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正能量的故事?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在成功的道路上, *** 是需要的,志向是可贵的,但更重要的是那毫无情趣的近乎平常的坚守的毅力和勇气。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九旬医生让穷人看得起病
97岁的胡佩兰是中国最年长的出诊医生。她原来是郑州铁路中心医院最出名的妇产科专家,行医50年治愈了无数疑难杂症;她也是一个优秀的母亲,养育了包括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在内的4个儿子。70岁时,她在辛苦了大半辈子后退休了,而她依旧希望自己的每一分钟都活得有价值,希望自己能继续在工作岗位上为病人服务。于是,从1993年到现在,她一直在基层医疗机构坐诊,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一坚持就是20年。
“便宜药治大病”是胡佩兰的口头禅。行医70年,她从未收过一个红包,开药很少超过百元。她希望每一个穷人都能看得起病,不让病人花一分冤枉钱。
篇二:陌路人18年赡养情谊
李昌女与谢阿婆本是不相干的陌路人。18年前,李昌女给一个上门乞讨的流浪老人递了碗饭,那个老人就是命运多舛的谢阿婆。谢阿婆遭遇了种种生活变故,家徒四壁,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她在75岁时绝望地离家流浪。绝处逢生,她在流浪路上遇到了李昌女,李昌女收留了她。18年中,谢阿婆两次病危,走到生命的边缘,李昌女总是不离不弃,把谢阿婆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一时的缘分铸成了永恒的情谊。
李昌女是一个家境并不宽裕的普通农妇,上有老下有小,日子过得并不轻松。18年中,她为了凑钱给谢阿婆看病,甚至只能克扣自家孩子的肉钱。如今,李昌女每天悉心照顾谢阿婆,她的最大心愿是能把谢阿婆的腿治好,可是10万元的治疗费对李昌女来说是个天文数字,让她整天发愁。
全国老龄办2012年释出的资料显示,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已达49.7%。在大都市,有些人回家看望、照顾父母已是奢侈行为,像李昌女那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德更显得弥足珍贵。
篇三:局长为农民工去卧底
陈家顺是云南省沾益县的官员,他在离云南2000多公里的重商之城义乌成为一个传奇。这个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为保障本县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5年时间在义乌5次刻意隐瞒公务员身份,卧底做一名打工仔。他当过操作员、仓库保管员,养过猪,干过装卸工和民办学校教师,每次卧底他都和农民工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体会过站12个小时后走不动路的劳累,领教过在弥漫着汗臭和呼噜声的集体寝室里彻夜难眠的滋味,经历过为了领取工资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的屈辱。
“农民工”这个群体在陈家顺眼中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是一张张对生活充满热切希望的鲜活面孔。在深切了解“农民工”的每一点疾苦和需求后,面对带着不同诉求的乡亲,陈家顺“引导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位置”,他提出的择岗建议句句说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在义乌,他帮助农民工得到了离开家乡后的第一份尊重。
篇四:最美教学楼与最破乡 ***
辽宁省锦州凌海市板石沟乡是一个贫困乡,全乡最严重的危房是乡 *** 办公室:一排有35年历史的红砖平房,外墙上到处是磨损的痕迹,屋内因为装置老化,冬天漏风夏天漏雨,在这里,厕所都是露天的旱厕。与“破屋”相距仅500米的建筑是全乡最豪华的高楼——乡办学校。这座花费380万元、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各式装置齐全,就连微机室和实验室都堪与大城市的学校比美,是全乡人的骄傲。
以前,学校和乡 *** 办公楼一样,也是危房。2007年,乡 *** 决定为孩子们建一座漂亮的大楼。在这个几乎没有任何企业、没有税收来源的地方,要自筹资金建教学楼,无比困难,但是他们做到了,一点一滴筹了100多万元。最终,由省教育厅立项,又争取到200万元专款,终于让学校如期建成。而乡 *** 的房子却一直没钱维修。
