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政治时政体现的政治学、经济学、哲学原理(高中) 100
展开全部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文科综合考试大纲》政治部分与2008年相比,总体稳定。考核目标和要求均未改变,考试范围基本稳定,只有个别知识点作了调整。167个考点,经济学57个考点,没有变化;哲学66个考点,没有变化。政治学44个考点,只有一处变动变动,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国内外重大时事时间限定为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
考点
变化
经济常识
57
哲学常识
66
政治常识
44
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总 计
167
如何应对2009年全国高考?
一、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1.正确处理《考试大纲》与课本的关系
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09年文科综合《考试大纲》及其说明,明确规定了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要求,是高考命题、备考和评价的依据。从《考试大纲》看,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都保持了稳定,这预示着高考命题将会坚定不移地沿着“能力立意”的改革方向稳步前进,但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的大环境下,试题中将会进一步渗透新课标的理念。如对“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注,这是新课程理念所要求的,在旧教材的考试中肯定涉及,这是命题的趋势。
2009年文科综合《考试大纲》中政治学科考试内容部分所列的纲目,一般是以现行高中教材章节中的黑体字标题为单位,个别的以节为单位(以节为单位意味着这一节的内容都在考试范围之列)。这种排列方式便于考生根据《考试大纲》对照课本进行复习。同时,《考试大纲》对知识点条目的名称、顺序进行的整理与组合,反映了《考试大纲》注重对知识点的体系化、专题化的考查。但是《考试大纲》毕竟不是课本,考纲所列的考试范围是要点式的,而不是对考点的详解。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考试大纲》与课本的关系,做到既要“抓纲”,更要“务本”。
所谓“抓纲”,就是要“吃透”《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对其所列的考点(知识点)要尽力掌握,注意《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细微变化,如新增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要高度重视。
所谓“务本”,就是要重视课本。在复习中要将课本知识全面地复习,以牢靠熟练的基础知识应高考之千变万化,这才是复习中最基本的策略。特别是后期复习更应回归课本,在大纲的指导下,在平时学习的基础上,把每一课的基本知识点按顺序、结构进行整理,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
2.正确处理时政热点与课本知识的关系
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问题始终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以这些重要内容为背景材料,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阐述,是对考生进行综合能力测试常见的重要题型。考生必须对本年度发生的重大热点问题有所了解,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能体现社会、时代主题又被人们普遍关注的时政、社会热点问题,结合政治学科知识认真加以思考。
从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来看,无论内容多新、形式多活,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知识的支点,这就是说“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一切试题都是课本知识的深化、扩展和推移。因此,政治复习要坚持知识与现实的结合,要明确课本知识是认识理解现实热点问题的“工具”,要在课本中为热点问题“寻根”,运用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说明热点问题。为了增强知识这个"工具"的实用性,在基本熟悉课本的情况下,有必要围绕新问题、新情境重新整合课本知识,本着理解热点、解决问题的目的,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结合热点专题归纳课本理论,打破教材原有顺序和框架结构,优化组合教材知识,选择最有利于该知识运用的角度,跨框、节、课甚至跨知识体系地进行知识梳理,结合热点专题开展“立体式”的复习。
3.正确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
能力的培养、形成和体现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没有相当坚实、牢靠、熟练的基础知识,就无法谈到能力,考生必须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这里要提醒考生的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浅层次上,拘泥于课本中的现成字句的记忆,而要围绕知识点的本质含义进行深入思考,掌握知识的精髓含义,准确领会知识点的实质。
同时,考生也要注意解答一定数量的习题,提高自己在新材料、新情境中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模拟训练中,考生要有意识地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训练:第一,认真审读材料及设问要求,特别要注意设问的规定性条件,进行审题训练;第二,找准关键词,进行信息筛选的训练,这是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第三,寻找试题与已有知识关联点的训练,这是解题的依托;第四,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养成规范化答题的良好习惯,恰当地运用学科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述自己对问题的认识。
4.正确处理政治学科与历史、地理学科的关系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因此,只有扎扎实实复习本学科的基础知识,立足主干知识,建立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练好学科“内功”上,才能真正提高文综成绩。
当然,我们在搞好分科复习的基础上,也要适当注意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衔接,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多角度分析,以学会综合运用三个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但要适可而止。
二、准确深刻理解文科综合《考试大纲》对能力要求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测试既反映学科和学科间的联系,又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纵观近年来的政治高考试题,都坚持了“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突出考查考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方面的能力。从高考试题来看,虽然每道试题总是侧重于对某一方面的能力的考查,但总体上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
1.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读政治试题的信息,一要全面,二要准确。政治试题的信息主要从背景材料、设问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来获得。设问是研究背景材料的主题和灵魂,是关键信息;而背景材料的信息则需要具体把握,通过掌握它的中心思想及每一层次来获取。另外,不仅要掌握试题的显性信息,还要注意挖掘其隐性信息,通过一些关键字眼或注释来把握题意。总之,准确地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是科学解题的前提,决定着“答什么”和“如何答”。
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将所学政治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就是说解题时,能够针对不同试题,链接到与此相关的经济、政治常识知识或哲学原理,能够综合运用政治、地理和历史三科知识去分析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
3.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考生不仅要能够正确地解释政治概念和原理,正确揭示经济、政治和社会现象中蕴含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够运用辩证的历史的观点与相关学科术语对社会现象和事物进行阐述。
4.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够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政治问题,而且能够综合运用政治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政治问题,具有创新思维能力。
三、对“增”、“删”、“改”的思考
首先,考生要根据《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的学科特点,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确新“增”、“删”、“改”了哪些知识点,特别对新增的知识点,要明确其涉及的知识范围,防止遗漏知识点。
其次,要深思“增”、“删”、“改”的原因,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对新增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思考。例如,《政治常识》中增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点,在认知这个知识点时,不仅要依据教材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还要结合社会热点进行深刻的思考。
考点
变化
经济常识
57
哲学常识
66
政治常识
44
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总 计
167
如何应对2009年全国高考?
