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字的演变
剑字的演变
“剑”是典型的形声字。周代金文的“剑”一般从金、佥(qiān)声,隶定作“鐱”。古代的剑是金属材质的,所以字形用“金”作形旁,右半部的“佥”是它的声旁。“剑”字的本义是古人带兵打仗时候所使用的武器。
在小篆的字形中,声旁“佥”移至左半部,右部改用“刀”作形旁,与现代字形相同;部分篆文与汉碑隶书作“劒”,字形用“刃”作形旁,声旁仍为“佥”,隶定作“劒”,形旁“刃”也表示刀。
后来从刀、佥声的字形成为主流。现代通行的楷书将“刀”写成立刀旁“刂”,左半部根据草书简化为“佥”,是偏旁类推。
剑是长条形兵器,两边有刃,前端有尖,末尾有短柄,在古代兵器中独树一帜。由于剑体修长,承受冲击力大,崇尚剑成为世界各地绵延数千年来的风尚。
剑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在汉王朝建立之前,铁剑是一种防身的工具,因而随身携带者相当普及。在盐铁经济昌盛的汉代,铁剑更加普及,从帝王诸侯到文人书生,都佩带长剑。这时候的剑是武器,也是佩饰,佩剑能显示身份,同时也体现一种尚武精神。
所谓的书剑飘零,是当时的一种时尚,喜爱佩剑舞剑者不计其数。曹植有这样的诗:“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宝剑值千金,被服丽且鲜。”这时候的宝剑成为游侠少年和纨绔子弟的骄奢品。
剑,是英勇无畏及其职责的象征,可以体现军人身份与美德。又由于剑的威力具有毁灭和创造的两重性,剑的意象与双重能力有关,也意味着其性质的两重性。由此人们也把剑作为语言与雄辩的象征,因为舌头似剑一样,是双刃的,所以有“唇枪舌剑”之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