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富公式:1.4万×(1+20%)×40=1.0281亿 是如何得出的??
我在书里面看到有这么个公式,这公式或答案是不是有问题??还是所有写这个公式的人都有问题??要不就是我有问题??假定有一位年轻人,从现在开始能够定期每年存下1.4万元,如此...
我在书里面看到有这么个公式,这公式或答案是不是有问题??还是所有写这个公式的人都有问题??要不就是我有问题??
假定有一位年轻人,从现在开始能够定期每年存下1.4万元,如此持续40年;如果他每年存下的钱都能投资到股票或房地产,并获得每年平均20%的投资报酬率,那么40年后,他能积累多少财富?一般人所猜的金额,多落在200万元至800万元之间,顶多猜到1000万元。然而正确的答案却是:1.0281亿,一个令众人惊讶的数字。这个数据是依照财务学计算年金的公式得之,计算公式如下:1.4万(1+20%)40=1.0281亿。
怎么算也不对啊,只有67.2万元啊,怎么会上亿呢??? 展开
假定有一位年轻人,从现在开始能够定期每年存下1.4万元,如此持续40年;如果他每年存下的钱都能投资到股票或房地产,并获得每年平均20%的投资报酬率,那么40年后,他能积累多少财富?一般人所猜的金额,多落在200万元至800万元之间,顶多猜到1000万元。然而正确的答案却是:1.0281亿,一个令众人惊讶的数字。这个数据是依照财务学计算年金的公式得之,计算公式如下:1.4万(1+20%)40=1.0281亿。
怎么算也不对啊,只有67.2万元啊,怎么会上亿呢??? 展开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假设你是一个年轻人,从现在开始能够定期每年存下1.4万元,如此持续40年;如果你将每年应存下的钱都能投资到股票或房地产,并获得每年平均20%的投资报酬率,那么40年后,你能积累多少财富?一般人所猜的金额,多会在200万元至800万元之间,顶多猜到1000万元。然而正确的答案却是:1.0281亿。这个数据是依照财务学计算年金的公式得之,人生财富公式计算如下:1.4万(1+20%)40=1.0281亿。
这个故事里的财富公式让正忙于财富的年轻人为之振奋或者热血沸腾,但随后冷静下来分析一下,恐怕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你能不能保证每年存下1.4万,你能不能保证投资后一定获取了20%的报酬率,甚至在特殊情况出现了负数,这些都是不可预知的。所以说在人生财富公式里,多是变化的数字,或者说可行性不是很大,想一想,如果我们的一生严格执行财富公式,谁都有机会投资股票或者炒一炒房产了,最后都成了富人,世界上的穷人将所剩无几。
然而,我们多数人还算是“穷人”,没有很多的钱。至少在年轻人中间,我们正焦头烂额地忙于创造财富,忙于积累财富。可是财富并不是那么好创造的,更别说积累了。
和我一起毕业的一个大学生在单位里也算是收入较高者,他结婚花去了一部分积蓄,买房花去了所有积蓄并负债,后来有了孩子,日子过得更紧了。这是很多人的真实生活,真实的让人觉得财富离自己越来越远,财富越来越不真实了。可是,我们多数人还在积攒财富,哪怕一百元、十元、一元。
创造财富的机会很重要,有人拿比尔·盖茨说事;创造财富的背景很重要,有人想起了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创造财富的无风险很重要,正如以上的财富公式。可是,像那位大学生一样,他一样也没有沾边;如同我们多数人,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下,仍要把钱一分为二地去花、去存,自然辛苦了。但我们还是这样过着,过着一种平淡的生活,一种充满希望的生活,而希望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
我的一个姑姑已经六十多岁了,她是农民,靠天吃饭,仍旧种了棉花等秋天丰收。有次我对她说棉花的价格有涨有跌,当价钱下跌的时候,如果把所有的费用算进去就有可能赔了。姑姑就笑,她说下跌后不卖就是了,做成棉被或者纺成线织布给儿子儿媳和亲戚们,但棉花一定要种,她喜欢种棉花,尤其希望在秋天看见遍地白花花的棉花。想来,无成本意识的积累财富恐怕是最快乐的,把财富当成了一种寄托或者是付出,这种财富恐怕让年轻人汗颜,毕竟过多的注重结果的财富往往让自己很累,累得心很疲惫。
把财富一分为二:精神的,物质的。两者都是宝贵的,在追求精神财富的同时,我们也要看重物质财富,那是一种最基础的东西,我们应本着文明的、现实的、快乐的心态去创造。而创造的手段不一定高明,但一定是理性的。
也许我们想像着过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日子,而我们人生的轨迹总是漫长的,而且在行走过程中一定要沿着适合自己的或者遵从公德的道路去走,我们还是要一点点地积累财富,尽量接近那个财富公式,而不是一定要遵从人生财富模式,毕竟,我们的生存是有风险的,克服欲望才能降低风险。
