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华的经历
周建华(1928—1992),男,汉族,1928年11月出生于荣成市斥山镇沟姜家村。1945年1月入伍,1946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解放军装甲兵指挥学院政治部主任。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周建华任山东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政治部宣传队队员、独立第二团连文化干事。胶东军区第五师连副政治指导员。他参加过莱芜、青岛、漳州、厦门、金门等战役战斗。1946年莱芜战役中,部队徒步穿越解放区、游击区、敌占区,历时40多天,行程千余公里,历经多次战斗,歼灭了国民党军李仙洲部。周建华于行军和作战过程中,表现勇敢顽强,荣立三等战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建华任第三十二军九十四师连指导员,华东军区装甲兵政治部报社记者,战车独立第五团政治处宣传股副股长,《人民装甲兵》杂志社编辑。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政治部宣传部助理员、副科长、副部长,军委装甲兵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部长。北京第二医学院军代表,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宣传组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指挥学院政治部主任。
1950年,他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32军进军福建,参加了南屏地区大规模的剿匪战役。因南屏地区长期受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和反动宣传教育,人民群众不明白我党的政策,听说共产党的部队打过来了,有的外逃,有的内藏,有的视解放军为敌。群众基础差,语言又不通,在这非常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周建华耐着性子千方百计地接见群众,沟通思想,了解情况,把握政策,以高昂的斗志和充沛精力投入工作,经常废寝忘食,通宵达旦,撰写了大量文章,为宣传我们党的政策,组织发动群众,鼓舞指战员斗志,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作战部队仅用一年时间,就把盘据在南屏的数万名顽匪全部剿灭。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和平年代,他主要从事部队的政治、文化、教育工作,又立新功。60年代初期成功地创作了《英雄坦克手》电影剧本,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全国上映获好评。“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派遣参加“三支两军”工作,在“极左”的逆境中同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进行了不屈的斗争,坚持党的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干部政策,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维护了党的利益,保护了大批党的干部,多次制止了群众组织之间即将发生的恶性冲突。他的这种大无畏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被上级有关领导部门称为“文革”中极其罕见的行为。他离职休养后潜心文化学习和创作,60岁高龄通过军委总参谋部大专函授考试,获合格证书。曾在多家报刊上发表过散文、诗歌、小品文章,与著名作家王愿坚共同创作了若干反映部队生活的文学作品,深受读者的赞誉。
周建华1988年离职休养。1992年11月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