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展开全部
绅士源于17世纪中叶,由充满侠气与英雄气概的"骑士"发展而来,后在英国盛行并发展到极至,绅士风度即是英国民族文化的外化,又是英国社会掺杂了各阶层某些价值观念融和而成的一种全新的社会文化。
一、英国传统的绅士风度
绅士风度是西方国家公众,特别是英国男性公众所崇尚的基本礼仪规范。经要求在公众交往中注意自己的仪容举止,风姿优雅,能给人留下彬彬有礼和富有教养的印象。
(一)服装穿着上的合适得体。一要符合自己的身份,二要适合所在的场合。
(二)性格内向、幽默的社会交方式
(三)女士优先的礼仪原则。
在英国,女性接受男性的尊重,男性的保护,是天经地义的礼仪传统。为此,英国内政部曾向男子发出十诫公告。
一绅士教育源远流长
早在17世纪后期,英国就开始实施绅士教育。它由英国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洛克提出。 绅士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绅士。这种绅士必须是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
二绅士教育传统至今仍有较大影响
根据《英国学校道德教育》一书援引的调查资料,英国学校的品德教育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 关于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方面,儿童用一些时间讨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明确社会对个人的要求,知道个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正确认识自由与纪律的关系。
2 关于个人和他人的关系,训练考虑他人,学会正确处理男孩与女孩、穷人与富人、朋友与同事、雇员与工会等之间的关系。
3 关于与就业有关的各种关系。
4 关于商品社会的有关问题,应该帮助儿童理解社会的性质,正确认识赚钱与花钱、攒钱与用钱的关系,处理好施舍行为中给予与接受的关系。
5 关于婚姻家庭方面,在学校品德教育中,应包含这方面的内容。
6 学习名人,让儿童有机会了解其道德情操,学习勇敢、诚实、无私奉献等一些优良品质。
7 采访各行各业的人们,了解其所做的工作,特别是告诉儿童一些关于社会服务领域的事,也可以请政治家、社会工作者、教师、医生、专家来校讨论其专业和有关的道德问题。
8 学习各国的历史和文化的发展。
9 参与地方事务,如拯救儿童的募捐活动、访问老人院、医院、残疾儿童学校、社区中心、法院等。
10 讨论暴力、吸毒、酗酒、吸烟、赌博、核战争的解决方法等。
一、英国传统的绅士风度
绅士风度是西方国家公众,特别是英国男性公众所崇尚的基本礼仪规范。经要求在公众交往中注意自己的仪容举止,风姿优雅,能给人留下彬彬有礼和富有教养的印象。
(一)服装穿着上的合适得体。一要符合自己的身份,二要适合所在的场合。
(二)性格内向、幽默的社会交方式
(三)女士优先的礼仪原则。
在英国,女性接受男性的尊重,男性的保护,是天经地义的礼仪传统。为此,英国内政部曾向男子发出十诫公告。
一绅士教育源远流长
早在17世纪后期,英国就开始实施绅士教育。它由英国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洛克提出。 绅士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绅士。这种绅士必须是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
二绅士教育传统至今仍有较大影响
根据《英国学校道德教育》一书援引的调查资料,英国学校的品德教育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 关于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方面,儿童用一些时间讨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明确社会对个人的要求,知道个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正确认识自由与纪律的关系。
2 关于个人和他人的关系,训练考虑他人,学会正确处理男孩与女孩、穷人与富人、朋友与同事、雇员与工会等之间的关系。
3 关于与就业有关的各种关系。
4 关于商品社会的有关问题,应该帮助儿童理解社会的性质,正确认识赚钱与花钱、攒钱与用钱的关系,处理好施舍行为中给予与接受的关系。
5 关于婚姻家庭方面,在学校品德教育中,应包含这方面的内容。
6 学习名人,让儿童有机会了解其道德情操,学习勇敢、诚实、无私奉献等一些优良品质。
7 采访各行各业的人们,了解其所做的工作,特别是告诉儿童一些关于社会服务领域的事,也可以请政治家、社会工作者、教师、医生、专家来校讨论其专业和有关的道德问题。
