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西征花拉子模——一场偶然又必然的战争

 我来答
刚阳文化
2022-08-30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19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12万
展开全部
作者长期以来对于这场战争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一方面,这是为数不多的几次东方国家直接进军中亚甚至中东的战争,并且在这场战争获得了巨大成功;另一方面,成吉思汗军队所使用的战略战术也吸引人们去研究探讨。

这场战争的大背景是比较简单的,一部分朋友应该有所了解。当时的情况是蒙古军队已经在东亚地区取得了突出的胜利,在一场关键战役——野狐岭战役中将金国主力部队击败。随着1211-1214年间持续的进攻,金国逐渐抵挡不住,被迫求和。蒙古军队也见好就收,和金国达成协议之后,回到蒙古大本营进行修整,以备卷土重来,留下大将木华黎,继续经略中原。而之前的西夏王朝也被蒙军重创,被迫依附蒙古国。而金国南面的南宋王朝,仍然是偏安一隅。

如果是按现在的剧本走下去,想必 历史 仍将是走中国内部王朝更迭的老路,而与外界没有太多交集。但 历史 在这个地方出现了“意外”,因为一件事情导致蒙军没有像以前的匈奴、突厥部队那样继续南下侵扰、反而将矛头指向了西方,从而搅动了整个亚欧大陆的格局,非常深远地影响了各个地区的 历史 进程,甚至远达西欧。

1218年,随着蒙古和花剌子模之间的国家——西辽被哲别和蒙古军队所灭,蒙古和花拉子模也就接壤了。估计成吉思汗暂时没有考虑继续往西发展,于是向花拉子模提出了和平通商的建议,并先于商队提前派出使团前往花拉子模,同花拉子模国王——摩柯末苏丹接洽,但实际会面的效果很是一般。当后续商队到达讹答剌城时,守将亦纳勒出黑(海尔汗)认为这些商队中存在蒙军的间谍,于是上报花拉子模的苏丹——摩柯末,并扣除了所有的财货。摩柯末在没有进行详细调查的情况下便处死商队成员。这个地方要注意,现在有一个较为主流的说法认为,纯粹是因为那个海尔汗因为贪财,所以陷害蒙古的商队。这个其实是待定的,虽然没有依据,但我认为蒙古向邻国布置情报人员这个事情应该比较正常,所谓知己知彼,现在做了邻居,有必要留一手,将来也有缓冲的余地。

成吉思汗再次派出使团前往花拉子模,要求对方赔礼道歉,但对方直接将其杀害,于是战争爆发。成吉思汗的军队开始迅速集结,情报人员在丝绸之路上往来不断,不断收集着邻国军事部署的情报。当时的兵力情况,据 历史 学家估计,花拉子模有40万之众,而蒙军应该在15万上下的样子。花拉子模这个国家由于刚刚统一不久,内部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离心力,所以调动部队存在效率低的问题。摩柯末苏丹采取的战略是分散防守,将主要力量放在几个大城市中,并且争取在其辽阔的国土上一点点消耗成吉思汗的军队,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防守首都撒马尔干。后人经常诟病摩柯末的战略,认为他应该集中兵力同成吉思汗决战,否则会被成吉思汗的部队各个歼灭。我个人认为,背后的政治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军事部署。摩柯末能将一个分裂的国家统一起来,至少说明其能力还是可以的。分散防守,也许是迫不得已,可能他能调动的人数实在是不多。

成吉思汗的军队从集结到最终会师于花拉子模土地上,这个过程中可以说是经历了千难万险。每个骑兵携带备用的食物,风干肉和奶酪,在路上只是行军、再行军。成吉思汗的大儿子术赤单独带领两只骑兵独立前进,大将哲别也带领一支队伍从天山另一侧同时行动,两支队伍作为先行军开拔,主力部队积极并艰难地跟进。他们越过高山,强渡河流,到达高原向西通行必经的山口。这些部队惨遭狂风和肆虐和寒冷的侵袭,牛羊被大片冻死,战马的草料储备也接近耗竭,马蹄铁被磨光,只能包上一层皮子。由于缺乏草料,马匹消瘦,甚至可以看到皮下血液的流动。士兵们越过狂风肆虐的山口之后,开始在峡谷中伐木铺路,战马则用马蹄刨开雪,寻找干草和苔藓充饥。这种恶劣的环境下,这些士兵们紧紧裹上羊皮大衣,在冰天雪地里过夜,如果没有实物,便割开战马的血管,喝上几口马血,再重新包扎上伤口。随着一点点的行进,部队最终越过了最后一座大山——黑山山脉,抵近花拉子模的边境地区。

