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有什么不同?

 我来答
帐号已注销
2023-04-11 · 超过489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76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22.2万
展开全部
一、学校和家庭的影响机制和作用对象可能是不同的。
1.家庭影响亲密关系,学校影响陌生社交
例如,很多人成年后会说,每次男朋友一跟我说起结婚的打算我就想逃跑,后来我才意识到是小时候父母糟糕的婚姻关系影响了我——这就是原生家庭对亲密关系的影响,父母相处模式会影响人的依恋模式。

例如,很多人成年之后回忆,中学处在一个很糟糕的班级环境,不受老师重视,逐渐变得自卑、麻木——这是学校环境对于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现有研究的思路也是如此:当我们研究一个人的依恋水平、亲密关系模式、爱情满意度等与“亲密”之人相处有关的心理特质时,我们往往会用原生家庭来做预测变量;当我们研究一个学生的自尊水平、自我意识发展,往往会用学校环境及成绩排名来做预测变量。

毕竟,家庭环境更多有关于“亲密关系之间的交流”,而学校环境更多有关于“陌生人之间的交流”。

2.竞争:从家庭走向社会的转变
一个很重要的区别是:家庭中通常是不存在明显“竞争”因素的,而学校生活中,“竞争”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我们通常说“家是温馨的港湾”也是这个原因。无论怎么说,在家庭里面,你是那个独一无二的孩子——当然,极其鼓励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竞争的家庭除外。

例如,竞争性的班级环境可能会导致学生的悲观抑郁情绪。——毕竟,只要对自己的成绩和未来降低期待,等到成真的那一天就不会那么失望。

我们之所以在学校中感受到“成长”,不仅是因为年岁渐增,更多是因为我们一步一步接近于真实的社会。从小学到高中,我们一步步了解到怎么去跟比父母家庭广大得多的陌生人社会打交道。

发展心理学里面有一个理论叫做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镶嵌于一系列互相影响的系统之中,其中由内到位可分为:微观环境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

其中,学校和原生家庭都属于“微观系统”。“微观系统”都是个体能够直接接触到的系统,对个体有直接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影响同样大,但影响的方面不同。

二、学校和家庭对个体的影响可能是相互作用的
很多将原生家庭和学校环境作为预测变量的研究发现,学校因素可能起着中介作用。

例如,家庭亲密度可能通过影响学校归属感来影响学业效能感——家庭亲密程度越高的孩子,对学校集体的归属感越强,从而对于自己能够取得好成绩也更有把握。

这当然和我们的经验也是吻合的:家庭环境更好,父母关系更和谐的孩子,也越早能适应学校环境。

但我们关注新闻上的一些所谓“问题儿童”,其感受到的糟糕学校环境,不理解自己的老师和父母,糟糕的父母家庭关系,这些负面因素通常是综合作用在孩子身上的。所谓学校和家庭到底哪个影响更大,不仅无法分清,也没有必要分清。它们就像互相滚雪球一样,最终把孩子压垮。

三、好的家庭会拯救坏的学校环境吗?好的学校环境会弥补差的家庭吗?
心理学上有一个定义叫做“心理韧性”,指的是个体在面对严重威胁时,其适应和发展依然良好。

不同的孩子可能心理韧性的先天基础数值就不同。一个心理韧性高的孩子,或许生长在一个父母关系,亲子关系很差的家庭,但是进入到一个氛围很好的学校之后,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一样,尽力吸收一切的阳光和养分。

但同样一个心理韧性不高的孩子,或许在还未进入学校之前,就已经被家庭给“压弯了”。

这个时候能说哪个影响更大吗?依然很难,因为在这里,好像个体的因素成为了决定性力量。

家庭影响更大还是学校影响更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知道:你随时都可以改变自己,随时都可以决定自己的人生。

人不是被决定的,人是自己创造自己的价值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