8 学习各国的历史和文化的发展。
9 参与地方事务,如拯救儿童的募捐活动、访问老人院、医院、残疾儿童学校、社区中心、法院等。
10 讨论暴力、吸毒、酗酒、吸烟、赌博、核战争的解决方法等。
展开全部
所谓英国绅士的概念,重要的也许不是一些表面的细节。当然,它更不是每当我向一位新结识的中国朋友说出自己的国籍或出生之地时,对方一下子睁大了眼睛惊呼“噢,您一定是位绅士”那么简单(女士似乎比男士更容易联想到这一点)。因此,在分析中国新兴的中产阶层及其价值观之前,很有必要花点篇幅讨论英国绅士的今天以及他们形成的历史。
让我们首先来了解“绅士”一词的内涵。
美国著名的《韦氏在线大辞典》(Merriam-Webster Online)中,对于“绅士”一词作出了四种较为详尽的解释,即指“出身高贵的男士”、“拥有田产的贵族男士”、“出身高贵又有骑士风度的男士”、“无需为生活劳碌奔波的闲汉”等。事实上,与现代英语中的很多词汇一样,“绅士”一词也源自拉丁语,而拉丁语的拼写是“gentilis”,意指属于某一家族的男士。
多少个世纪以来,英语中的“绅士”一词及其社会定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20世纪初,英国历史学家乔治·斯蒂威尔曾指出:英语中的“绅士”一词最早出现于1413年。当时,国王亨利五世(1387—1422年)颁布了这样一道法规:在上诉或控告的过程中,都需要陈述被告的财产和地位。这也就意味着,需要有一个新词汇来代表在骑士和男爵家庭中的年轻成员,以区别于那些有头衔的兄弟姐妹们。
大约与此同时,“绅士”一词首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在诗人杰弗里·乔叟最为著名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中,有一则于1386年从法文翻译过来的道德故事《梅里白的故事》(Meliboeus)。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绅士一词的最初含义,以及维持好名声的重要性:“一个为留下好名声而勤奋做事的人,毫无疑问可以被称作是绅士”。几年以后,在乔叟的另外一本译自法文的作品《玫瑰的浪漫》(The Romance of the Rose)中,我们可以发现另一个有趣的定义:“他是一个绅士(gentil),因为他长期像绅士(gentilman)那样行事”。
这一时期,我们能比较准确地知道绅士的数量。因为地位高的绅士必须佩戴盾形徽章以证明其血统。
亨利八世时期(1491年到1547年在位,他以拥有六位妻子而在英国著名),允许四类男士佩戴盾徽,他们分别是peers(即贵族,包括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knights(即骑士,介绍他们时,可以用“Sir”称呼),esquires(即先生,他们人数众多,原本是骑士的助手,先辈往往也是骑士),gentlemen(即绅士)。不过,容易引起混乱的是,“gentlemen”(绅士)也可以用来指称上述所有四类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上层人士和贵族。他们几乎都很富有,其中大部分人都想方设法获取新的社会财富。当亨利国王与罗马教廷决裂时,原本属于教会的土地被没收,成为国王的财产。新兴阶层通过购买这些原本属于教会的土地很快就变得受人尊敬,地位相对较低的绅士抓住这一机会提高他们的历史地位,商业中产阶层也意识到他们可以藉此成为一个有领地的绅士。虽然这些人无法成为有世袭爵位的贵族,但只要他们通过购买土地证明了自己是受人尊重的名门望族,有着优良的家族传承,就能标榜自己是绅士。
到了16世纪,绅士的定义中开始包含一些新的因素,如土地、财富及个人追求,更接近于现代的、非军事的绅士概念。一方面,一批新涌现的知识阶层人士被看作绅士,他们从事法律或宗教工作,曾经就读于剑桥大学或牛津大学,或者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成为成功的商人;另一方面,关于绅士不该做什么的思想也开始逐渐扩散。按照当代作家约翰·布朗特的说法,那就是“他们不应该去耕田、养牲畜,也不应该做买卖”。耕田、养牲畜、做买卖是当时人们的主要谋生手段,可见,所谓新英国绅士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他们不工作,也不应该工作。
到18世纪,绅士的含义又有了新的变化。1710年,爱尔兰作家、政治家理查德·斯蒂尔在当时著名的Tatler杂志上撰文写道:“朝臣、商人以及学者都应该有权拥有绅士称号,绅士的称号从来不是取决于一个人所处的环境,而是取决于他的行为。”这可以看作是19世纪绅士的内涵——绅士是有职业的人,他们服务于城市和国家——的起源。