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人生财富公式,积累或许是平常的节约,创造或许是简单的劳作,而我们生存下去的理由并不是因为多少财富的存在,而是幸福占据了你多少的时间?或者说我们财富的根源应是快乐的。
换一种人生财富计算公式,我们有必要加上希望、快乐、幸福、健康。
这个故事里的财富公式让正忙于财富的年轻人为之振奋或者热血沸腾,但随后冷静下来分析一下,恐怕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你能不能保证每年存下1.4万,你能不能保证投资后一定获取了20%的报酬率,甚至在特殊情况出现了负数,这些都是不可预知的。所以说在人生财富公式里,多是变化的数字,或者说可行性不是很大,想一想,如果我们的一生严格执行财富公式,谁都有机会投资股票或者炒一炒房产了,最后都成了富人,世界上的穷人将所剩无几。
然而,我们多数人还算是“穷人”,没有很多的钱。至少在年轻人中间,我们正焦头烂额地忙于创造财富,忙于积累财富。可是财富并不是那么好创造的,更别说积累了。
和我一起毕业的一个大学生在单位里也算是收入较高者,他结婚花去了一部分积蓄,买房花去了所有积蓄并负债,后来有了孩子,日子过得更紧了。这是很多人的真实生活,真实的让人觉得财富离自己越来越远,财富越来越不真实了。可是,我们多数人还在积攒财富,哪怕一百元、十元、一元。
创造财富的机会很重要,有人拿比尔·盖茨说事;创造财富的背景很重要,有人想起了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创造财富的无风险很重要,正如以上的财富公式。可是,像那位大学生一样,他一样也没有沾边;如同我们多数人,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下,仍要把钱一分为二地去花、去存,自然辛苦了。但我们还是这样过着,过着一种平淡的生活,一种充满希望的生活,而希望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
我的一个姑姑已经六十多岁了,她是农民,靠天吃饭,仍旧种了棉花等秋天丰收。有次我对她说棉花的价格有涨有跌,当价钱下跌的时候,如果把所有的费用算进去就有可能赔了。姑姑就笑,她说下跌后不卖就是了,做成棉被或者纺成线织布给儿子儿媳和亲戚们,但棉花一定要种,她喜欢种棉花,尤其希望在秋天看见遍地白花花的棉花。想来,无成本意识的积累财富恐怕是最快乐的,把财富当成了一种寄托或者是付出,这种财富恐怕让年轻人汗颜,毕竟过多的注重结果的财富往往让自己很累,累得心很疲惫。
把财富一分为二:精神的,物质的。两者都是宝贵的,在追求精神财富的同时,我们也要看重物质财富,那是一种最基础的东西,我们应本着文明的、现实的、快乐的心态去创造。而创造的手段不一定高明,但一定是理性的。
也许我们想像着过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日子,而我们人生的轨迹总是漫长的,而且在行走过程中一定要沿着适合自己的或者遵从公德的道路去走,我们还是要一点点地积累财富,尽量接近那个财富公式,而不是一定要遵从人生财富模式,毕竟,我们的生存是有风险的,克服欲望才能降低风险。
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人生财富公式,积累或许是平常的节约,创造或许是简单的劳作,而我们生存下去的理由并不是因为多少财富的存在,而是幸福占据了你多少的时间?或者说我们财富的根源应是快乐的。
换一种人生财富计算公式,我们有必要加上希望、快乐、幸福、健康。
展开全部
这个公式是不对的,14000*(1+20%)^40=20576801.95元,这是第一年的投入40年后的积累.那么还有第二年,第三年……的投入积累呢。
计算是这样的:
每年14000元,连续40年,按20%的年收益算.计算公式是这样的:14000*[(1+20%)+(1+20%)^2+(1+20%)^3+……+(1+20%)^40]
简化后为:14000*{(1+20%)*[(1+20%)^40-1]}/20%=123376811.7元
说明:^2为2次方,以此类推.
你的得数1.0281,是在每年末积下14000元进行投资,实际是连续投资39年,最后一年的积累还没有收益,直接加上.计算是:14000*{(1+20%)*[(1+20%)^39-1]}/20%+14000=1.028140098亿元
计算是这样的:
每年14000元,连续40年,按20%的年收益算.计算公式是这样的:14000*[(1+20%)+(1+20%)^2+(1+20%)^3+……+(1+20%)^40]
简化后为:14000*{(1+20%)*[(1+20%)^40-1]}/20%=123376811.7元
说明:^2为2次方,以此类推.
你的得数1.0281,是在每年末积下14000元进行投资,实际是连续投资39年,最后一年的积累还没有收益,直接加上.计算是:14000*{(1+20%)*[(1+20%)^39-1]}/20%+14000=1.028140098亿元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