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个探险家的故事! 5

注意:先看要求!1、不要太长;2、中国的;3、写出主要事迹;4、还要求写出个人意见、感受、想法等。请各位英雄豪杰前来帮忙啊!拜托~~要短点!... 注意:先看要求!
1、不要太长;
2、中国的;
3、写出主要事迹;
4、还要求写出个人意见、感受、想法等。
请各位英雄豪杰前来帮忙啊!拜托~~
要短点!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09-06-04
展开全部
徐霞客,名宏祖,“霞客”只是他的别号。1586年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县一个书香世家。祖辈都是仕途中人,只是到了徐霞客父亲这一代,由于对官场深恶痛绝,虽满腹经纶,却发誓不再当官,每日只以游山玩水为乐。据说,有一次,两个官员慕名而来,想要与他结交。霞客的父亲闻说后竟从后门溜走,悄悄穿过竹林,乘船到太湖游玩去了。

常言道,身教胜于言教。徐霞客从小耳濡目染,也对枯燥乏味的八股文章厌恶起来,每日只是把父亲的藏书偷偷带到私塾去读。那些地理游记、名人轶事、风土趣闻,对他的吸引力是如此之大,以至有时读着读着,竟忘记身在课堂,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因此常遭先生训斥,还把他的“劣迹”报告给他的父亲,要他严加管束。谁知,父亲知道了,反而大喜过望,亲自介绍一些书籍给儿子读。一来二去,徐霞客的“学业”自然有些荒废,参加考试也名落孙山。这一来,那些常常夸奖小霞客聪明绝顶,指望他金榜题名的亲朋好友,不由扼腕长叹,倍觉惋惜。霞客的父亲却哈哈一笑,说道:“人各有志,岂可勉强?”得到父亲地支持,霞客更是把功名利禄抛到九霄云外,一心只想着“遍历九州,足登五岳”。

光阴荏苒,徐霞客整日埋头于文学、历史、地理图志、地方志一类书籍之中,不觉已年届19。在刻苦攻读的过程中,他发现,以前的地理书籍,多半讲疆域沿革、风土人情一类的事,对山川自然风貌总是含糊其辞,一笔带过。可见,这些著书人大都是闭门造车,转相抄袭,很少亲自外出考察。所以对同一问题,各书往往相互矛盾,不知所云。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踏遍华夏山河,通过实地考察,校正古书谬误,为后人了解祖国地理地貌提供准确资料。谁知,就在他正要整装出发的时候,父亲突然病故。按照封建社会孝子必须守孝3年的规矩,他只好耐着性子在家里继续埋头读书。待服丧一满,徐霞客立即与慈母爱妻依依告别,踏上了艰难的旅程。

徐霞客主仆三人攀登雁荡山时,已是他外出考察的第5个年头了。5年来,他白天跋山涉水,晚上不管怎样疲累,总要在昏暗的灯光下坚持写游记,从无一日间断。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他最后一次考察。

夏日山间的气候,说变就变。刚才还是丽日晴天,转瞬间已是暴雨倾盆。徐霞客等人顿时被淋成落汤鸡。他们踏着泥泞的山路,冒雨前行。待来到雁荡山时,正好雨终天晴,彩虹高悬。被大雨冲洗过的层峦迭嶂,更加雄奇挺拔,秀美绝伦。徐霞客深深陶醉在这迷人的山色之中,不觉信步走到大小龙湫,那瀑布犹如两匹白练垂空而下,直泻深潭,卷起千堆雪,轰鸣之声响彻山谷。据方志记载,大小龙湫之水源为山顶宕湖,但不知是否如此?徐霞客边看边想,决定亲自登上山顶,看个究竟。

第二天天刚微明,他便从西边开始登山。那山脊如削,险峻陡峭,根本无路可走,而且藤缠枝绕,荆棘丛生,动辄刮得人鲜血淋漓。他好不容易手足并用爬上一座峭壁时,却发现上面连立足之地都没有。低头一看,下面的峰顶倒有一个小小的平台。他只得用绳子系住山顶大石,攀援而下,不料绳子被岩石磨断,好在他的脚已接近平台,否则掉进深渊,必将粉身碎骨。夜间,月光如水,照着浑身酸痛的徐霞客。想起白天的经历,他还真有些后怕。不过,对于生死,他本已置之度外。只要能考察出结果,便感到心满意足。

