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报纸专访

 我来答
若以下回答无法解决问题,邀请你更新回答
铁甲博士
2014-03-07 · TA获得超过3.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73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417万
展开全部
专访又称访问记。它是对事先选定的专门采访对象进行专题性访问的报道体裁。
  专访与其他报道类文体不同之处在于一个“专”字上。它是记者事先带着一个比较明确的、专门的目的,对有关人物进行的专门采访,对采访对象的谈话加以实录,穿插一些现场实况和背景材料写成的。
  专访是对某一个人物或几个人物的专门访问,所以人们通常习惯又将它称为人物专访。它与人物通讯不同。人物通讯的报道对象是新闻人物,而人物专访虽然是对人物的访问,但它并非专门报道人物本身。一般来说,它是通过对人物的专访,或报道某一人物,或报道某一事件,或回答广大受众迫切关心的某一问题。
  [专访的类型]
  通常,根据专访的内容,可以将其分为三类,即人物型专访、事件型专访、问题型专访。
  人物型专访。重在报道某一新闻人物,侧重于介绍这个新闻人物的事迹,介绍他的经历、爱好、品德、性格等。在较多的情况下,人物型专访的采访对象与报道对象是重叠的,即记者访问的对象也就是他在专访中所报道的对象。如《深情的嘱托——访聂荣臻元帅》(1990年7月26日《光明日报》)所报道的,就是聂荣臻元帅本人。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有时人物型专访的采访对象与报道对象是分离的,采访对象所谈的,是与他有关的另一新闻人物。如《文汇报》曾发表的《访阿里夫人》,是拳王阿里的夫人谈阿里,谈阿里的个性、爱好等方面的内容。
  事件型专访。重在介绍某一新闻事件或历史事件,即通过专门访问某一事件的主持者、参与者或知情者,由他们来介绍这一事件的有关情况。文章的重心自然不在采访对象本人,而在于事件本身。如1983年3月在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的时候,《北京晚报》发表了对原南京正风图书馆负责人陈汝言的专访《非凡的广告 特殊的战斗》,报道36年前陈汝言这位当事人如何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将《资本论》的广告刊登在国民党的机关报——《中央日报》的头版头条的故事。
  问题型专访。是以解答问题为主的专访。通常是就人们迫切关心亟待解答的某一问题,访问有关的专家、学者、领导人或权威人士,请他们对这一问题作出解释和解答,以帮助人们了解问题的原因和问题的解决情况。如《经济日报》“理论探索”专刊上曾刊登专访《莫把市场经济庸俗化——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胡代光访谈录》,就是请采访对象对我国当前理论研究现状作评价,特别是就“市场经济”的有关理论如何理解的问题发表权威意见,以纠正社会上“把市场经济庸俗化”的错误认识。问题型专访的重心在对问题的分析和解答上,而不在于采访对象本身。但为了表明采访对象在这一问题上所具有的发言权,表明他的权威性,通常也可以适当的形式简要介绍一个人物的身份,他在这一问题上的研究成果等。如这篇访问胡代光教授的专访,在文章前就有一段关于胡代光的职务和学术成绩的介绍。
  [专访的写作]
  作为专访,每一家报纸的专访都应体现自身的专门特色和独特风格。这一家报纸的专访适用于这家报纸,却不一定适用于别家报纸。如《光明日报》就经常选择知识分子作为专访对象,而《体育报》则可能更多地选择体育界的优秀人才为专访人物。所以 ,不少报纸都爱用“本报专访”来表明这一点。这也要求我们在专访写作时考虑它的专用性,以突出“本报专访”的特色。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句号重点2
2014-03-08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800
展开全部
有新闻价值的事物就可以或寻人什么的但得花钱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2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