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按一定的规律积累课文生字词并做到正确朗读。
2、围绕课文三则故事,速读概括三则故事主要意思,比读发现三则故事的相同之处,细读用成语评说三则故事中的三位主人公。
3、进一步学会概括,体悟三则故事的表达特点,感悟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读题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生读题)。
什么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强调“真理”),“真理”诞生于什么之后――(强调“一百个问号”)。
如果说文章是题目的眼睛,那么这两个词就是眼睛里那黑黑的“眼珠”。再读课题。
2、了解作者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叶永烈。以前听说过他吗?老师今天要特意介绍他,知道为什么吗?因为,由他主编的一本书,你们小时候应该都读过。――出示(作家资料)
叶永烈(1940―),浙江温州人,著名科普作家、传记文学作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著有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等。
一生读――知道是哪一本书吗?――《十万个为什么》
二、学习积累字词
所以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我们并不陌生的作家写的课文。你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我们先来读词语。(屏幕出示)
纵观 定理 定律 学说 机械
漩涡 旋转 花圃 石蕊 领域――(生齐读)
这是两个字的词语,下面读三个字的词语:
发现者 创立者 逆时针 科学史
下面读四个字的词语:
司空见惯 追根求源 无独有偶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下面是多个字的词语:
百思不得其解 打破沙锅问到底
三、一课三练
按一定的规律积累字词是一种学习方法。好,下面我就正式走近课文,其实,叶永烈在这篇课文中给我们讲了三个故事,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我们这堂课的学习活动就围绕这三个故事,进行三次读,分别进行三次练习。
(一)速读――概括要点(出示)
1、什么是“速读”?速读的学习目标是――(生说)
具体地说就是――用简单的一句话分别概括三则故事的主要意思。
2、下面开始,学生独立思考。
3、交流反馈。
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了这种漩涡和地球自转有关。
波义耳从紫罗兰的变色中发明了石蕊试纸。
奥地利医生从眼珠的转动中发现人此时正在做梦。
4、简介奥地利医生
有没有发现前面两个人物都有名有姓,唯独第三个人物只称为医生。他是谁呢?为什么不写出他的名字,于是我到网上查阅了资料,一查吓一跳,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
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梦的解析》,是他最有创造性、最有意义的论著之一 。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有一个周公,特别会“解梦”,叫“周公解梦”。一般人们会把这当做迷信,其实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就是从科学的角度对梦进行了解析。有机会可以读一读这本书,尽管有点难懂。
(二)比读――发现特点(出示)
1、第一个练习完成得不错,下面一个练习有点挑战性。
什么是“比读”?请你们把这三则故事比较着读,从这三则故事的内容、人物、表达方法等地方发现相同点。
2、同桌或前后四人小组可以一起思考、讨论。
3、交流反馈。
预设:当学生提到这三个故事中三位主人公都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提问时,请学生用笔划下这些提问句子。然后先读第一个故事中的“提问句”,读出“问”的语气,读出“若有所思”的语气。假如你就是谢皮罗教授,你发现了这个问题,你还会怎样问呢?最后再连起来读一读后面两个人物的提问句。
教师故作疑问:我看到文中这三个主人公并没有提出一百个问题呀,怎么课题中说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虚指)
4、教师小结。(屏幕出示)
三个故事写的都是外国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故事,这三个科学家都会生活中很细小的事情中发现问题,并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这三个故事都是先写发现、提出问题,再写研究问题,最后写解决问题,这三个故事都共同说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道理。
(三)细读――评说焦点(出示)
1、接下来的第三练更有挑战性了,什么是“细读”?这次任务是什么呢?三个故事中的三个主人公其实有很多共同之处。那么你能不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共同形容这三个主人公身上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呢?并说明为什么用这个成语的理由。
举例:
洞察秋毫
大凡有所成就的科学家,都有着相同的秉性――目光敏锐,心思细密。文中的谢皮罗教授、化学家波义耳、奥地利医生又何尝不是如此?谢皮罗教授能敏锐地注意到水的漩涡,而后不停地思索,化学家波义耳从紫罗兰的变色中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遇盐酸会变红的成分,奥地利医生却能在儿子眼珠忽然转动时顿生奇怪之心,所以我觉得这三个科学家身上都具有着“洞察秋毫”的科学精神。
2、学生动笔写。
3、交流反馈。
预设:当学生说到“见微知著”这个成语时,出示这个成语,理解“微”的意思,然后提供――“著”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显著、明显;②写作;③著作,让学生进行选择。
(学生讲完后请他将成语写在黑板上)
4、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成语结合课文内容说话。
预设:这三个科学家正是因为从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学会了见微知著,学会了追根求源,学会了“打破沙锅问到底”,而且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终于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你们都是用成语概括形容这三个科学家的,老师用一句话――再次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作家叶永烈就是运用这三个科学家的事例证明他的这个观点――再读课题――所以这是一篇议论文――所用的论证方法就是――举例论证。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理解 “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到凡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4、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
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
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到凡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视频短片
五、教学过程 :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科学中心图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看到广东科学中心的照片,你第一时间想到了什么?)