20年后,徐霞客又重游雁荡山。这次,他在僧人的带领下,从东面登山,遍游诸峰,终于找到了宕湖。不过,他发现,湖中流出的两股水,与大小龙湫毫不相干,志书所记,纯属谬误。

在艰辛而充满乐趣的搜奇访胜之中,徐霞客度过了青壮年时代,转眼已是两鬓染霜,年过半百。这期间,他专程游览了各地的名山胜迹,如江苏的太湖,山东的泰山、孔陵、孟庙,浙江的天台山、雁荡山,安徽的白岳、黄山,江西的庐山,福建的武夷山、九鲤湖,河南的嵩山,陕西的太华山,湖北的武当山,广东的罗浮山,山西的恒山、五台山等。51岁以后,他又万里远游,开始对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的石灰岩地貌进行了长期的考察。临行前,他嘱咐妻儿道:“你们就当我已经不在人世了,自己好自为之。”表示了自己献身科学的决心。

1637年正月的一天,徐霞客来到湖南茶陵以西的一个小镇。在客店吃饭时,他向店主打听道:“老哥,不知去麻叶洞怎么个走法?”店主一听“麻叶洞”三个字,脸色顿时大变,惶惶然回答说:“快不要提麻叶洞,里面的妖精年年作怪,有两个书生不听劝,进去就再没出来!”

徐霞客听店主这么一说,游兴反而大增。好不容易盼到天明,立即按照打听的路线直奔麻叶洞而去。到得洞口,四下一看,只见奇峰高耸,怪石嶙峋,那麻叶洞在松柏掩映之下,隐约可见。好个险恶去处!他不慌不忙,徐徐点燃手中火把,便向黑洞钻将进去。那洞口甚是狭窄,仅容一人通过。洞内冷气袭人,阴森可怖,不时有水珠猛不防滴在颈上,令人毛骨悚然。也不知七拐八弯走了多少时间,只见侧面突然有一丝亮光,徐霞客忙绕了过去,随即被眼前的奇景惊得目瞪口呆:头顶的巨石上,齐刷刷裂开一丝狭缝,阳光从缝隙中射入,把洞中的景象映得宛如仙境一般。朦胧中,但见根根石柱从洞顶垂下,棵棵石笋从地上生出,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令人目不暇接。徐霞客心中明白,这是流水侵蚀岩石,溶化在水中的石膏(碳酸钙)逐渐凝结而形成的。像这样奇特的景观,他还是第一次见到,不觉暗自庆幸,亏得没听店主的话,否则岂不遗恨终身?

后来,在西南地区,徐霞客又多次仔细考察过石灰岩地貌,曾先后探访过101个岩洞。在他的笔记里,详尽地记述了溶蚀对这里地貌所起的不可抗拒的巨大作用。溶蚀,不仅能造成孤立突兀的奇峰和圆形的洼地,还能形成状如门洞的“天桥”以及岩洞中奇妙绝伦的石钟乳、石笋。对石灰岩地貌做如此广泛深入的考察和详细记录,徐霞客是世界第一人,比欧洲最早描述和考察石灰岩地貌的爱士培尔早100多年;而比欧洲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分类的罗曼更是早了200多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徐霞客是世界上研究石灰岩地形地貌的伟大先驱者。

徐霞客从22岁开始旅行考察,在30多年漫长的岁月中,弃家别舍,耗尽积蓄,常年栉风沐雨,风餐露宿,历尽了千难万险。他曾失足掉进急流之中,险些丧命;他曾3次绝粮,不得不空腹而行;他曾两度遇盗,财物被抢劫一空……但是,任何艰难险阻,都不曾动摇过他考察祖国山川的坚强意志。直到公元1640年,他卧病不起,才被人用轿抬回家乡。第二年,就离开了人世。

徐霞客一生行程数万里,把汗水撒在了大半个中国的土地上。他的心血,凝成一部不朽的巨著——《徐霞客游记》。这部游记,是徐霞客30余年旅行考察的真实记录。他不仅用优美的文字生动、准确、详尽地记载了祖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理景观,而且对一些自然地理现象做出了许多超越前人的科学论断和解释,揭示出不少合乎科学的自然规律,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被人称为“古今游记第一”。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也赞叹说:“他的游记读来并不像是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部20世纪的野外勘察记录。”