板石沟乡的地势地貌决定了乡 *** 的破房子以后注定会被水淹没;而这排会被淹没的旧房子,却是当地百姓心中永恒的美好记忆。
篇一:九旬医生让穷人看得起病
97岁的胡佩兰是中国最年长的出诊医生。她原来是郑州铁路中心医院最出名的妇产科专家,行医50年治愈了无数疑难杂症;她也是一个优秀的母亲,养育了包括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在内的4个儿子。70岁时,她在辛苦了大半辈子后退休了,而她依旧希望自己的每一分钟都活得有价值,希望自己能继续在工作岗位上为病人服务。于是,从1993年到现在,她一直在基层医疗机构坐诊,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一坚持就是20年。
“便宜药治大病”是胡佩兰的口头禅。行医70年,她从未收过一个红包,开药很少超过百元。她希望每一个穷人都能看得起病,不让病人花一分冤枉钱。
篇二:陌路人18年赡养情谊
李昌女与谢阿婆本是不相干的陌路人。18年前,李昌女给一个上门乞讨的流浪老人递了碗饭,那个老人就是命运多舛的谢阿婆。谢阿婆遭遇了种种生活变故,家徒四壁,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她在75岁时绝望地离家流浪。绝处逢生,她在流浪路上遇到了李昌女,李昌女收留了她。18年中,谢阿婆两次病危,走到生命的边缘,李昌女总是不离不弃,把谢阿婆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一时的缘分铸成了永恒的情谊。
李昌女是一个家境并不宽裕的普通农妇,上有老下有小,日子过得并不轻松。18年中,她为了凑钱给谢阿婆看病,甚至只能克扣自家孩子的肉钱。如今,李昌女每天悉心照顾谢阿婆,她的最大心愿是能把谢阿婆的腿治好,可是10万元的治疗费对李昌女来说是个天文数字,让她整天发愁。
全国老龄办2012年释出的资料显示,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已达49.7%。在大都市,有些人回家看望、照顾父母已是奢侈行为,像李昌女那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德更显得弥足珍贵。
篇三:局长为农民工去卧底
陈家顺是云南省沾益县的官员,他在离云南2000多公里的重商之城义乌成为一个传奇。这个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为保障本县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5年时间在义乌5次刻意隐瞒公务员身份,卧底做一名打工仔。他当过操作员、仓库保管员,养过猪,干过装卸工和民办学校教师,每次卧底他都和农民工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体会过站12个小时后走不动路的劳累,领教过在弥漫着汗臭和呼噜声的集体寝室里彻夜难眠的滋味,经历过为了领取工资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的屈辱。
“农民工”这个群体在陈家顺眼中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是一张张对生活充满热切希望的鲜活面孔。在深切了解“农民工”的每一点疾苦和需求后,面对带着不同诉求的乡亲,陈家顺“引导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位置”,他提出的择岗建议句句说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在义乌,他帮助农民工得到了离开家乡后的第一份尊重。
篇四:最美教学楼与最破乡 ***
辽宁省锦州凌海市板石沟乡是一个贫困乡,全乡最严重的危房是乡 *** 办公室:一排有35年历史的红砖平房,外墙上到处是磨损的痕迹,屋内因为装置老化,冬天漏风夏天漏雨,在这里,厕所都是露天的旱厕。与“破屋”相距仅500米的建筑是全乡最豪华的高楼——乡办学校。这座花费380万元、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各式装置齐全,就连微机室和实验室都堪与大城市的学校比美,是全乡人的骄傲。
以前,学校和乡 *** 办公楼一样,也是危房。2007年,乡 *** 决定为孩子们建一座漂亮的大楼。在这个几乎没有任何企业、没有税收来源的地方,要自筹资金建教学楼,无比困难,但是他们做到了,一点一滴筹了100多万元。最终,由省教育厅立项,又争取到200万元专款,终于让学校如期建成。而乡 *** 的房子却一直没钱维修。
板石沟乡的地势地貌决定了乡 *** 的破房子以后注定会被水淹没;而这排会被淹没的旧房子,却是当地百姓心中永恒的美好记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