2、同学们,科学精神是人类精神中不朽的旋律。它激励着人们驱除愚昧,求实创新,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今天,我们学习作家叶永烈的一篇文章,题目《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看看这一课又是从什么方面来体现科学精神的呢?
齐读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3.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真理:真实的道理,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道理。诞生:出世,一百个问号:指许多问题。真理出世于许多问题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你从这题目体会到什么科学精神?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精神。这句话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学生自由发言。)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学习情况。
诞生 洗澡 机械 漩涡 敏锐 花圃 玫瑰 逆时针 领域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锲而不舍 打破沙锅问到底
(1)读准字音,通过课前预习,你能理解哪个词语的意思?
(2)那些词语意思相近,你还知道哪个词语的近义词?
三、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用哪三个事例来具体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这个主要观点的?
课文具体写了三件事,第一件写的.是谢皮罗教授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第二件写的是英国的化学家波义耳偶尔发现紫罗兰溅到盐酸会变红色,最后发明了石蕊试纸。
第三件写的是奥地利的一位医生从儿子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一现象中发现了眼珠转动和做梦的关系。
2、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想想第一自然段点明了什么?(总起全文)
同学们,这三个事例就是为了说明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那这三个事例是怎样说明这个观点的呢?下面我们学习第一个事例。
四、细读课文,交流感悟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一位同学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谢皮罗教授发现了什么问题?
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发现这种现象呢?播放录像。
2、你看了刚才这个实验,有什么问题吗?对呀,你想到的问题谢教授也想到了,那他是怎么发现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3、谢皮罗教授是怎样注意到这个问题的呢?(敏锐)理解敏锐(感觉灵敏,目光尖锐)说明谢教授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科学精神。指导学生朗读,读出问号,读出敏锐的感觉。
4、谢皮罗教授又是怎么做的呢?随机出示句子(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与研究。)
学生读句子,哪个词引起了你的注意?为什么?通过“紧紧”一词你体会到什么?(紧紧说明谢皮罗为了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紧紧说明谢皮罗为了追求真理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紧紧说明谢皮罗不达到追求科学真理的目的永不罢休……)
5、通过反复的实验和研究,谢皮罗教授发现了什么真理?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课件:他的这个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事实证明,学生读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6、你能不能说说这个事例是怎么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的呢?出示幻灯片,总结方法:发现问题——反复研究和实验——真理诞生
所以说(齐读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二)拓展延伸:
1、在课外,我们同学进行课前预习,搜集到一些有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例子,你还知道有哪些?请些同学来说说?
2、学生汇报。
看来所有科学家成功的事例告诉了我们,他们的成功来自于发现问题之中,如果他们在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没有发现问题,能出现真理吗?学到这里,同学们,让我们联系上下文,说说你最大的启发是什么?你说说你从哪个语段中得到启发?(在文章中画出有关句子,写上批注。)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句子:纵观千百年的科学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学生理解这句话)强调?和!号。
这里的“?”号和“!”号,它们代表的是什么?(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了。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地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拉直”在这是指什么?(把疑问变成真理的过程。)
作者这样表述有什么好处?(这样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更加形象、生动,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怎么才能读出作者的发现和你的理解,应该用什么语气读?读出坚定、坚持的语气。
3、出示句子: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
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
找到真理需要什么条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就是——(解答了若干个问号,)
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找到了真理)
这是在说哪句话啊?齐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作者在这里重申自己的观点,和文章的开头怎么样了呢?(相互照应)
同学们,找到真理需要我们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可是这些能力也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所说的:(出示课件、齐读: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读完华罗庚的话,你又想到什么?
4、同学们,读到这里,想必你收获良多,请你以这个为题《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想到的》写几句话,结合你这节课所悟及在课外读到的例子谈一谈。
5、生汇报。
四、回归整体,初步感悟写法
同学们,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例举具体事实加以论证道理。这样的文章叫议论文。而我们刚刚所写的一段话,也运用了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中的第二、三个事例,和学习作者议论文的写作方法,结合本单元及本课的写作要求练习写作。
五、布置作业
1、继续收集资料,运用事例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完成本课上的小练笔。
2、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六、板书设计: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敏锐地注意 — 紧紧抓住 — 结论正确
见微知著 解答问号
发现问题 — 反复研究和实验 — 真理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