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促进课堂上的精彩生成

 我来答
dwedwd01
2013-10-16 · 超过69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6万
展开全部
一、营造氛围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不是预约的,而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作者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过程,我们期待在这一过程中更多的意外与惊喜。叶澜 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我作为课堂组织者,努力营造氛围,优化学生动态生成的学习进程。 我在和学生学习《回忆》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环节:学生谈自己对文章的认识和理解。有的学生先谈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一段,从父亲的语言能看出父亲将革命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决不离开自己的岗位,表现了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负责任。他避开局势严重在哪的问题。有的学生则谈文章末对在法庭上我的语言的理解。他避开父亲被捕时的言行的体现等等。学生交流体会,不拘形式,不论课文顺序,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课堂上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学生感到宽松、坦然、自由、愉悦,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和强制,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发表愿望。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思考、探究,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果断而自主地决策和实践。学习成为他们生命的自觉需要,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时,我们就会不断地收获惊喜与意外。 二、巧于点拨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学习过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我认为,生成的课堂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在课堂上,我努力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活力的涌动。由于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教学的过程展开得很充分,经常出现节外生枝的现象,有时课堂教学预定的任务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没有实现。但在这样的课堂里,没有达成的只是预期的认知目标,而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目标已经有所超越。通过教学实践,我认识到一名教师要在生成的课堂中运用实践智慧,较好地调整教学目标和过程,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要把握课堂教学的生成点学生看作重要的资源因素,让学生在与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师以及同学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生成。课堂教学有一些生长点。把握好这些生长点,有可能成为一节充分生成的课。促进精彩生成,我总结了四点。 (一)预设生成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是无法预见的,也就产生许多的生成性的问题。我一方面凭借教学机智应对生成性的问题对教学进度与方法手段适时作出反应与调整,另一方面要在预设时,加强科学性、计划性,为动态生成预留深性时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虽然课堂教学有许多是无法预测的,但是有时是有章可循的。只要课前功夫深,准备充分,加上教学机智,课前的预设可以为课堂的精彩生成奠定基础。同样的课题,同样的教学设计,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表现,正是因为这种种不同,才构成复杂多样的学情。面对这些,我注重精心细致的预设,准备应对学生的种种不同,为了生成的精彩瞬间,课前的预设多么重要。我在教《回忆》一课前,预计学生可能有下列收获: 内容方面的理解: 通过读有关局势紧张的部分,理解了李大钊忠于革命的精神。 通过分析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外貌的描写,体会出李大钊沉着镇定,坚贞有屈、忠于革命。 通过读有关于对敌人的言行描写,体会到敌人的凶残、心虚。 通过读亲友的言行,理解亲友的害怕、机智等。 写法方面的理解:理解敌人凶残,衬托出李大钊同志的英勇无畏;敌人心虚缘于李大钊同志的勇敢镇定;亲友的害怕衬托出李大钊同志的从容不迫;亲友的机智因为受到了李大钊的影响。 随机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遣词造句(如不慌不忙、严峻等)。理解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不是为了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这种生成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性。我的备课从着重于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预设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生活有怎样的体验、解读会有哪些感悟、探究会有哪些答案、练习会出现什么错误在此基础上教师怎样肯定、鼓励、引导、矫正等等。根据学生的问题,教师随机点拨:哪些问题书上没有答案、哪些问题之间有联系、哪些问题需要重点思考。 (二)感悟生成。 由于读者时代、经历、经验、个性的差异,对文本的解读必然呈现多元化的态势。过去我们阅读时,总是执意去寻找作者的原意,其实阅读感悟应当是一个自由的走进文本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这种多元解读会引发学生不同观点的碰撞,产生思想的火花,促进学生的成长。我在教《回忆》时,同学们分析关于父亲对于我的提问没有耐心地讲解的原因。有的说,父亲没有时间;有的说这是党的秘密不能告诉别人,哪怕是自己的亲人;有的说我还小,讲了也不明白等等。 由于教师的鼓励,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多种答案,尽管认识有高下之分,但这些答案都融入了他们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的引导,体现了价值上的导向作用。也许我们的解读不一定符合这篇文章的本意,但孩子们解读文本的过程,是在感悟人生。他们在多元解读中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也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学习方法的熏陶。 (三)质疑生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一个十分深刻而带根本性的命题。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课堂上要让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反映,必须重视学生的质疑问难。并把学生的质疑作为课堂教学展开的依据。我在教学《回忆》时学生问我为什么抓一个李大钊来这么多的敌人?于是我们就此展开讨论。随着讨论的深入,同学们懂得了正是用敌人的凶残与心虚来反衬李大钊同志的勇敢与坚定。 当然,学生质疑的问题有教育价值大小之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评估和筛选,但决不能置学生的问题于不顾。如果质疑与教学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课堂教学生成的机会便会失之交臂。 (四)创新生成。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需要组织探究性学习,勇于创新,对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有着明显的作用。在学习中,由于结论不是现成的、不是唯一的,学生会有多种思路、多种方法,往往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回忆》一文,对于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同学们就有不同的解释。有的同学说,父亲在用表情在对我们说要坚强;有的同学说,父亲内心很悲伤连累亲人受苦,说不出话来;有的同学说,父亲的悲伤是因为没有完成党的任务,很惭愧说不出话等等。 在学习活动中,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并存。我们不要怕学生在尝试中出错误。胡适在《尝试集》中写道:尝试成功自古无。他强调只有尝试才能走向成功,对我们的教学具有积极意义;这些错误是极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我善于抓住这些错误,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改变思路,重新探究,最后走向成功。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这是我在看一本杂志时看到的话。是啊,尽管这种探索、研究,不能生成新的知识,但也可能产生新的碰撞。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重视人的资源因素,重视教学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语文教学将会闪耀着语言、思想、精神、生命的光辉,走进一片更加灿烂的天地。 预设是理想化的,但我们都知道课堂不可能和自己的预设一模一样,我只能接受生成,好好的安排生成,课堂上,学生能畅所欲言,这就很不错了,毕竟,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我告诉他一个真理更重要。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