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猪痘是猪的一种急性热性病毒性传染病,由猪痘病毒引起,痘苗病毒也可引起猪痘。猪痘的特征是在皮肤上有规律地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结痂等病变。
1.病原
猪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猪痘病毒属。病毒呈砖形,对乙醚敏感。病毒不能在鸡胚中传代,在猪肾、睾丸、猪胚肺的细胞培养中盲传几代后即可适应生长。无红细胞凝集性。
2.流行病学
猪是本病唯一的自然感染宿主。乳猪和幼猪最为敏感。病猪和康复带毒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从皮肤、黏膜的痘疹中排至外界,污染环境。本病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传染。猪虱、蚊、蝇等昆虫是本病的机械传播媒介。
3.症状
潜伏期5-7天。病初体温微升,随后在腹下部和前后肢内侧出现红斑,红斑迅速增大,变成丘疹、水疱和脓疱,最后形成痴皮。病猪眼、鼻分泌物增加。本病一般呈良性经过,发病率在幼猪中可达30-50%以上,但死亡率极低,一般不超过1%,若饲养管理不当或有继发感染,则常使幼龄仔猪的死亡率增高。
4.病理变化
除与临床症状相同的皮肤变化外,解剖病死猪可见口、鼻、咽、气管、支气管等部黏膜有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组织学检查可见皮肤病变部上皮增生,除脑浆内包涵体外,还出现核内包涵体,核空泡化。在细胞浆内还能形成大晶体,直径达800纳米,为其他痘病毒所无。
5.诊断
(1)病原分离鉴定 取痘疹皮、痘疹液等经处理后,接种猪肾、睾丸单层细胞,观察细胞病变,电镜检查病毒。鉴定病毒可用已知阳性血清作细胞中和试验。
痘苗病毒也可引起猪痘,在病原鉴定上要注意区别。猪痘病毒只感染猪,只在猪细胞上增殖,有核内包涵体,在鸡胚绒尿膜(CAM)上不形成痘斑,动物试验仅感染兔,无红细胞凝集性,康复猪对痘苗病毒敏感。痘苗病毒宿主范围广泛,能在多种培养细胞上增殖,只有脑浆内包涵体,在CAM上形成痘斑,动物试验可感染兔、鼠、牛、羊,有红细胞凝集性,康复猪对痘苗病毒具有免疫力。上述特点为两种病毒的主要区别。
(2)血清学试验 可用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琼脂扩散试验作血清学诊断。
6.防制措施
目前尚无有效疫苗,病猪康复后可获得免疫力。平时应注意清洁卫生,消灭猪虱等外寄生虫。对病猪,应及时隔离治疗,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痘疹,然后涂以1%龙胆紫溶液。如有继发感染,可用抗菌素类药物治疗。
1.病原
猪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猪痘病毒属。病毒呈砖形,对乙醚敏感。病毒不能在鸡胚中传代,在猪肾、睾丸、猪胚肺的细胞培养中盲传几代后即可适应生长。无红细胞凝集性。
2.流行病学
猪是本病唯一的自然感染宿主。乳猪和幼猪最为敏感。病猪和康复带毒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从皮肤、黏膜的痘疹中排至外界,污染环境。本病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传染。猪虱、蚊、蝇等昆虫是本病的机械传播媒介。
3.症状
潜伏期5-7天。病初体温微升,随后在腹下部和前后肢内侧出现红斑,红斑迅速增大,变成丘疹、水疱和脓疱,最后形成痴皮。病猪眼、鼻分泌物增加。本病一般呈良性经过,发病率在幼猪中可达30-50%以上,但死亡率极低,一般不超过1%,若饲养管理不当或有继发感染,则常使幼龄仔猪的死亡率增高。
4.病理变化
除与临床症状相同的皮肤变化外,解剖病死猪可见口、鼻、咽、气管、支气管等部黏膜有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组织学检查可见皮肤病变部上皮增生,除脑浆内包涵体外,还出现核内包涵体,核空泡化。在细胞浆内还能形成大晶体,直径达800纳米,为其他痘病毒所无。
5.诊断
(1)病原分离鉴定 取痘疹皮、痘疹液等经处理后,接种猪肾、睾丸单层细胞,观察细胞病变,电镜检查病毒。鉴定病毒可用已知阳性血清作细胞中和试验。
痘苗病毒也可引起猪痘,在病原鉴定上要注意区别。猪痘病毒只感染猪,只在猪细胞上增殖,有核内包涵体,在鸡胚绒尿膜(CAM)上不形成痘斑,动物试验仅感染兔,无红细胞凝集性,康复猪对痘苗病毒敏感。痘苗病毒宿主范围广泛,能在多种培养细胞上增殖,只有脑浆内包涵体,在CAM上形成痘斑,动物试验可感染兔、鼠、牛、羊,有红细胞凝集性,康复猪对痘苗病毒具有免疫力。上述特点为两种病毒的主要区别。
(2)血清学试验 可用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琼脂扩散试验作血清学诊断。
6.防制措施
目前尚无有效疫苗,病猪康复后可获得免疫力。平时应注意清洁卫生,消灭猪虱等外寄生虫。对病猪,应及时隔离治疗,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痘疹,然后涂以1%龙胆紫溶液。如有继发感染,可用抗菌素类药物治疗。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