一、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1.正确处理《考试大纲》与课本的关系
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09年文科综合《考试大纲》及其说明,明确规定了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要求,是高考命题、备考和评价的依据。从《考试大纲》看,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都保持了稳定,这预示着高考命题将会坚定不移地沿着“能力立意”的改革方向稳步前进,但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的大环境下,试题中将会进一步渗透新课标的理念。如对“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注,这是新课程理念所要求的,在旧教材的考试中肯定涉及,这是命题的趋势。
2009年文科综合《考试大纲》中政治学科考试内容部分所列的纲目,一般是以现行高中教材章节中的黑体字标题为单位,个别的以节为单位(以节为单位意味着这一节的内容都在考试范围之列)。这种排列方式便于考生根据《考试大纲》对照课本进行复习。同时,《考试大纲》对知识点条目的名称、顺序进行的整理与组合,反映了《考试大纲》注重对知识点的体系化、专题化的考查。但是《考试大纲》毕竟不是课本,考纲所列的考试范围是要点式的,而不是对考点的详解。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考试大纲》与课本的关系,做到既要“抓纲”,更要“务本”。
所谓“抓纲”,就是要“吃透”《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对其所列的考点(知识点)要尽力掌握,注意《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细微变化,如新增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要高度重视。
所谓“务本”,就是要重视课本。在复习中要将课本知识全面地复习,以牢靠熟练的基础知识应高考之千变万化,这才是复习中最基本的策略。特别是后期复习更应回归课本,在大纲的指导下,在平时学习的基础上,把每一课的基本知识点按顺序、结构进行整理,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
2.正确处理时政热点与课本知识的关系
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问题始终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以这些重要内容为背景材料,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阐述,是对考生进行综合能力测试常见的重要题型。考生必须对本年度发生的重大热点问题有所了解,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能体现社会、时代主题又被人们普遍关注的时政、社会热点问题,结合政治学科知识认真加以思考。
从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来看,无论内容多新、形式多活,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知识的支点,这就是说“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一切试题都是课本知识的深化、扩展和推移。因此,政治复习要坚持知识与现实的结合,要明确课本知识是认识理解现实热点问题的“工具”,要在课本中为热点问题“寻根”,运用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说明热点问题。为了增强知识这个"工具"的实用性,在基本熟悉课本的情况下,有必要围绕新问题、新情境重新整合课本知识,本着理解热点、解决问题的目的,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结合热点专题归纳课本理论,打破教材原有顺序和框架结构,优化组合教材知识,选择最有利于该知识运用的角度,跨框、节、课甚至跨知识体系地进行知识梳理,结合热点专题开展“立体式”的复习。
3.正确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
能力的培养、形成和体现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没有相当坚实、牢靠、熟练的基础知识,就无法谈到能力,考生必须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这里要提醒考生的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浅层次上,拘泥于课本中的现成字句的记忆,而要围绕知识点的本质含义进行深入思考,掌握知识的精髓含义,准确领会知识点的实质。
同时,考生也要注意解答一定数量的习题,提高自己在新材料、新情境中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模拟训练中,考生要有意识地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训练:第一,认真审读材料及设问要求,特别要注意设问的规定性条件,进行审题训练;第二,找准关键词,进行信息筛选的训练,这是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第三,寻找试题与已有知识关联点的训练,这是解题的依托;第四,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养成规范化答题的良好习惯,恰当地运用学科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述自己对问题的认识。
4.正确处理政治学科与历史、地理学科的关系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因此,只有扎扎实实复习本学科的基础知识,立足主干知识,建立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练好学科“内功”上,才能真正提高文综成绩。
当然,我们在搞好分科复习的基础上,也要适当注意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衔接,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多角度分析,以学会综合运用三个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但要适可而止。
二、准确深刻理解文科综合《考试大纲》对能力要求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测试既反映学科和学科间的联系,又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纵观近年来的政治高考试题,都坚持了“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突出考查考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方面的能力。从高考试题来看,虽然每道试题总是侧重于对某一方面的能力的考查,但总体上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
1.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读政治试题的信息,一要全面,二要准确。政治试题的信息主要从背景材料、设问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来获得。设问是研究背景材料的主题和灵魂,是关键信息;而背景材料的信息则需要具体把握,通过掌握它的中心思想及每一层次来获取。另外,不仅要掌握试题的显性信息,还要注意挖掘其隐性信息,通过一些关键字眼或注释来把握题意。总之,准确地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是科学解题的前提,决定着“答什么”和“如何答”。
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将所学政治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就是说解题时,能够针对不同试题,链接到与此相关的经济、政治常识知识或哲学原理,能够综合运用政治、地理和历史三科知识去分析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
3.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考生不仅要能够正确地解释政治概念和原理,正确揭示经济、政治和社会现象中蕴含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够运用辩证的历史的观点与相关学科术语对社会现象和事物进行阐述。
4.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够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政治问题,而且能够综合运用政治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政治问题,具有创新思维能力。
三、对“增”、“删”、“改”的思考
首先,考生要根据《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的学科特点,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确新“增”、“删”、“改”了哪些知识点,特别对新增的知识点,要明确其涉及的知识范围,防止遗漏知识点。
其次,要深思“增”、“删”、“改”的原因,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对新增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思考。例如,《政治常识》中增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点,在认知这个知识点时,不仅要依据教材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还要结合社会热点进行深刻的思考。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