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正确的教育观念?

 我来答
小王子与玫瑰2333
2023-01-22 · TA获得超过82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73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19万
展开全部
【 #教育# 导语】想给孩子好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那么,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该秉承着怎样的观念呢?以下内容是 为大家准备的相关内容。

  一、现代教育观念

  现代教育观念,是指与现代社会、现代经济、现代科技相适应的教育观念。这些观念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育是一种战略性产业

  人们习惯上认为,教育事业是消费事业,从现代观点来看,教育不仅是公益性消费事业,而且是能使生产增值的战略性产业。关于这一观念,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一)教育与经济是相互起作用的

  人们受教育的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先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越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同时,经济的发展能为办教育提供大量的物力和财力。这是一个很普通的道理,但是,人们长期受生产发展水平的限制,往往只看到办教育需要花钱的一面,而没有看到它在许多年以后促进生产发展和创造大量财富的一面。也就是说,只看到教育在眼前是花钱的消费事业,而没有看到,它同时又是会带来很高经济效益的一种产业。

  (二)教育生产专门的劳动力

  教育作为一种战略性产业,它所生产的是发达的、专门的劳动力。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人在刚出世时,还只是一种可能的生产力,只有当人具有了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时,人才变成为现实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但它只是一种知识形态的潜在的生产力,只有当它被人们掌握并运用于生产实践中,它才变成现实的生产力,或叫直接的生产力。人与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才成为现实的生产力。人要掌握生产经验和科学技术,则只能通过教育。所以早在100多年以前,马克思就已经提出了“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的重要论断。他说:“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

  (三)科技和教育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越来越大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的信息社会,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国外有些教育社会学和教育经济学学者,对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对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所起的作用的分析是:在蒸汽机时代,促进生产力发展,体力劳动约占90%,脑力劳动约占10%;在内燃机、电动机广泛使用的时代,体力劳动约占60%,脑力劳动约占40%;在60年代以后,欧美、日本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信息产业部门(电子计算机、高度自动化机械,包括机器人操作的部门),体力劳动约占10%,脑力劳动约占90%。现在这些国家的职工总数中,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的白领职工已超过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蓝领职工。

  美国研究教育经济学的专家抽样调查证明,教育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所起的作用是:受过小学教育的要比文盲高43%,受过中等教育的要比文盲高108%,受过高等教育的要比文盲高300%。”

  在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发达国家,科技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核心作用已十分明显。“据经济学家估计,当今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占60%—80%,其中教育和培训的贡献占20%左右。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投入贡献已降至三分之一左右。知识对劳动价值的贡献率超过其他生产要素对劳动价值的贡献率。经济学家还发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生产力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是知识和人才积累不足。”

  我国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广大农民努力发家致富。有一项调查表明,农民致富的程度与他们受教育的程度有着密切联系。1986年4月17日《人民日报》登载了一份对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缺西藏、台湾)的262个村3666户作抽样调查的资料,结果表明1984年人均收入为399元。其中文盲为234元,小学文化程度的为386元,初中文化程度的为466元,高中文化程度的为566元,大专文化程度的为786元。

  这些数据都说明,在现代社会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越来越依靠科技和教育。

  (四)教育先行

  现代教育观念把教育看成是当今信息时代各国谋求生存、发展、争雄的第一位的战略性产业。当今世界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都和国际竞争紧密相联;当今国际竞争的特点,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乃是科技水平和实力的竞争、智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也就是教育质量和效益的竞争。因而提出了“教育先行”的观点,即把教育投资看成是开发智力资源的生产性投资,开发智力资源应优先于开发自然资源,教育投资的增长速度应略高于基本建设投资的增长速度。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为了争雄,都采取了增加教育投入,优先发展教育的政策。