令人遗憾的是,这部游记未能在徐霞客在世时编订成册。后来,由于清兵南下,徐霞客的儿子及大部分亲人都不幸遇难,游记手稿在战乱中遗失了。直到135年之后,他的后人多方寻求,终于找到手稿残本,经过校订,刊刻问世。全书凡20卷,40万字,仅为原著的1/6。
贤匚军界bE
2009-06-04 · TA获得超过28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徐霞客(万历十四年十一月二七日—崇祯十四年正月二七日,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 ),生于江苏江阴马镇南旸岐,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是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

徐霞客纵游举国南北,跋涉了许多前人未到的荒野地区,往往露宿于荒野。足迹遍历北京、河北、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福建、山西、江西、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等16省,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尤其对石灰岩地貌徐霞客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记录,包括溶洞分布,石钟乳、石笋成因都有详细的考释,是举世第一人。同时对长江源头作了考察,纠正了古代文献的错误。

他去世后,清军进攻江阴时,他的侄子帮助守城,全家被杀,他的游记有所散失,后人收集残存的编辑成《徐霞客游记》。其内容包括他所到之处的地理、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植物、农业、矿业、手工业、交通运输、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仍然具有很高的科学和文学价值。

古代探险家张骞
汉武帝即位之初,从匈奴降人口中得知,过去匈奴破月氏,由是以月氏王头颅为溺器,月氏人深恨匈奴,武帝遂悬赏征募使者出使月氏,希望可联合月氏夹击匈奴。当时有汉中人张骞应募。他偕胡人堂邑父及随从一百余人从陇西出发。张骞出陇西后,经匈奴界,即被扣押了十余年,在匈奴娶妻生子。后乘匈奴迁徙之机,得逃亡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月氏。时月氏受匈奴压迫,已西迁定居妫水(今阿姆河)北岸,又统领大夏,无意向匈奴复仇。张骞在月氏居留年余,不得要领,只得东还。归时他不敢再走原路,改从南道,傍金山而行,又为匈奴所俘,次年匈奴发生内乱,张骞乘机与堂邑父等逃走,终于在元朔三年(前125年)返至长安,随从生还的仅十余人。由于所经均汉人未到之地,史称“张骞凿空”。张骞回国后向武帝禀告西域情形及在大夏见到邛杖、蜀布,据云从身毒(即印度)贩运而至,这就引起武帝经略西域和打通西南夷的意图。武帝授张骞太中大夫。后随卫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元狩四年(前119年)武帝接受张骞关于厚结乌孙、“断匈奴右臂”的建议,拜骞为中郎将,再度出使西域。此次他率领副使及随从三百余人,马六百匹、牛羊金帛以万计,来到乌孙。乌孙王态度冷淡,谈判迟迟无效。谈判期间,他又令副使前往附近之大宛、康居、月氏、大夏、安息等国交涉。这些国家分别派遣使者与乌孙使者随张骞来汉答聘。元鼎二年(前115年)张骞一行返至长安,武帝授张骞大行之职。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梦幻女孩cc
2009-06-06 · TA获得超过22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刘雨田
刘雨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探险家。1942年2月26日生于河南省长葛县,原是新疆乌鲁木齐铁路局机关的一名干部。
面对外国人的挑战,1984年5月,他毅然舍弃一切,开始徒步万里长城。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跋涉完成壮举,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徒步万里长城的人。之后,他又徒步丝绸之路、黄土高原、新疆罗布泊,攀登格拉丹冬和昆仑雪山,考察神农架野人、喜马拉雅雪人、绒布冰川,沿喜马拉雅和雅鲁藏布江旅行,试登珠穆朗玛,三次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等中国五大沙漠。
至今他已经完成四十三个考察旅行探险项目。足迹遍及祖国大陆的山山水水,港台及世界数百家报刊、杂志、电视台报道了他探险事迹,人称他为“二十世纪世界罕见的旅行家、探险家” 。
风风雨雨!近十年来,他只身闯大漠,走戈壁, 攀山,涉大河,用自己的血水、泪水和汗水为祖国填补了一个以一个的探险空白。
生生死死!他用自己的双手拍摄了一万多张黑 白彩色照片,写下了二百多万字的探险日记,内容涉及政治、历史、地理、文学、哲学、艺 术、气功和考古等各种领域,他的几部作品已 陆续发表,曾多次获得全国大奖,有的还作为 爱国教材选进初中课本,待出的书目是《长城漫记》《丝路纪行》《神秘的罗布泊》《穿越死亡之海》《世界第三极探险记》《探险生涯》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