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

要比赛用的,快点... 要比赛用的,快点 展开
穆子澈想我1997
2019-04-08 · TA获得超过44.3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7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6.8万
展开全部

1、诗意

其一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其二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2、原文

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其二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此诗作于江阴。

二、赏析

其一

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

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其二

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一首,因而第二首已鲜为人知,实际上,第二首也写得很好。第一句大体写惠崇所绘的“飞雁图”,大雁北飞,有几只雁依依不舍,差点掉了队。并且在下一句,把这几只雁比作了“北归人”,是非常形象的,这就画活了景象。

诗到了第三、四句,就更进一步给大雁以人的情感。“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诗人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大雁恋恋不舍是因为南方比北方温暖,所以诗人就写下了大雁认为北方很冷。

最后一句诗人进一步写大雁希望在江南多呆几日。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惠崇的绘画由“定格”转变成了“录像”,使大雁北飞的情景充满着人的情感,是颇有新意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川林
2024-12-25 广告
在春日的温柔怀抱中,紫藤以其独有的魅力装点着每一寸土地,而多彩紫藤更是以其卓越的特点脱颖而出,成为园艺界的一颗璀璨明星。相较于多花紫藤,多彩紫藤不仅在花色上展现出无尽的魅力,更在花期、花量、抗病虫能力以及成活率等方面展现出显著的优势。1.色...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川林提供
惟妙惟肖还舒坦丶丁香7954
推荐于2017-10-10 · TA获得超过3.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371
采纳率:61%
帮助的人:1232万
展开全部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是为惠崇和尚《春江晚景》图所写的题画诗,诗中依据画面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色,从竹桃花,蒌蒿芦芽,一派早春欣欣向荣景象。但诗人并不局限于画面的意境,而是写出视觉之外所感觉到的春的气息,从鸭子在水上嬉戏感知春江水暖,又联想到暖流中“河豚欲上”,把画写活了。说此诗写得好,就在于苏轼能生动地展现惠崇绘制的初春江边晚景的画面。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将要回游的河豚是画家画不出的,诗人用他的想象,把江南初春特有的气氛表现得多么真切啊!从描写春景来说,此诗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则生动地写出了一个很普通的客观真理:由于鸭子喜欢游水觅食,故而能最先体会到春天的来临,水温的上升。它告诉我们:只有经常和某种事物相接触,也最熟悉它的人,才能最敏锐地发现它的任何细微的变化。

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春风初起,春意未浓时节,已是生机吐露,一片欣喜。句句都饱含春意,不是浓墨丹青,却是细笔点染,轻俏间已带出初春神髓尤为空灵可爱。)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冬训找
2013-03-14 · TA获得超过262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0.4万
展开全部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是为惠崇和尚《春江晚景》图所写的题画诗,诗中依据画面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色,从竹桃花,蒌蒿芦芽,一派早春欣欣向荣景象。但诗人并不局限于画面的意境,而是写出视觉之外所感觉到的春的气息,从鸭子在水上嬉戏感知春江水暖,又联想到暖流中“河豚欲上”,把画写活了。说此诗写得好,就在于苏轼能生动地展现惠崇绘制的初春江边晚景的画面。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将要回游的河豚是画家画不出的,诗人用他的想象,把江南初春特有的气氛表现得多么真切啊!从描写春景来说,此诗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则生动地写出了一个很普通的客观真理:由于鸭子喜欢游水觅食,故而能最先体会到春天的来临,水温的上升。它告诉我们:只有经常和某种事物相接触,也最熟悉它的人,才能最敏锐地发现它的任何细微的变化。
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春风初起,春意未浓时节,已是生机吐露,一片欣喜。句句都饱含春意,不是浓墨丹青,却是细笔点染,轻俏间已带出初春神髓尤为空灵可爱。)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宜稀8
2009-05-30 · TA获得超过28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8万
展开全部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是为惠崇和尚《春江晚景》图所写的题画诗,诗中依据画面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色,从竹桃花,蒌蒿芦芽,一派早春欣欣向荣景象。但诗人并不局限于画面的意境,而是写出视觉之外所感觉到的春的气息,从鸭子在水上嬉戏感知春江水暖,又联想到暖流中“河豚欲上”,把画写活了。说此诗写得好,就在于苏轼能生动地展现惠崇绘制的初春江边晚景的画面。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将要回游的河豚是画家画不出的,诗人用他的想象,把江南初春特有的气氛表现得多么真切啊!从描写春景来说,此诗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则生动地写出了一个很普通的客观真理:由于鸭子喜欢游水觅食,故而能最先体会到春天的来临,水温的上升。它告诉我们:只有经常和某种事物相接触,也最熟悉它的人,才能最敏锐地发现它的任何细微的变化。

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Dear爱迩
2009-06-01 · TA获得超过43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河豚是看不到的,是馋嘴的苏轼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意:竹林外长着三两枝桃花,春天到来时,鸭子先知道江水的冷暖.蒌蒿生长了很多芦芽还很短,正是河豚在江上游的时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