17世纪的内战,标志着英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从中世纪晚期过渡到现代早期。随着查理斯二世的登基,英国的君主制又复辟了,传统官方势力又重新夺回了控制权,其中的大部分人在18世纪成为了贵族阶层,被描绘为农业资本主义时期的准资产阶级精英。这些新的社会精英的出现,使得英国进入了“上流社会”(polite society),这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内战所引发的社会创伤和张力。在上流社会,不同等级的人之间能够没有约束地进行对话。无论是商人与贵族之间,还是小店店主与乡村绅士之间,都不存在先前几个世纪因为政治地位与宗教信仰不同所造成的障碍。“上流社会”代表了比17世纪更为伟大的社会凝聚力。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上流社会”及其机构在接下来的两百年里得到了发展,绅士开始扮演关键角色。
1832年,国会提出了一项旨在扩大投票权、重新分配议会席位的改革法案,在其后将近150年的时间里,这一法案第一次对规定选举特权的法规提出了挑战。用著名历史学家大卫·坎纳迪内(David Cannadine)的话来说,就是这项法案确立了“中产阶层已经代替了贵族阶层,成为国家的统治阶级,确定无疑地、稳定地控制了19世纪的经济、政治以及意识形态,正如土地所有者在18世纪所拥有的统治权一样”。
19世纪以后,人们已经不再根据血统、所佩戴的徽章来界定一个人是否是绅士,而是根据他的行为举止,与今天的界定非常相近。绅士的这个新定义很快风靡全球,它鲜明反映了19世纪英国即人们常说的维多利亚时代的价值观。维多利亚女王1837年至1901年在位,六七十年间大英帝国臻至极盛:工业发展,经济进步,而新兴的绅士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从文学作品、电影和漫画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头戴圆顶硬礼帽、手拎一把雨伞的绅士形象。
19世纪后半期,英国绅士逐渐开始走向衰落。
以上就是英国绅士的简短发展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绅士的概念已经深深植根于英国人的内心,它也可以解释过去数百年来英国文化的力量与适应能力。其实,在诸如衣着打扮、休闲活动等外在因素下,还蕴藏着丰富的价值观体系。这种价值观体系源自中世纪的骑士文化,又经过了19世纪煊赫一时的大英帝国文化的洗礼。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今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更好地把握中国新富们在面对诸如财富、新的生活方式等诸多问题时的态度,也更能理解他们多么需要一种全新的道德和生活规范。
选自爱德华·伯曼《像绅士一样生活》
让我们首先来了解“绅士”一词的内涵。
美国著名的《韦氏在线大辞典》(Merriam-Webster Online)中,对于“绅士”一词作出了四种较为详尽的解释,即指“出身高贵的男士”、“拥有田产的贵族男士”、“出身高贵又有骑士风度的男士”、“无需为生活劳碌奔波的闲汉”等。事实上,与现代英语中的很多词汇一样,“绅士”一词也源自拉丁语,而拉丁语的拼写是“gentilis”,意指属于某一家族的男士。
多少个世纪以来,英语中的“绅士”一词及其社会定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20世纪初,英国历史学家乔治·斯蒂威尔曾指出:英语中的“绅士”一词最早出现于1413年。当时,国王亨利五世(1387—1422年)颁布了这样一道法规:在上诉或控告的过程中,都需要陈述被告的财产和地位。这也就意味着,需要有一个新词汇来代表在骑士和男爵家庭中的年轻成员,以区别于那些有头衔的兄弟姐妹们。
大约与此同时,“绅士”一词首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在诗人杰弗里·乔叟最为著名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中,有一则于1386年从法文翻译过来的道德故事《梅里白的故事》(Meliboeus)。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绅士一词的最初含义,以及维持好名声的重要性:“一个为留下好名声而勤奋做事的人,毫无疑问可以被称作是绅士”。几年以后,在乔叟的另外一本译自法文的作品《玫瑰的浪漫》(The Romance of the Rose)中,我们可以发现另一个有趣的定义:“他是一个绅士(gentil),因为他长期像绅士(gentilman)那样行事”。
这一时期,我们能比较准确地知道绅士的数量。因为地位高的绅士必须佩戴盾形徽章以证明其血统。
