 来源
为豆科植物豆薯的块根。秋季采挖。
4.5 原形态
一年生草质藤本。块根肉质,肥大,圆锥形或纺锤形,直径达10厘米,外皮淡黄色,富于纤维性,易剥去,肉白色,味甜多汁。茎缠绕状,长达3~7米。复叶,互生;小叶3枚,顶端小叶菱形,长3.5~16厘米,宽5.5~18厘米,两侧小叶,卵形或菱形,长3.5~14厘米,宽3~13.5厘米,边缘有齿,或掌状分裂,少有全缘。花浅蓝色、堇紫色或白色,长15~20毫米,成簇集生成总状花序,簇的基部有关节;翼瓣和旗瓣等长,旗瓣基部有耳,龙骨瓣钝而内弯,与翼瓣等长或过之;花柱与柱头内弯。荚果长7.5~13厘米,宽12~15毫米,有细的粗糙状伏毛;种子近方形,宽、长约7毫米。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4.6 生境分布
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均有栽培。
4.7 化学成份
块根每100克含蛋白质0.56克。脂肪0.18克,碳水化逗哪物8.2克。叶含豆薯甙。
4.8 性味
《陆川本草》:"甘,凉。"
4.9 功能主治
生津止渴。
①《陆川本草》:"生津止渴,治热病口渴。"
②《四川中药志》:"止口渴,解酒毒。"
4.10 地瓜的用法用量
内服:生啖或煮食。
4.11 附方
治慢性酒精中毒:地宽凯瓜拌白糖服。(《四川中药志》)
4.12 摘录
2024-08-01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