下面就是具体战役经过。先头部队术赤和哲别会合后,大约两万人进入费尔干纳盆地,开始袭扰花拉子模驻防部队,并穿梭于富裕的村镇和城市之中,这是先头部队获取给养,也是为后续部队创造条件的行动。摩柯末苏丹亲自指挥追击,最终双方在一个高山峡谷中相遇,展开了第一次遭遇战,厮杀声、刀剑声混合在一起,场面非常惨烈。花拉子模损失较为严重,苏丹被迫后撤。

术赤继续向西追击,哲别则率领两千人脱离阻挡他们前进的花拉子模军队迅速南下,出现在阿姆河沿线,从侧翼袭扰撒马尔干和布哈拉城,从背后牵制摩柯末的力量。由于不知道哲别具体兵力,这给摩柯末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为撒马尔干和布哈拉是花拉子模最重要的两个城市,这两座城市所组成的防线也是最重要的战略防线。于是摩柯末做出了一下部署:四万大军沿着锡尔河分散开,加强各城市和和战略要塞的驻防力量,三万人防守布哈拉,其余人等随他去防守撒马尔干。

与此同时,成吉思汗的二儿子察合台和三儿子窝阔台穿过天山北部的山口,出现在了讹答剌城下,围困了城中两万人。五个月后,城池失守,守将海尔汗被注银水而死。

摩柯末随即在首都附近构建驻防。而此时成吉思汗携小儿子拖雷、大将速不台穿过被认为是死地的克孜勒库姆沙漠,兵峰直指布哈拉,在成吉思汗主力部队的进攻之下,布哈拉沦陷。此时的格局是:术赤在东面持续推进,哲别迂回到了南面,北面是察合台和窝阔台的部队,西面是成吉思汗的主力部队,摩柯末即将面临被包围的危险。成吉思汗推进到撒马尔干城的过程中,摩柯末随即安排逃离,撒马尔干沦陷。成吉思汗派出哲别和速不台带两万人追击摩柯末,同时拖雷率军横扫呼罗珊地区,花拉子模被击败。

从整个进攻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重要地方:第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成吉思汗军队在前进过程中,情报人员往来不绝,各种间谍人员扮演商人混迹于花拉子模城中,调查城市驻防兵力,为成吉思汗做出分兵决策提供了保障。第二,分进合击,重点突破。无论是术赤的东路军、察合台和窝阔台的北路军还是哲别的南路军,实际上都是为了掩护成吉思汗的主力部队的迂回前进,最终拿下了布哈拉和撒马尔干。第三,间接路线,出其不意。成吉思汗越过克孜勒库姆沙漠这件事情大大出乎摩柯末的预料,在花拉子模人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那个沙漠环境太恶劣了。而成吉思汗的部队具有着严明的纪律,而且蒙古人和蒙古马都特别能吃苦,保证了行动的成功。第四是后勤工作做得好。成吉思汗军队在行军前,准备了干肉和奶酪,这种食物易于携带,而且长期不腐,为骑兵不间断地行军提供了物质保障。

那么摩柯末苏丹输在哪里了呢?第一,骄傲自大导致疏忽大意;第二,分散兵力导致被各个击破;最重要的一点是,国家刚刚建立,内部没有很强的凝聚力,兵力优势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说这场战争是偶然,是因为貌似是在一起毫无前兆的外交冲突中引发的,由于海尔汗贪财也好,蒙古人派间谍也罢,最终演变成了一场灭国大战;说它有必然性,是因为亚欧大陆长期处于东西相对隔离状态,蒙古人在亚欧大陆上的征伐战争,实际上打通了东西贸易的大通道,并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这条通道的安定,于是形成了古代意义上“全球化”以及一个大市场,这就应了哲学上说的联系的必然性这个原理。同时建立的亚欧大通道也对西方中世纪的异军突起提供了很大程度上的支持,西方人说成吉思汗和蒙古军队是“上帝之鞭”,是来鞭策人们重新建立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我想这和我说的必然性也许有一点点相似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