亨利八世时期(1491年到1547年在位,他以拥有六位妻子而在英国著名),允许四类男士佩戴盾徽,他们分别是peers(即贵族,包括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knights(即骑士,介绍他们时,可以用“Sir”称呼),esquires(即先生,他们人数众多,原本是骑士的助手,先辈往往也是骑士),gentlemen(即绅士)。不过,容易引起混乱的是,“gentlemen”(绅士)也可以用来指称上述所有四类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上层人士和贵族。他们几乎都很富有,其中大部分人都想方设法获取新的社会财富。当亨利国王与罗马教廷决裂时,原本属于教会的土地被没收,成为国王的财产。新兴阶层通过购买这些原本属于教会的土地很快就变得受人尊敬,地位相对较低的绅士抓住这一机会提高他们的历史地位,商业中产阶层也意识到他们可以藉此成为一个有领地的绅士。虽然这些人无法成为有世袭爵位的贵族,但只要他们通过购买土地证明了自己是受人尊重的名门望族,有着优良的家族传承,就能标榜自己是绅士。
到了16世纪,绅士的定义中开始包含一些新的因素,如土地、财富及个人追求,更接近于现代的、非军事的绅士概念。一方面,一批新涌现的知识阶层人士被看作绅士,他们从事法律或宗教工作,曾经就读于剑桥大学或牛津大学,或者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成为成功的商人;另一方面,关于绅士不该做什么的思想也开始逐渐扩散。按照当代作家约翰·布朗特的说法,那就是“他们不应该去耕田、养牲畜,也不应该做买卖”。耕田、养牲畜、做买卖是当时人们的主要谋生手段,可见,所谓新英国绅士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他们不工作,也不应该工作。
到18世纪,绅士的含义又有了新的变化。1710年,爱尔兰作家、政治家理查德·斯蒂尔在当时著名的Tatler杂志上撰文写道:“朝臣、商人以及学者都应该有权拥有绅士称号,绅士的称号从来不是取决于一个人所处的环境,而是取决于他的行为。”这可以看作是19世纪绅士的内涵——绅士是有职业的人,他们服务于城市和国家——的起源。
17世纪的内战,标志着英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从中世纪晚期过渡到现代早期。随着查理斯二世的登基,英国的君主制又复辟了,传统官方势力又重新夺回了控制权,其中的大部分人在18世纪成为了贵族阶层,被描绘为农业资本主义时期的准资产阶级精英。这些新的社会精英的出现,使得英国进入了“上流社会”(polite society),这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内战所引发的社会创伤和张力。在上流社会,不同等级的人之间能够没有约束地进行对话。无论是商人与贵族之间,还是小店店主与乡村绅士之间,都不存在先前几个世纪因为政治地位与宗教信仰不同所造成的障碍。“上流社会”代表了比17世纪更为伟大的社会凝聚力。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上流社会”及其机构在接下来的两百年里得到了发展,绅士开始扮演关键角色。
1832年,国会提出了一项旨在扩大投票权、重新分配议会席位的改革法案,在其后将近150年的时间里,这一法案第一次对规定选举特权的法规提出了挑战。用著名历史学家大卫·坎纳迪内(David Cannadine)的话来说,就是这项法案确立了“中产阶层已经代替了贵族阶层,成为国家的统治阶级,确定无疑地、稳定地控制了19世纪的经济、政治以及意识形态,正如土地所有者在18世纪所拥有的统治权一样”。
19世纪以后,人们已经不再根据血统、所佩戴的徽章来界定一个人是否是绅士,而是根据他的行为举止,与今天的界定非常相近。绅士的这个新定义很快风靡全球,它鲜明反映了19世纪英国即人们常说的维多利亚时代的价值观。维多利亚女王1837年至1901年在位,六七十年间大英帝国臻至极盛:工业发展,经济进步,而新兴的绅士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从文学作品、电影和漫画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头戴圆顶硬礼帽、手拎一把雨伞的绅士形象。
19世纪后半期,英国绅士逐渐开始走向衰落。
以上就是英国绅士的简短发展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绅士的概念已经深深植根于英国人的内心,它也可以解释过去数百年来英国文化的力量与适应能力。其实,在诸如衣着打扮、休闲活动等外在因素下,还蕴藏着丰富的价值观体系。这种价值观体系源自中世纪的骑士文化,又经过了19世纪煊赫一时的大英帝国文化的洗礼。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今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更好地把握中国新富们在面对诸如财富、新的生活方式等诸多问题时的态度,也更能理解他们多么需要一种全新的道德和生活规范。
选自爱德华·伯曼《像绅士一样生活》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从17世纪中期的骑士精神而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