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脲脲原体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英文参考
- 3 概述
- 4 解脲脲原体的别名
- 5 解脲脲原体的医学检查
- 5.1 检查名称
- 5.2 分类
- 5.3 解脲脲原体的测定原理
- 5.4 试剂
- 5.5 操作方法
- 5.6 正常值
- 5.7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
- 5.8 附注
- 5.9 相关疾病
1 拼音
jiě niào niào yuán tǐ
2 英文参考
ureapla *** a urealyticum
3 概述
UU可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是目前较常见妇产科疾病之一。
4 解脲脲原体的别名
尿素分解尿素支原体
5 解脲脲原体的医学检查
5.1 检查名称
解脲脲原体
5.2 分类
体液和排泄物检查 > *** 分泌物检查
5.3 解脲脲原体的测定原理
聚合酶反应是在体外进行的由3个基本步骤组成的循环反应。第一步变性:将所有扩增的基因片段加热,使双链之间的氢键断裂,分解成两条单核苷酸链;第二步退火:当温度下降时,化学合成的寡聚核苷酸引物即与所要扩增基因两侧的DNA相合;第三步延伸:在合适缓冲液,即镁离子和4种脱氧核苷酸存在的条件下,DNA聚合酶能忠实地根据模板堿基序列合成互补链,从引物的3'端进行延伸,合成的方向为5'→3',从而合成与原来结构相同的基因片段2分子。3个步聚组成成1个循环,每循环1次DNA分子数按指数倍增。
5.4 试剂
基因组DNA为0.1μg;缓冲液含50mmol/L氯化钾,10mmol/L TrisHCl(pH8.4),1.5mmol/L氯化镁,100μg明胶;每一引物为0.25μmol/L;dATP,dCTP,dTTP各为200μmol/L;DNA聚合酶为2.5U,终体积为100μl。加数滴液体石蜡防止蒸发。
5.5 操作方法
反应周期:①变性:90℃ 30~60s;②引物和模板的退火温度:40~60℃ 30~60s;③延伸:72℃ 1~2min。经反复循环30~40次,最后1次72℃引物延伸7min后终止。除去液体石蜡后,产物可供分析。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用溴乙锭染色,经紫外灯照射可见预料扩增长度的荧光条带。产物也可与放射标记或非放射标记的寡聚核苷酸探针行Southern印迹杂交或点渍印迹杂交。如用PCR自动仪则更为方便,将反应试剂、DNA模板及TapDNA聚合酶加入试管后,放进已调好程序,即所需变性→退火→延伸各自的温度和时间及循环次数的自动仪中进行反应,即可获得满意的扩增产物。
5.6 正常值
阴性。
5.7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
阳性:UU感染、非淋球菌尿道炎、不孕症、绒毛膜羊膜炎、子宫内膜炎、非特异性尿道炎(宫颈炎)、早产、流产、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脑膜炎)、尿路结石。
5.8 附注
由于PCR方法极为灵敏,因此稍有遗留PCR产物就可造成污染。避免污染的措施:①PCR反应前操作的地方和器材与反应后的应分开;②所用的试剂应分成若干份保存;③加样时,样品应最后加,并立即将管口盖妥;④吸管、试管尽量做到一次性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