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秦汉漆器的成就的描述有哪些?
我国漆器制造历史悠久,战国秦汉时期是其最旺盛的时期,漆器被使用在当时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装饰工艺和技法也极其丰富,其动力是当时社会的变革和科学的进步,并与装饰形式和效果直接相关。
战国秦汉漆器制作工艺精良,用于装饰的图案和颜色搭配也较为考究,无论是在实用价值还是欣赏价值上,战国秦汉漆器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战国秦汉漆器基本被发现于墓葬中,遗址中很难发现其完整的器物,战国秦汉漆器最早被发现于朝鲜古乐浪郡汉墓中,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日本学者在我国山西阳高和河北怀安沙城发掘的墓葬中发现战国秦汉漆器,这给这一时期的漆器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后来在我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都出土了完整的战国秦汉漆器。战国秦汉时期是漆器广泛使用的时期,在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婚葬、建筑中都被广泛使用,成为当时丰富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战国秦汉漆器成为当时社会和人们生活以及艺术观念的缩影。
扩展资料
工艺步骤
(1)制胎 漆器工艺的胎身常用木胎和脱胎两种形式。制作木胎漆器要精选纹理细不变形的优质木材制作榫卯无缝式木胎;而脱胎则是以泥土、石膏等塑成胎坯,以大漆为粘合剂,用苎麻布或者丝绸布在胚胎上逐层裱,待 阴干后脱去原胎留下漆布雏形,再经过上灰底、打磨等多道工序制成坚实轻盈的胎体。
(2)采漆
剔犀工艺使用的是两种以上天然大漆(天然大漆它是指从漆树上刻下来的漆液,也叫生漆、国漆)在一定的胎体上有规律、有层次的交替髹涂累积到一定厚度(一般需要髹漆百余道,历时四个月之久)。大漆采自漆树,每年三伏天,漆农用河蚌壳破开树皮,在树木上划开如柳叶刀的刀口,树体就会渗出乳白色液体,顺着柳叶口缓缓流入竹筒,然后让有经验的工匠制成大漆。
(3)髹漆
每一件漆器剔犀工艺品都是用黑红两种颜色的大漆髹漆,至少要有5个红色层和5个黑色层组成,每个色层要经过数十遍上漆来覆盖下方色层,而且每遍上漆厚度要一致,每一遍上漆都要在恒温恒湿的地窨中用24小时氧化,历经百余天,历经百遍涂漆,才能达到剔犀漆器工艺品需要的厚度,这就是传统手工艺的功力和艰辛所在。
(4)描绘
纹饰是描绘剔犀工艺的外在美丽纹饰,再用刀加以剔刻,因刀口断面清晰,层层漆纹大都以回旋生动,流转自如的云纹回钩组成。
(5)剔刻
剔刻是漆器剔犀工艺重要步骤之一,通过掀、挠等工艺步骤,使其红黑相间的纹饰呈现在我们眼前。
(6)推光
推光是漆器剔犀工艺的最后一个步骤,用老旧房子上的灰砖粉末细细打磨漆器剔犀工艺品的每一个角落,用适当的力度,上百次的打磨,才能抛光出灿烂的漆器剔犀工艺品。
秦汉漆器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它与原始彩陶、殷周青铜一起,体现出三种不同材料的工艺美和三个不同时代对日用器皿在造型与装饰设计上的审美追求,先后演化,共同奠定了汉以前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艺术风格。