  2、人人应当终身受教育

  传统教育观往往把受教育局限于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

  现代教育观认为,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知识迅猛增长,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不仅现在已参加工作的人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不适应现在的工作和新的产业部门,就是正在学校学习的学生,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接受的训练,也不可能保证享用一辈子。由于信息时代要求人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于是相继出现了“终身教育”“回归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主张,并在一些国家得到实施。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强调指出:“终身教育概念看来是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应该“把终身教育放在社会的中心位置上。”

  (一)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的理论认为,今后的教育和训练不能只局限于学校教育阶段,它应贯穿于一个人生命的全过程,应当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候以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终身教育把人受教育的时间伸延到人的一生,把人受教育的形式扩展为各种形式,它包括学前教育,小学、中学和大学阶段的教育,成人教育等;既指学校教育,也指社会教育;既指正规教育,也指非正规教育。总之,社会要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为社会的每个成员提供学习的机会,这是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终身教育系统中的中小学教育

  把中小学教育放到终身教育这个系统中来考察,必须对现行的中小学教学加以改革,中小学的教学应该为每个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奠定基础,使他们有继续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近一二十年来提出的教育评价理论和掌握性学习原理的背景之一,就是现代社会要求人们终身学习。他说:“在劳动大军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将需要终身学习(继续学习)。如果学校学习被看作是令人沮丧的,甚至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胜任,那就很难在以后阶段真正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学校学习必须是成功的、得益的,才能奠定基础,确保学习能够按照需要持续终身。”“如果学校打算为至少90%的学生提供成功而满意的学习体验的话,那么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的态度必须发生重大的变化,教学的策略与评价的作用也必须发生重大变化。”必须改革现在中小学中流行的以挑选少数学得好的、不重视和淘汰多数学生为目标的单纯应试教学体系。

  3、教育既要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又要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一)为社会发展?为人的发展?为谋生?

  教育的功能,究竟是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还是为人自身的发展服务,一直是教育两种对立的观点。一部分教育理论工作者虽不否认教育同时具有两方面的功能,但对首先应侧重于哪一方面,却有不同看法。

  在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教育的普及程度还不高,全国人均接受教育的年限还比较短,在这类社会中公民接受教育的直接目的,即家长送子女上学的直接目的,主要是为了谋生,为了将来谋求一种好的工作或职业。

  目前人们常常说的追求升学率的竞争,实质上就是谋生的竞争,谋求出路的竞争。这就是说,尽管理论工作者在那里争论,教育究竟应该为社会服务还是为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服务,但在教育普及程度不高的现实社会生活中,教育却没完全按照“应该”的理论去办,而是受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实际利益的制约,在相当程度上是为学生谋生服务,甚至不顾社会的要求,并且损害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作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究竟怎样回答这一社会实际问题:教育除了为社会服务和人自身发展服务外,要不要为学生谋生服务。

  (二)谋生竞争的功能逐渐后移

  随着现代社会大生产的发展,对人的基本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普及义务教育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的两种功能观逐渐在大生产的基础上得到统一,教育为学生谋生竞争的功能逐渐向义务教育以后的学段推移。义务教育阶段的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越来越显现出公民素质教育的性质,它应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打好基础,应为儿童一生的幸福和人才的发展打好基础。

  4、应当按现代社会公民素质和人才素质的要求来培养人

  (一)现代社会的人才观

  什么是人才?现代教育观念与传统教育观念不同。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把人才等同于天才和全才,只把少数专家学者看成是人才,在学校里则把学业成绩优秀和驯服听话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主要标准。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人才具有广泛性。少数天才是人才,凡是在各自岗位上作出优异成绩、对社会作出比较大的贡献的人也是人才。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才具有多样性。多才多艺的全才是人才,在某一方面发挥了个性特长而优于一般人的人,也是人才。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人才具有层次性,有高级人才、中级人才和初级人才。不论是哪一级人才,都是社会的需要。社会不仅需要各类人才,而且需要各级人才。不论是哪一级、哪一类人才,都是教育加工的结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