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除夕终夜不睡,以迎接新年到来的习俗,被称作为什么?
农历除夕终夜不睡,以迎接新年到来的习俗,叫做守岁,又称照虚耗、点岁火、熬年、熬夜等。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守岁谓之“燃灯照岁”,即大年夜遍燃灯烛,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守岁亦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喜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伸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替换的时间一般为夜半时分。在除夕的晚上,不管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因而,守岁是新年的风俗之一。
关于守岁的来历
关于守岁的来历,说法和放爆竹的来历类似。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它年。
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都不敢出门,团团坐在家中厮守,叫“守岁”、“守年”,也叫“躲年”。有的还称为“熬百岁”,据说诚心守岁就长命百岁。
守岁的风俗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春节在古代诗人的笔下,留下了许多广为传诵的诗句,如今品赏起来,仍然十分真切感人。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除夕晚上,与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
除夕之夜也正是“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之时,因此在辞旧迎新之际,有很多少感叹日月如梭,更加珍惜大好年华。苏东坡的《守岁》诗:“欲知垂尽岁, 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诗人将时光比作钻洞的长蛇,到了除夕,这条蛇留在洞外的只有一点点尾巴,无论怎样努力亦不能拽回来了。苏东坡告诉我们,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关键在于从今日开始努力,前景仍是光明的,告诫人们要珍惜大好年华,不要虚掷光阴。
除夕在古代被称为团圆节,, 守岁之时也是人们共叙亲情的“黄金时间”,守岁对于团聚的人们来说,是-顿亲情大餐,享受着人生最大的乐趣。而对于游子,客居他乡,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凸显几分凄凉,几分离愁,不由泪湿衣杉。
旧时守岁,家家户户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直到大年初一早上,一家人总是要团团圆圆,欢欢乐乐,讲古说今,搞各种有意思的活动通霄达旦不睡。
守岁的风俗,至今仍流传很广,不过,已不那么严肃认真。有的孩子熬不住了,放放鞭炮就早早睡了;有的大人美餐畅饮之后,玩乐一阵,感到疲倦,也就入了梦乡。实际上,守岁的要求已经不像过去那样严格了,但守岁活动内容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变得更丰富、更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